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 文章详细
可孚医疗赴港IPO:高分红、低研发背后的增长焦虑
发布时间:2025-09-15

  

  近日,可孚医疗正式递交港交所上市申请,寻求“A+H”双重上市。距离其2021年创业板IPO募资37亿元尚不足四年,公司股价已从发行价93.09元跌至39.96元,市值蒸发57%。

  在业绩波动、增长乏力背景下,公司仍坚持高比例分红,最近一年累计派现4.88亿元,实控人张敏、聂娟夫妇凭借53.94%的持股,一年分红2.63亿元。

  一边是股价腰斩、增长见顶,一边是大举分红、赴港募资,可孚医疗的资本操作背后,是否隐藏着一层经营焦虑?此外,可孚医疗的二次上市计划也揭示出中国家用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前景与挑战。

  01

  业绩徘徊,分红慷慨

  可孚医疗成立于2009年,公司主营业务是家用医疗器械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产品主要涵盖健康监测、康复辅具、呼吸支持、中医理疗、医疗护理等五大领域。其中“背背佳”作为公司康复领域的明星品牌,在争议声中创造了销售神话。

  财务数据显示,2022年至2024年,可孚医疗营收分别为29.77亿元、28.54亿元和29.83亿元,几乎陷入“原地踏步”的窘境。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收14.96亿元,同比下滑4%;净利润1.67亿元,同比下降9.7%。

  可孚医疗的业绩呈现出徘徊不前的态势。尽管增长乏力,公司毛利率却一路攀升,从2022年的37.84%提升至2024年的50.58%,2025年上半年仍维持在49.99%的高位。

  

  但亮眼的毛利率并未转化为持续的业绩增长。相反,公司选择将盈利以现金形式大量回馈股东——尤其是在实控人持股比例高的背景下,高额分红被市场质疑存在“套现获利嫌疑”。

  2024年,可孚医疗首次实施中期分红,全年派现3.66亿元;2025年中报再次提议每10股派现6元。最近一年累计分红金额高达4.88亿元,公司实控人夫妇仅此一项便进账2.63亿元。

  与此同时,可孚医疗的股东阵容也在悄然生变:华盖资本新晋跻身前十流通股东,丹麓创投则悄然离场,社保基金组合有所增持,另有部分机构选择减持。这一系列资金动向背后,折射出机构投资者对公司未来前景的判断正在出现显著分化。

  02

  营销驱动与研发低迷

  近年来,可孚医疗在业绩波动中持续推进转型,逐步形成了“线上渠道”与“康复辅具”双轮驱动的发展格局。

  其中,康复辅具类产品迅速崛起,成为推动业绩增长的新引擎。该类产品涵盖助听器、矫正/矫姿产品、电动轮椅等,收入从2022年的5.26亿元攀升至2024年的10.4亿元,复合年增长率高达40%;2025上半年实现收入5.31亿元,在主营业务中占比超过35%,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线上渠道则持续担当公司收入支柱。2025年上半年,线上销售收入达9.74亿元,占总营收的67.28%。通过天猫、京东、抖音、小红书、拼多多及药师帮等第三方电商平台,可孚医疗建立了广泛覆盖的线上销售网络,数字化渠道能力不断巩固。

  

  值得关注的是,家用医疗器械赛道正处于政策与人口双红利期。

  伴随中国老龄化进程加快,60岁以上人群对心脑血管、呼吸支持等家用医疗设备的需求显著上升,带来持续的市场扩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显示,2019至2024年,中国家用医疗器械市场规模从1224亿元增长至1982亿元,预计到2030年将达到3131亿元,期间复合年增长率约7.9%。

  面对这一蓝海市场,可孚医疗凭借其在康复辅具领域的领先优势以及全渠道营销能力,有望在行业增长中抢占更大份额。

  不过,可孚医疗的商业模式具有比较明显的“营销驱动”特征。在其转型故事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对“背背佳”品牌的重新激活。

  通过聘请明星代言、大规模投放直播电商,公司成功将这一沉寂多年的矫姿产品打造为爆品,2024年实现销售收入5亿元,市场份额高达27.2%。康复辅具类产品整体收入从2022年的5.26亿元跃升至2024年的10.4亿元。但这种营销驱动增长的模式并未持续。2025年上半年,康复辅具收入同比下滑7%,背背佳的销售额大幅下降。

  相比之下,公司研发投入长期低迷。2025年上半年研发费用仅0.4亿元,同比下滑12.61%,研发费用率长期低于4%,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重营销、轻研发的运营模式,虽可短期内引爆市场,却难以构建持续的产品竞争力。

  03

  全球化还是寻求“补血”?

  在国内增长见顶的背景下,可孚医疗将目光投向海外。

  2025年上半年,公司先后收购上海华舟和香港喜曼拿,二者海外收入占比均较高,尤其是华舟海外占比超60%。期内公司海外收入达9676万元,同比增长209%,收入占比从1.4%提升至6.5%。

  这两起收购旨在借助两者的海外渠道资源加速国际市场渗透。这也有效补充了可孚医疗的海外业务资源。

  

  与此同时,海外收入呈现快速增长态势。2022年至2024年以及2025年上半年,来自非中国市场的收入分别为4200.6万元、4987.0万元、5915.1万元及9676.0万元,占总收入的比例分别为1.4%、1.7%、2.0%及6.5%。

  在国际市场,公司加快拓展东南亚、欧洲、拉美等重点区域,血压计、雾化器、制氧机等核心品类逐步打开市场。2025年上半年公司海外业务收入近亿元,同比大幅增长超过200%。

  公司表示,此番赴港上市的目的是“为加快推进公司全球化战略布局,提升海外业务拓展能力,进一步提升公司品牌形象及知名度”。

  但市场疑虑仍在:在基本面未发生根本性改善的背景下,赴港IPO到底是为了真正的全球化,还是因为A股市场融资能力下降、不得不赴港“补血”?

  湘江财评

  可孚医疗的赴港IPO,既是一场全球化布局的战略行动,也是一次应对增长瓶颈的资本突围。

  长期来看,在高分红透支现金、研发投入不足、主营业务增长乏力的情况下,如何平衡国内与国际市场、如何维持研发与营销的投入比例,以及如何在巨头环伺的家用医疗器械领域持续保持竞争力?这是可孚医疗前方面临的考验。

  短期内,可孚医疗能否凭借“A+H”故事重新赢得投资者信任,仍是一个未知数。当其大股东已在频繁分红中落袋为安,二级市场投资者是否还愿为它的“新故事”买单?

上一篇:
中国银行“采购虎”被双开!巨额财产来源不明,违纪违法案细节曝光
下一篇:
大家保险第五届客服节盛大启幕 多元服务守护百姓美好生活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