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 文章详细
走读辽河开发区
发布时间:2025-09-04

营口辽河经济开发区正在开启高质量发展新篇章。辽河开发区供图

位于辽河开发区的辽宁金天马专用车制造有限公司建设多个汽车核心部件智能制造生产线。李明举 摄

本报记者侯悦林

这是一个从无到有、成长壮大的故事。

故事要从一片盐碱滩说起。2008年,营口辽河经济开发区在盐碱滩上奠基,如今在这片14.79平方公里地域内,“生长”着497家企业,包括科技型中小企业36家、高新技术企业22家、雏鹰瞪羚企业10家。

这里有国内专用车龙头,还有中国驰名商标;有场均上万单的直播工厂,也有光刻机核心供货商;有行销海内外的冠军单品,更有起死回生的重生传奇……

这些企业在此成长、演变、转型、升级,如同一支支协奏曲,或激昂,或婉转,或雄浑。细细品来,令人荡气回肠,唏嘘不已。

营口地处大辽河入海口,本是退海之地。主城区东部和南部多为盐渍土,平地下挖一米就有咸水涌出。

在工农路东侧,有一大片盐碱滩,远望水面泛着银光,近看有养眼的绿色和激昂的红色。绿色来自芦苇——高盐之地特有的植物,茎干直立有节似竹子。红色来自碱蓬草,像一团火,在盐碱滩上燃烧。

工农路如同一条分界线,以西是高楼林立的市区,以东是荒凉沉寂的盐碱滩。

2008年4月,肩负着主城区“退二进三”承接区重任,营口市中小企业创业园区(辽河开发区前身)成立了。彼时,营口市利用城市周边的沿海滩涂、盐碱地和低产、废弃盐田建设工业园区,将坐落在城区内重点部位的工业企业迁至工业园区。对腾出的土地公开出让,出让所得投入基础设施建设,以此优化产业结构,推进城市更新,为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2008年早春,盐碱滩上来了五六个手持蓝图的人,他们是“中小园”的首批创业者。据当事人回忆,没有办公场所,公务车就是办公室,塑料袋里装着图纸和戳儿,走到哪儿工作到哪儿。

“移动办公”仅半年后,一条条道路在盐碱滩上修起来了。兴昌街、凯旋路、兴盛街、企盼路……路名承载着创业者对未来的憧憬。

开发区的灵魂是什么?

便捷的交通、雄厚的产业基础、完善的要素保障等,固然是必不可少的要件。然而,真正影响开发区品质的却是文化与环境。

在一片荒滩上白手起家、艰苦创业,这种创业精神绵延至今、发扬光大。但园区名字里的“中小”两字,却让辽河人意难平。他们怀揣将园区做大做强做优的信念,不懈怠、加油干,这种大格局、大作为、大贡献的情怀,成为刻在辽河人骨子里的倔强与坚强。

2018年3月5日,营口辽河经济开发区举行揭牌仪式,“中小园”成为一段难忘的记忆。更名寄托着人们的无限憧憬,园区老人儿清晰地记得,更名那天,许多人流下了热泪。

创业艰难百战多。在盐碱滩摸爬滚打过来的创业者,一茬茬来,一茬茬走,把奋斗的汗水留在这里,把拼搏的精神留在这里,把真挚的情感留在这里。

然而,更名并不能改变中小园的现实。因承接主城区“退二进三”任务,导致园区企业数量多、规模小、种类杂、附加值低。资料显示,园区企业2008年时共有8家,而到2012年6月时已增至234家。

中小微企业纷至沓来,如何接得住、接得好,事关未来发展的方向、质量与格局。

辽河开发区没有被动地接收企业,而是坚持招商选资,锚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逐步明确了汽车制造业、金属制品业、农副食品加工业三大主导产业。同时,坚持引进好项目、大项目,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避免作坊式生产。

不盲目扩张,不大举借债,坚持招商选资,滚动式开发战略让辽河开发区走得稳且快,连续多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超过20%,更有“辽宁省农副产品加工集聚区”“省级开发区”等诸多光环萦绕其头顶。

辽河开发区街路横平竖直,宛如棋盘,一家家企业如同一枚枚棋子,以其各自传奇般的发展历程,下了一盘风云棋局。

在这里,有的企业茁壮成长,如参天之木,亭亭如华盖,葳蕤自生光。

辽宁金天马专用车制造有限公司是国内专用车制造领域领军企业,自2020年落户以来,辽河开发区以其为龙头,打通产业链上下游、左右端,形成“引进一个龙头,带动一个产业,形成一个产业集群”的生动实践。

在这里,有的企业从绝境到崛起,华丽转身的背后,倾注着园区的无数心血。这份政企同心、共克时艰、共同成长的记忆,让园区充满了家庭般的温暖。

营口裕隆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原本生产预应力钢丝,市场竞争激烈、附加值低,企业生存危如累卵。通过园区搭建的产学研用平台,承接中科院激光熔覆技术,迅速成为全国激光熔覆增材制造龙头企业,产值从1000万元增至1.13亿元。

在这里,有的企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高速成长的背后,是政企携手同行、相伴成长、共担风雨。涓涓细流汇聚成河,造就辽河开发区的大河奔腾之势。

辽宁希泰科技有限公司在半导体设备关键零部件领域深耕细作,员工由几十人发展到近千人,纳税额从2022年300万元升至2024年7000万元,增长23倍。

在这里,接二连三的投资很常见。海大集团继营口大川饲料有限公司、营口海升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之后,第三度在辽河开发区建设海洋经济产业园,用真金白银为园区营商环境投下赞成票。

在这里,好产品好口碑是共同的价值观。德华食品靠过硬品质将雪糕卖到大江南北,润田纯净水年销上亿瓶遍布城乡。

在这里,实力是最好的通行证。萨固密(营口)密封系统有限公司是奔驰、宝马供应商,营口锦豪农贸有限公司的合作商包括雀巢、徐福记等知名企业。

在这里,先行者扬帆出海开拓海外市场。辽宁鑫兴阿特彩科技有限公司进军迪拜,营口瀚为科技有限公司将四轮定位仪销售到全球各地。

在这里,品牌之光熠熠生辉、各美其美。中兴线缆荣获中国驰名商标,郑友和大酱传承百年非遗技艺畅销线上线下。

园区如水,企业如鱼,辽河开发区建区伊始就有很强的孵化属性,致力于营造一流的营商环境,让企业在这里如鱼得水、如沐春风。

园区里的“辽得成”企业家交流驿站虽不大,布置得却温馨舒适。这里经常举办沙龙论坛、商务休闲活动,既为企业家、创业者搭建创业分享、合资合作平台,也为企业提供“保姆式”精准服务。

园区还有6.18万平方米的智能制造产业园,满足招商项目“拎包入驻”需求,开启了智慧化、可持续化新兴产业园区建设的新篇章。

园区利用闲置资产改造的人才公寓,87个房间均可“拎包入住”,还有食堂可就餐,解决了30余户企业、约200人食宿问题。

园区构建的“12345+网格”融合服务体系更是让人称道,压缩项目审批时限20%。

从5.5平方公里起步区,到一期8.37平方公里全部建成,再到开发二期6.42平方公里,并将三期8平方公里作为储备空间,昔日的“中小园”旧貌换新颜,在一天天变大变强。

盐碱滩已成过往,然而创业精神却历久弥新,激励着辽河人锐意进取、踔厉奋发,向更快更高更强的目标昂首迈进!

上一篇:
以人工智能推进产业创新
下一篇:
二百八十八次“握手”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