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 文章详细
济南职业学院高质量技能人才培养结硕果—— 在2025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上摘两金
发布时间:2025-09-29

今年秋季学期伊始,济南职业学院就传来重磅好消息——在刚刚落幕的2025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总决赛争夺赛(高职组)中,该校在航空交通运输赛道和汽车制造与维修赛道斩获金奖,开启新学年技能人才培养的“高光时刻”。

在国家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深化产教融合的战略背景下,济南职业学院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通过以赛促教、深化校企合作、构建产教融合新平台等多项举措,成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

赛场砺剑:世界舞台夺金,竞赛赋能人才培养 刚刚过去的暑假,对济南职业学院通用航空器维修专业学生张永昌和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现场工程师)学生刘英烁来说,是一段不可多得的时光。

两个多月几乎无休的高强度备赛,让他们最终与团队成员一同站在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金奖的领奖台。

金奖的背后是科学严格的选拔和艰苦卓绝的训练。

张永昌所在团队参加航空交通运输赛道,项目要求成员在三维建模、程序调试、无人机飞行操控等方面紧密协作。

为提升团队默契,他们常在酷暑中的操场上反复演练,甚至一天都顾不上吃饭。

刘英烁团队参与的是汽车制造与维修赛道,参赛项目《“驭”见东方·数智护航——二手车出海新丝路》需要跨学科知识。

她每天对着镜子练习营销礼仪,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与团队进行头脑风暴,通过思维碰撞不断完善方案。

竞赛佳绩不仅为学生个人发展打开了通往更高学历和更优职业的通道,更反哺了日常教学,促进了专业群的建设与发展,在学校形成了“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良好人才培养生态。

匠心培育:培育“现场工程师”,校企共育高技能人才 如果说竞赛是“尖兵”的淬炼场,那么“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项目”就是规模化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主阵地”。

济南职业学院与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的合作成为产教融合的典范。

济南职业学院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主任马瑞兰介绍,该项目精准对接比亚迪济南基地在汽车装配调试、质量检测等领域的技术岗位需求。

自2023年起,学校每年9月针对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大一新生开展现场工程师选拔,从技能潜质、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协作等方面综合考量。

2023级和2024级分别选拔出197人和210人,占该专业学生比例六成左右,形成了可观的人才储备池。

校企双方共同开发基于真实生产实践的项目,创新“双主体育人、多学段递进、工学创协同”的培养模式,按照“学生、学徒、准员工、现场工程师”四位一体的思路开展培养。

“现场工程师”项目实现了校企双赢。

对企业而言,学生在校即接触企业生产流程,能即时补位核心岗位,极大缓解了人才缺口;对学生来说,项目实现了“在校学习与在岗实践”的无缝衔接,显著增强了就业竞争力。

平台聚力:市域产教联合体,构筑高质量发展新生态 超越单个专业或企业的合作,济南职业学院正致力于构建更宏大、更系统的产教融合平台。

由学校与济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临工重机股份有限公司携手,联合154家单位共同组建的“济南市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产教联合体”,于2023年入选国家首批市域产教联合体。

联合体建立了完善的组织架构和运行机制,成效显著。

在合作办学上,共建了吉尔智能制造产业学院、比亚迪现场工程师学院等实体;在合作育人上,联合开发了20余门课程、18种新形态教材,实施人才分段或贯通培养,年培养规模预计达3000余人;在合作就业上,搭建数智化人才供需平台,累计拓展实习就业岗位超3000个;在合作发展上,推动校企联合技术攻关与成果转化,完成项目30余个。

“通过联合体,我们能够将企业真实的生产案例、技术标准转化为教学项目和实践任务。

”济南职业学院智能制造系主任孙玉峰说。

联合体还积极赋能企业转型升级,例如为济钢集团提供员工技能提升定制化培训,有效支撑了企业的人才结构调整。

联合体的建设经验和工作成效入选教育部2024年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典型案例和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推广案例。

下一步,联合体将重点提升运营企业服务能力、加强跨企业实践中心建设、优化数智化人才平台,持续为区域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的“职教动能”。

(济南日报·爱济南记者曹莫)

上一篇:
把握好三对关系 推动城市内涵式发展
下一篇:
关注2025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海南自贸港与全球汽车产业发展机遇主论坛举办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