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 文章详细
“贷”动“三农”新活力 助力乡村振兴跑出“加速度”
发布时间:2025-09-29

  近日,金融监管总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8月末,全国普惠型涉农贷款余额13.82万亿元,较年初增长7.45%。这组沉甸甸的数据,既是国家“三农”政策落地见效的生动注脚,更是普惠金融精准滴灌乡村沃土的有力见证,彰显着金融与“三农”同频共振的发展活力。

  精准举措,筑牢乡村振兴根基。金融作为支持“三农”发展的重要力量,发挥着重要作用。今年以来,各地通过一系列精准举措,引导金融资源向乡村振兴领域汇聚。浙江围绕“千万工程”“五水共治”“乡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等领域供给金融“活水”,构建“1+2+10+N”的绿色金融专营体系,加速释放金融服务动能,先后发放绿色信贷超1200亿元;河南安阳构建“村集体推荐+银行审核+动态管理”的信用评级体系,对信用评分较高的村民,银行进行批量授信,这一模式极大地提高了金融服务的效率与精准度。一个个实践证明,只有因地制宜细化服务举措,才能有效激发金融机构积极性,完善农村金融生态,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坚实保障。

  产品创新,激活产业发展动能。各地金融机构以创新产品为农业生产、农村小微企业发展注入“活水”,以差异化金融服务解决产业链企业融资需求,通过丰富的供应链金融产品体系,推动涉农企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有效带动农民增收。西藏林芝创新推出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实现“知产”变“资产”,并投放“惠农e贷”等29.69亿元,缓解经营主体资金压力;湖北黄冈创新“再贷款+特色产业”模式,单设15.45亿元资金,定制“石材循环贷”等产品,投放14.8亿元支持四大产业,带动景区收入、企业效率提升;广东茂名围绕特色产业,推出“荔枝贷”“罗非鱼贷”等,服务6000余户主体……这些创新实践既精准打通了产业链融资堵点,又让农民深度参与并共享产业升级红利。如今,金融产品创新正持续为乡村产业注入“活水”,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强劲且持久的动能。

  科技赋能,拓宽普惠金融边界。科技赋能让普惠金融突破时空限制,实现对“三农”的精准高效服务。金融机构运用大数据、卫星遥感等技术,重构涉农金融服务模式。工商银行创新推出农业卫星遥感技术服务,将卫星遥感技术应用于农村信贷场景,动态跟踪其全成长周期,实现不同场景的贷前准入授信及贷后动态监测全流程闭环管理,提升数字化管理水平和农业信贷业务效率;安徽新安银行构建种业金融服务平台,推广“种业AI贷”,已与36家种业公司合作,累计投放12.97亿元,惠及1000多户种业经销商;兴业银行为农批市场管理方上线“兴业普惠·智慧市场系统”综合管理平台,在合同管理、费用收缴、资源管理等方面提供针对性模块服务……科技赋能不仅提升了服务效率,更让偏远地区农户享受到优质金融服务,推动普惠金融从“普及”向“提质”跨越。

  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也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支撑。从精准举措引导资源下沉,到产品创新破解产业痛点,再到科技赋能拓宽服务边界,三者同向发力、同频共振,持续推动金融服务“三农”的质效迈上新台阶,让金融红利更精准地惠及乡村每一个角落。

上一篇:
中航基金邓海清:以改革为帆,新基金助力AI新时代——谱写“新时代、新基金、新价值”宏伟篇章
下一篇:
24M推出全新电极到电池包技术 提高电动汽车电池能量密度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