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 文章详细
二百八十八次“握手”
发布时间:2025-09-04

开放的丹东市,扩容的“朋友圈”。

在2025年的时光卷轴上,处处镌刻着丹东前行的印记。

城市拔节生长的景象,得到“老朋友”的赞许,吸引“新朋友”的目光。

梳理年初至8月末丹东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288次“握手”的会见图谱,便能精准捕捉到丹东攀升进阶的脉动。

高频率的会见,并非泛泛而谈,更不是“剜到篮子里都是菜”,见在点上,谈在要害,最为关键。

丹东的每一次会谈都紧密围绕着本地产业基础与发展规划展开。

从与中冶沈勘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峻岭洽谈矿产开发与央地合作,到向辽宁省文体旅集团党委书记柴力君推介文体旅资源;从多次与华电辽宁能源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毕诗方深化海上风电全产业链合作,到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带队北上南下,主动对接“长三角”“京津冀”和“粤港澳大湾区”,拜访招商局集团、华润集团、安踏集团等行业龙头……丹东的每一步,都走得稳健而清晰。

这一切并非偶然。

背后的逻辑,是丹东对“5454”(仪器仪表、汽车及汽车零部件、纺织服装、食品产业、矿产品精深加工5个传统产业;硼、满族医药健康、柞蚕丝绸、文体旅用品及装备4个特色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海洋装备5个新兴产业;智能传感、激光制造、新型储能、空天信息4个未来产业)重点产业体系的坚定聚焦。

无论是汽车及汽车零部件等传统优势产业,还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新兴赛道,丹东都在精准推介自身优势、挖掘合作潜力,吸引符合城市发展方向的优质项目。

而成果,也已悄然写在进度表中:丹东接连打响招商冬、春、夏三场会战,各级党政主要领导带头跑项目,广大干部奋力谈合作,新签约2000万元以上项目364个,同比增长149.3%,总投资额442.2亿元。

截至7月末,丹东市引进内资项目648个,到资亿元以上大项目85个。

亮眼数据的背后是“全民招商、人人招商”意识的进一步形成,是干部队伍专业能力的显著提升,更是资本对丹东发展前景的高度认同。

在这场以“会见”为名的奔跑中,有的项目是“抢”出来的。

吉利与曙光汽车的合作就是如此。

从丹东市委主要领导抓住机遇、主动出击对接吉利,市政府多次召开专题调度推进,到4月曙光汽车获得远程新能源商用车集团600台公交车订单,再到5月丹东市政府与远程新能源商用车集团在沈阳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丹东以高效的执行力,迅速嵌入醇氢生态圈,一步步将合作推入实质阶段。

走出去,闯新路。

自市委领导率队考察上海安诺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来,丹东纺织产业集群发展势头持续向好。

丹东市纺织服装协会以及丹东23家纺织服装企业组团参加了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CHIC2025春季)会,共计达成商贸意向152.1万件,意向订单1.2亿元,联系有效客户236户。

请进来,聚合力。

中国科协2025年高层次人才国情考察团到访,30余位院士专家为地方发展把脉支招;东方测控承办选煤厂智能化建设推进会,吸引全国300余位行业专家齐聚;丹东市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联盟正式成立。

一场场高能盛会接连落地,丹东以“会”为媒,加速构建“产业磁场”,推动产业链上下游资源整合与协同创新,为产业转型升级注入澎湃动能。

丹东正用一场场务实高效的会谈,一次次主动真诚的握手,传递出强烈的发展信号:这里重视企业、尊重市场、渴望共赢。

党政领导的高频“出镜”,不只是礼仪之举,更是发展策略的“催化剂”、营商环境的“温度计”、经济发展的“助推器”,他们正将高频会见的“热度”转化为全面振兴的“速度”与“力度”,在高质量发展征程上,奋力书写更加精彩的新篇章

上一篇:
走读辽河开发区
下一篇:
丽水制造的蝶变密码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