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 文章详细
农行广东分行:守护银龄生活,描绘养老金融新图景
发布时间:2025-09-22

  对于中国人而言,养老既是家中要事,也是社会大事。

  民政部及相关研究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占比已达22.0%,正式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预计到2035年,这一比例将突破30%,标志着我国迈入深度老龄化阶段。

  在此背景下,养老金融成为了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完善养老保障体系的战略性工程。2023年10月,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将养老金融列入“五篇大文章”,强调其重要性。在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更是多次聚焦“养老金融”,将其列为五大标准体系之一,明确要求“加快第三支柱落地”。从顶层设计到实践落地,一场关乎亿万长者幸福的系统性变革正在加速。

  时代出题,金融答题。作为首批开展个人养老金业务的商业银行,农业银行广东分行扎实推进“五篇大文章”,多措并举推动养老金融高质量发展。

  依托“农银养老”特色品牌,该行已搭建起覆盖养老金金融、养老服务金融、养老产业金融、养老金融科技的全周期服务体系,为长者编织起多层次、全方位的幸福保障网。

  截至2025年8月末,农行广东分行养老产业贷款余额超22亿元;累计发放社保卡3054万张,居当地同业首位;个人养老金客户超300万户,居农行系统第一。

  守护“舌尖上的幸福”

  不同于农耕时代的“养儿防老”模式,当下家庭养老功能日益弱化,养老成本攀升,如何进行有效的社会化养老成为一大重要难题。

  社区作为社会服务的最小单元,正在承担更多的养老保障职能。

  数据显示,我国独居、空巢和失能老年人比例已超50%,这类群体普遍面临买菜做饭难、饮食不规律、家人无法照顾营养与健康的困境。

  为了让更多老人吃上“暖心饭”,长者食堂应运而生。然而,当长者食堂逐渐走向规模化,运营的弊端也逐渐显现:订餐效率低、资金结算不便、身份识别不统一、对账繁琐等问题,既制约了服务体验,也影响了运营安全。

  在广东中山市288个行政村中,约有29万名长者存在助餐需求。为破解上述难题,农行中山分行联合市民政局、市养老指导中心及中山通智能卡有限公司,创新推出“互联网+智慧饭堂”系统解决方案。该系统通过打通民政数据、公交卡身份识别与银行支付体系,实现从订餐、支付到核销的全流程数字化管理。

  

  △图:中山火炬区博凯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长者食堂服务

  据了解,该系统已于今年7月起在开发区联富社区、博凯社区、张家边社区等8个长者食堂率先试点。系统功能充分贴合老年人使用习惯,支持线上便捷订餐、绑卡安全支付,并融合刷脸、刷公交卡等多种身份识别方式,实现“一码通吃”。同时,该系统还支持中山市补贴互通,并将健康数据同步至家属端,方便长者跨区域用餐和家人实时关怀。

  “现在吃饭不用带卡、不需排队登记,补贴一目了然,非常方便!”一位正在用餐的长者满意地表示。

  科技与民生的共筑,正在让“老有所养”迈向“老有优养”。农行中山分行以金融科技赋能,守护着千万长者“舌尖上的幸福”,为养老体系的精细化管理提供了鲜活的实践样本。

  全力“贷”动康养产业

  解决了食得“安心”,也要让长者住得“舒心”。

  致力于让每一位长者都能拥有安全温暖的“小家”,如今养老院和康养机构正从单一的“安养”,迈向“康养+享老”的多功能空间,既涵盖医疗与照护,也兼顾休闲与精神关怀功能。

  在广东佛山南海区,桃苑福利中心和桃苑康复医院是当地颇具口碑的养老机构。其中,桃苑福利中心创新推行“医养融合”模式,提供涵盖颐养、医疗康复、社会服务及公益服务的全方位保障,目前已有近千名长者入住。

  面对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中心于今年启动养老公寓扩建,将床位从1010张扩至1710张。但随之而来的护理、药品、食材等成本大幅提升,带来了资金压力。

  农行南海桂城支行在走访调研后,第一时间开通贷款绿色通道,为桃苑福利中心发放500万元流动资金贷款,助力扩建计划顺利推进。

  与此同时,农行南海桂城支行还积极为桃苑康复医院提供贷款支持,用于医疗、康复、保健等软硬件升级。这家以老年病诊治和康复为特色的机构,年接诊超过6000人次,开放床位411张。这笔信贷资金,将进一步提升其“医养结合”的服务能力,让长者在家门口即可享受专业的医疗康养服务。

  更多元的探索,也正在展开。如果说桃苑福利中心代表着“社区型康养”的便民模式,那么清远佛冈的药王谷生态康养中心则展现了“文旅康养”的新形态。

  在广东清远市佛冈县,药王谷依托天然优质的生态资源,打造了国际化的医、养、疗一体化康养胜地。目前,农行清远分行已为其发放贷款超3000万元,助力其完善设施、提升服务,打造属于银发族的“康养桃源”。

  

  

  △图:农行广东分行员工前往养老院了解交流

  不仅仅如此,农行的金融服务触角还延伸至长者生活的诸多方面:为长者提供养老信托、养老基金等专属金融产品,帮助他们实现资产稳健管理和长期养老保障;走进社区、老年大学等地开展防诈骗宣传活动,守护长者的“钱袋子”;农行志愿者走进养老院,定期开展慰问和暖心陪伴,为长者带去精神慰藉。这些伴随式的持续服务,为养老产业发展和长者美好生活带来金融温度。

  从社区型养老机构的扩容,到文旅康养中心的生态布局,农行广东分行始终以金融力量赋能长者美好生活。截至2025年8月末,该行养老产业贷款余额已达22.7亿元,较年初增长14.7亿元,以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贷”动了康养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打通养老金融“最后一公里”

  制度创新下,“养老”并非老人的专利,“未老先储”已成全民命题。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

  2024年12月15日,中国个人养老金制度正式实施,标志着以“基本养老保险(第一支柱)+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第二支柱)+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和商业养老保险(第三支柱)”为核心的三支柱养老保障体系全面建立。

  第一、二支柱经过多年发展已较为成熟,而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则刚刚起步。为普及养老新政,农行广东分行积极开展金融宣传教育活动。今年7月以来,在广东省社保局指导下,该行在全省范围内推出“个人养老金走进企业”活动,各地分支行认真梳理重点企业客户,逐户上门开展服务,并结合智慧项目、第三代社保卡换发、开学季批量开卡、消保反诈宣传和金融知识宣讲等场景,帮助群众全方位、多样化了解养老保障体系。截至8月底,已上门服务一百多家重点企业,新开立养老金账户超2万户,新增缴存金额超5000万元。

  

  △图:农行广州分行工作人员为长者普及消保知识

  

  △图:农行广州分行工作人员为长者普及反诈知识

  深入一线的教育推广效果显著,截至8月末,该行累计发放社保卡3054万张,其中第三代社保卡620万张;个人养老金账户开户数超300万户,稳居全国农行系统首位。

  金融服务如春风化雨,更讲究细致绵长。

  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代表适老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成为养老金融高频词。

  金融服务的“毛细血管”若无法延伸至社会的神经末梢,金融产品创新就难以真正惠及广大老年群体。从适老化改造“微建设”入手,农行广东分行围绕银发族全方位、个性化需求,积极打造“线上+线下”多渠道养老金融服务场景:在系统内首创社保卡批量同号换卡功能,简化流程、提升体验;在网点完善无障碍设施,设立“老年客户”专属叫号队列,进一步优化适老化服务。

  当前,中国人的养老叙事正以前所未有的张力展开:观念的迁徙与制度的创新交织共进,推动着养老从家庭责任走向社会共建,使养老产业从基础保障迈向品质享老。

  从产业支持到个人服务,从资金保障到科技赋能,农行广东分行正加快深耕养老金融,并以高质量、全周期金融服务为亿万长者编织起一张幸福的民生保障网。

上一篇:
华尔街观察|美资兴趣回升,中国科网巨头迎估值重估2.0
下一篇:
今年第4家:青岛新三板企业阵容再扩容!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