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 文章详细
今年第4家:青岛新三板企业阵容再扩容!
发布时间:2025-09-22

日前,根据青岛蓝海股权交易中心发布消息,“专精特新”专板培育企业青岛武晓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武晓集团)成功登录新三板。

这是继力克川、华盛智能、斯坦德之后,青岛今年的第四家新三板挂牌企业。

这家始于1993年的老牌制造企业,在经历2024年主板IPO折戟后,以“低门槛、快流程、低成本”的新三板为跳板重启资本征程。

今年第4家:青岛新三板企业阵容再扩容!

三十年深耕制造业,“三驾马车”业务布局

作为成立于1993年的老牌制造企业,武晓集团前身是青岛武晓制塔有限公司,经1998年改制后,逐步从单一的铁塔生产厂演变为覆盖特高压输电、风电装备、海工钢构的综合性制造集团。历经三十余年的发展,企业已经形成山东、内蒙古、宁夏、新疆等多地联动的产业布局,下辖13家子公司。

从股权结构来看,其呈现出典型的家族企业特征。韩华、韩永波、韩向峰三兄弟通过直接持股与固恒投资间接持股的方式掌握股份,其中韩华直接持有25.24%股份并担任董事长兼总经理,兄弟韩向峰与韩永波各持股25.24%并担任董事,加上母亲刘云芝持有的8.42%,合计控制94.07%股份。

今年第4家:青岛新三板企业阵容再扩容!

图片来源:青岛武晓集团官网

根据企业公布的年报,武晓集团2023年、2024年持续两年营收超过20亿元,分别为22.34亿元、23.58亿元;综合毛利率分别为12.15%和 13.66%。在保持增长的同时,公司过去两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也表现良好,分别为1.40亿元和2.12亿元。

此成绩的出现与武晓集团“三驾马车”的业务布局是分不开的,输电线路铁塔占据电网基建核心地位,风塔及配套产品紧抓新能源风口,钢结构部件则渗透建筑、船舶、石化等基础行业。这些业务均是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大唐集团、华能集团、国家能源集团等发电集团以及金风、远景、明阳、GE、西门子等各大主机厂家的长期合作供应商。

时隔十年,为何重返资本市场?

纵观武晓集团成功登录新三板,可谓是“天时、地利、人和”。

2014年,武晓集团曾向证监会申报主板上市,却因“严苛审查环境与高昂机会成本”主动撤回。十年后的重返,恰逢资本市场生态剧变,新三板成为其“低门槛、快流程、低成本”的特质,成为企业“曲线”上市的优选路径。

天时上,新三板不仅为武晓集团提供更低的挂牌门槛,更通过蓝海股权交易中心的专项辅导,将申报到获批周期压缩到32个交易日,远远快于传统的IPO流程。

同时,武晓集团的登陆速度之快与其“人和”也密不可分,核心竞争力是其重返资本市场的重要支撑点。

在技术方面,截至2024年末,公司已取得授权授权专利272项,其中高径法兰热处理等技术将毛利率提升至13.66%;在业务方面,“三驾马车”的格局深度绑定国网、南网等长期合作;在财务方面,2023到2024年报显示现金流量净额表现良好。

今年第4家:青岛新三板企业阵容再扩容!

地利上,政策东风亦不可忽视,青岛“10+1”创新型产业体系将绿色能源列为五大新兴产业,武晓集团作为青岛本土高压铁塔、风电塔筒龙头企业,直接卡位政策风口及西北地区对新能源装备的旺盛需求,享受产业升级红利。

风险中寻找新增长点

武晓集团虽已成功踏上登陆新三板之路,但在这条资本市场的征程中,仍需面临众多挑战。

首先,应收帐款的增长值得警惕。数据显示,2023年应收账款达到6.14亿元,2024年进一步增长至7.36亿元,帐款的逐年增长将显著影响公司的资金周转速度,尽管公司已建立了严格的回款制度,但客户资信动态变化或收款不力仍可能引发坏账风险,这对资金链稳定性形成了潜在威胁。

其次,原材料的波动风险仍不可小觑。作为主要成本构成,钢材成本占比超过70%,其与铁矿石价格大幅波动都会直接“吞噬”一定利润空间。虽然公司已通过套期保值、战略储备等手段构建对冲风险,但存货跌价风险与盈利波动冲击仍需保持高度警惕,这要求企业持续完善动态风险管理机制。

上一篇:
农行广东分行:守护银龄生活,描绘养老金融新图景
下一篇:
曾宪勇:以第二届智能制造赛事为纽带 诚邀共促永川产业升级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