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百强企业动态 > 文章详细
湖州船舶全域电动化引领绿色智能船舶制造产业发展推进会顺利召开
发布时间:2025-08-25

  

  近日,市政府组织召开船舶全域电动化引领绿色智能船舶制造产业发展推进会。市政府办公室(金融口)、市发展改革委、市经信局、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人力社保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利局、市商务局、市应急管理局、市市场监管局、市数据局、市区域合作办、南太湖新区管委会、市税务局、湖州海关、人民银行湖州市分行、湖州金融监管分局、市交通集团、湖州电力局分管负责人到场参会。会议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副主任徐舟涛主持,市交通运输局局长俞正出席并讲话。会上,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李向东主要围绕全市船舶全域电动化目标路径、工作推进、产业生态等前期工作进行通报;市发展改革委、市经信局、市科技局、市交通集团分别围绕各自行业工作重点作交流发言;市交通运输局局长俞正作讲话部署。俞正指出,当前电动汽车发展势头迅猛,湖州大力发展电动船舶新赛道,主要优势在于湖州绿色发展理念、水运条件优越、运输线路固定、前期成效明显、市场预期乐观以及部省大力支持。俞正提出,自去年起,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视支持下,我们在全国率先谋划实施船舶全域电动化革新,引领绿色智能船舶制造产业发展工作。一年来,在各区县和市级有关部门的密切协作下,工作推进总体顺利,工作成效总体较好。俞正强调,推进实施船舶全域电动化革新,事关全市高质量发展、现代化建设和竞争力提升,事关新质生产力和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具体要抓好六个方面工作。一是狠抓电动船舶革新,加快规模应用。总体目标是:到2030年,建成投运千吨级电动船舶1800艘以上,实现由点到线及面的商业化运营,率先在全国实现船舶全域电动化。具体到今年:要加快淘汰老旧船舶,加强与有资质的拆解企业对接,提前安排拆解计划,高质量完成220艘老旧船舶拆解任务。二是加快配套设施建设,强化基础保障。总体目标是:到2030年,合理布局市域范围船用充换电站,同步推进省域范围及周边地市规划建设,全面满足1800艘电动船舶的灵活补能需求,构建形成标准统一、适度超前、布局合理、高效安全的充换电服务体系。具体到今年:要加快干线航道和核心港口作业区充换电站的布局建设,确保完成南浔、练市、城东3座水上服务区新能源船舶充换电站的电力增容及设施建设。三是强化船用电池研发,普及上船应用。总体目标是:到2030年,船用动力电池、箱式电源、电池管理和集成系统等电动船舶核心装备建造,在全国具备一定竞争力,实现电池研发、租赁、运维、回收等全流程闭环管理。具体到今年:要加强与中国船级社合作,推动超威、卫蓝在研的钠离子、固态电池等船用电池产品尽快取得型式认证。四是打造船舶制造集群,提升产业能级。总体目标是:到2030年,全面具备绿色化、智能化、品质化船舶设计制造水平,新能源船舶年产能超800 艘,打造形成500亿级高端绿色智能船舶产业集群,推动电动船舶上下游配套产业集聚发展。具体到今年:要尽早开工建设绿色智能船舶科技产业园项目,加快打造长三角内河绿色智能船舶制造示范基地。五是强化信息技术应用,抓实智慧赋能。总体目标是:到2030年,培育形成本地船舶智能驾驶头部企业,推动电动船舶智能驾驶应用,建成电动船舶信息化服务平台,建立航行大数据研判机制,实现电动船舶运行数据全量掌握,运行故障远程诊断,运行安全有效预警。具体到今年:要全面实施水路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升级,加快推进航道、港口智慧化改造。六是优化产业发展生态,健全多维保障。总体目标是:到2030年,形成要素保障充分、人才支撑有力、金融支持强劲、安全管理可控的产业发展生态,在电动船舶推广和船舶制造产业发展上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湖州模式”。具体到今年:要加快出台《湖州市绿色航运条例》地方立法,强化船舶全域电动化革新,建立新能源船舶全产业链的法治支撑;要加大融资支持力度,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最后,徐舟涛副主任肯定了各部门前期工作成效,认为湖州开展船舶全域电动化工作,恰恰体现了湖州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前期,湖州充分利用内河水运优势,通过央企招商、场景招商等方式,与中能建集团共同开展一系列项目合作,招引宁德时代、比亚迪、吉利等龙头企业来湖深度交流,目前东兴100的成功营运、船用电池成本大幅下降以及融资租赁模式不断探索,充分说明湖州船舶全域电动化的发展逻辑是商业闭环的。各部门要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强化统筹协调,整合信息资源,主动向上争取配套政策,重点推进绿色智能船舶制造产业园、船用充换电设施布局规划等工作,推动产业生态和金融生态融合发展,构建形成可复制推广的商业模式。

  

上一篇:
砥砺奋进七十载华章再续谱新篇——庆祝广西区社成立七十周年
下一篇:
从“警民连心桥”到“企业护航人”——记九龙坡二郎派出所警企廉盟里的“助企管家”沈鑫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