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 文章详细
百度、阿里芯片自主化突破,科技竞争新格局初显
发布时间:2025-09-12

9月12日早盘,港股百度集团股价一度涨幅超10%,截至发稿时仍上涨9.3%,报116.4港元/股。这一亮眼表现背后,是市场对其技术自主化战略的积极反馈。据外媒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百度与阿里巴巴已开始采用自主设计的芯片训练AI模型,部分替代英伟达产品——百度正试验以自研的昆仑芯P800芯片训练新版文心大模型,标志着国产AI算力核心技术的关键突破。

这一进展并非偶然。早在8月21日,昆仑芯官方便披露重磅捷报:在中国移动2025-2026年人工智能通用计算设备(推理型)集采项目中,基于昆仑芯的AI服务器产品表现惊艳。在"类CUDA生态"标段中,其标包1、标包2、标包3份额分别高达70%、70%、100%,三个标包均位列第一,中标订单规模达十亿级。这不仅印证了昆仑芯在兼容国际主流生态(如CUDA)的同时,已构建起自主可控的技术护城河,更凸显出国产芯片在商业化落地中的强劲竞争力。

百度、阿里的芯片替代行动,折射出中国科技企业应对全球供应链不确定性的战略觉醒。英伟达GPU长期垄断AI训练算力市场的格局正被打破——通过自研芯片,企业不仅能降低对海外技术的依赖,更能针对本土AI应用场景优化性能,实现成本与效率的双重提升。中国移动集采项目的落地,则为国产芯片提供了规模化商用场景,加速技术迭代与生态完善。

当前,全球AI竞赛已从模型层延伸至算力基础设施领域。百度、阿里的探索不仅为自身业务降本增效,更通过"芯片+模型"的协同创新,推动中国AI产业链向底层技术纵深发展。这一趋势若持续深化,有望重塑全球人工智能产业格局,为中国科技企业的长期竞争力奠定坚实基础。

上一篇:
系统化创新引领行业变革:追觅科技多品类新品矩阵亮相
下一篇:
中国平安:100万兼职代理人将反哺平安人寿?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