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 文章详细
均胜电子赴港IPO遇多重难题:利息支出竟超净利润,资产负债率逼近70%,海外收入依赖度超七成遭质疑
发布时间:2025-09-03

  均胜电子(600699.SH)赴港IPO的计划,正使其站在舆论聚光灯下。这家汽车电子企业已正式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拟发行H股募资,联席保荐人为中金公司与瑞银集团,并称所筹资金将主要投向新一代智能汽车电子产品研发、商业化落地及产业并购等。但在这份扩张蓝图背后,财务与治理层面的多重隐患已逐渐暴露,给其港股上市之路蒙上阴影。

  财务数据暴露增长疲态。2022年至2024年,均胜电子营业收入分别为497.93亿元、557.28亿元和558.64亿元,同比增速从9.03%、11.92%骤降至0.24%,三年复合增长率仅5.92%。2024年营收近乎停滞。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收303.5亿元,同比增长12.07%,归母净利润7.08亿元,增长11.13%,但净利润增速较2024年的33.91%大幅放缓,增长持续性遭市场质疑。

  债务压力与利息负担更显严峻。截至2025年6月30日,均胜电子资产负债率升至69.46%,较2024年末持续攀升。2022年至2024年,公司利息支出分别达9.32亿元、11.21亿元和11.30亿元,而同期归母净利润波动剧烈,分别为3.94亿元、10.83亿元和9.61亿元。利息支出占净利润比例高得惊人,分别达到236.55%、103.51%、117.59%,盈利质量堪忧。

  境外市场依赖度过高的风险同样突出。2022年至2025年前4个月,公司境外销售收入占比始终在74%以上。

  内控层面的隐患更让市场侧目。均胜电子在募集资金管理中多次违规,包括将募资挪至一般账户、用于非募投项目支出,以及以自有资金代垫合作方应付款项等,其实际控制人王剑锋、财务总监李某彧、董事会秘书俞某辉已被上交所通报批评。对于一家计划上市的公司而言,如此严重的内控问题,无疑会引发市场对其治理能力的深度质疑。

  营收增速放缓,海外收入占比超七成

  均胜电子冲刺港股的招股书,揭开了其业绩光鲜表象下的隐忧。作为智能汽车科技解决方案提供商,其专注于汽车电子与安全领域,主营业务为零部件的研发、制造与销售。但营收增长疲态尽显。

  2022年至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497.93亿元、557.28亿元和558.64亿元,同比增速从9.03%、11.92%大幅下滑至0.24%,三年复合增长率仅5.92%,2024年增长近乎停滞,这样的增长态势对拟上市企业来说,并非利好信号。

  均胜电子赴港IPO遇多重难题:利息支出竟超净利润,资产负债率逼近70%,海外收入依赖度超七成遭质疑

  上图来源:均胜电子港股招股书

  净利润的剧烈波动同样值得警惕。同期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94亿元、10.83亿元和9.61亿元,同比变动幅度高达110.50%、174.79%、-11.33%,2024年已出现负增长。2025年上半年,公司净利润7.08亿元,同比增长11.13%,但增速较上年同期的33.91%大幅放缓,盈利稳定性备受市场质疑。

  公司对海外市场的依赖度极高。2022年至2025年前四个月,海外业务收入分别为381.06亿元、424.96亿元、417.07亿元、147.70亿元,占比始终超74%,最高达76.5%。

  客户集中度同样居高不下。2022年至2025年前四个月,公司对前五大客户销售收入合计分别为241.91亿元、279.27亿元、266.14亿元、213.03亿元,占总收入的比例分别为48.6%、50.1%、47.6%、47.1%,最大客户收入常年超过20%。

  尽管毛利率呈改善趋势,从2022年的11.1%升至2025年前四个月的17.8%;汽车安全业务毛利率也从2022年的8.5%上升到2024年的14.8%和2025年前四个月的15.9%,欧洲区和美洲区业绩持续向好,但利润端的改善仍难掩增长失速、市场与客户结构单一带来的潜在风险,这些风险对于拟上市的均胜电子而言,可能成为其上市路上的“绊脚石”。

  资产负债率接近70%,利息支出超过净利润

  均胜电子雄心勃勃的跨国并购之路,正演变为高负债下的危险博弈。自2011年借壳登陆A股后,公司发起十余起海外并购,将德国普瑞(PREH)、德国Quin等多家企业收入麾下,累计交易金额超300亿元。但频繁“扫货”的背后,是债务的持续堆积和资金链的紧绷。

  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公司资产负债率始终高企,分别为67.3%、66.4%、69.1%和69.46%。负债高企主要源于贷款和借款增加,公司称是为“增强流动资金、支持业务需求”,包括增持香山股份、股份回购、生产扩张及海外业务拓展等。但对于拟上市企业,如此高的资产负债率,无疑会让投资者对其偿债能力打上问号。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总资产681.6亿元,负债总额却高达473.4亿元。其中流动负债为293.1亿元,短期借款及一年内到期非流动负债合计达120.18亿元,偿债压力凸显。

  另一方面,公司账面资金并不宽裕。截至2025年3月末,货币资金为72.72亿元,交易性金融资产4.73亿元,衍生金融资产约5,336万元,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仅为57.24亿元,与超120亿元的短期债务相比,资金缺口显著,这对于亟待通过上市募资缓解压力的公司而言,无疑是亟待解决的难题。

  均胜电子赴港IPO遇多重难题:利息支出竟超净利润,资产负债率逼近70%,海外收入依赖度超七成遭质疑

  上图来源:均胜电子港股招股书

  更触目惊心的是其沉重的利息负担。2022年至2024年,公司利息支出分别高达9.32亿元、11.21亿元、11.30亿元,而同期归母净利润仅为3.94亿元、10.83亿元和9.61亿元。利息支出占净利润比例高达236.55%、103.51%和117.59%。对于一家寻求上市的公司,这样的盈利与债务失衡状态,必然会引发市场对其持续经营能力的深度考量。

  频繁并购还埋下了商誉“地雷”。公司商誉从2022年的54.21亿元攀升至2025年前四个月的73.02亿元。其中,2016年收购KSS公司形成的商誉曾高达10.37亿美元(按当时汇率折合人民币约68.11亿元),后因业绩不达标于2021年计提减值20.2亿元,直接导致当年归母净利润巨亏37.53亿元。

  实控人被上交所通报批评

  均胜电子的内部控制隐患,正暴露在监管与市场面前。2024年6月,中国证监会宁波监管局《行政监管措施决定书》揭开了其在募集资金使用上的严重违规行为,时任董事长王某峰、财务总监李某彧、董事会秘书俞某辉均被出具警示函,并记入证券期货市场诚信档案。对于一家计划上市的公司,如此明确的监管处罚记录,显然会影响其市场信誉。

  均胜电子赴港IPO遇多重难题:利息支出竟超净利润,资产负债率逼近70%,海外收入依赖度超七成遭质疑

  上图来源:中国证监会网站

  决定书显示,均胜电子全资子公司宁波均胜智能汽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智能汽车研究院”)于2023年11月1日,擅自将1.46亿元募集资金从专户划转至公司一般户用于归还往来款,明显违反募集资金管理规定。虽后续分三次转回,但该重大事项既未履行审议程序,也未及时信披,迟至2024年3月28日才被迫披露。

  更严重的是,公司存在系统性挪用募集资金的行为。智能汽车研究院以“基本户工资支付”等名义,将专户资金转移至一般户,用于员工日常报销、代垫非募投主体员工工资,甚至支付食堂管理费、采购冰箱等无关用途,且相关信息披露严重失实。

  2022年11月,两家研究院合计将2亿元募集资金转至合作方上海浦澎,该笔资金最终全数转给非募投主体上海均胜百瑞,用于支付股权转让款,彻底脱离募投项目约束。

  此外,公司还以自有资金代垫本应由合作方支付的募集资金,形成资金循环异常,进一步反映出其财务内控的混乱。

  因上述严重违规,上海证券交易所随后对均胜电子及相关责任人予以通报批评。这一通报批评记录,对于正在冲刺港股上市的公司而言,无疑是其合规档案上的“污点”。

上一篇:
B站UP主发视频恶意抹黑小米 王化回应:法务部已取证
下一篇:
2025第二十八届成都国际车展媒体传播影响力报告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