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 文章详细
2025年中国即时零售行业发展现状及市场竞争状况分析
发布时间:2025-09-03

  即时零售是一种通过线上平台下单、线下快速履约的零售模式,它将线上平台与线下实体店相结合,通过快速配送服务将商品送达消费者手中。即时零售的本质是外卖服务的进阶形态,商品覆盖范围广泛,从蔬果生鲜到数码3C等品类一应俱全,满足了消费者多元化的购物需求。

  美团非餐饮即时零售七夕日订单量超2700万

  据悉,今年七夕当日,美团非餐饮即时零售订单量创下新高,达2700万。受“闪购赠万物”需求带动,美团闪购整体礼赠消费规模创下新高,其中鲜花销量突破峰值;数码电脑、美容护肤、珠宝首饰等品类销量翻倍增长。消费者在3C家电、美妆护肤等品类的人均消费金额较去年七夕大幅增长。

  随着七夕礼赠从送花、送巧克力走向“闪购赠万物”,即时零售成为各大品牌和零售商的重要生意增量。七夕当日,华为、丝芙兰、屈臣氏、全棉时代、歪马送酒等超500个美妆、3C、快消、百货、酒类品牌、零售商在平台销量同比多倍增长。

  近年来,从生鲜食品、日用品到医药健康等多元品类的纳入,进一步拓宽了即时零售的服务边界。在电商平台、传统零售商和新兴创业公司的多方入局下,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即时零售已成为中国零售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赛道,推动着消费模式与零售业态的深刻变革。

  即时零售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发布的《即时零售行业发展报告(2024)》显示,2023年我国即时零售市场规模达6500亿元,同比增长28.89%,增速比同期网络零售高出17.89个百分点,已成为拉动居民消费的新增长点。报告预计,到2030年,我国即时零售市场规模有望突破2万亿元。

  即时零售市场呈现出持续扩张的态势,其增长动力源于多重因素的叠加。一方面,消费者对便捷化、快速化购物体验的需求不断升级,尤其年轻一代消费者成为市场主力军后,对即时配送服务的依赖度显著提升。另一方面,技术进步为行业发展提供了基础支撑,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优化了用户画像与商品推荐,智能仓储和配送调度系统则提升了履约效率。此外,商品品类的不断丰富也推动了市场规模的扩大,从最初的餐饮外卖延伸至生鲜、医药、3C数码等多个领域,进一步覆盖了消费者的日常高频需求场景。

  据中研产业研究院《2025-2030年中国即时零售行业市场发展现状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研究报告》分析:

  即时零售产业链由上游供给端、中游平台端和下游履约端构成协同体系。上游供给端以连锁商超、品牌专卖店和社区便利店为主,传统零售商通过接入即时零售平台实现了线下门店的数字化延伸,拓展了服务半径;中游平台端则形成了多强竞争格局,头部电商平台凭借流量优势和技术实力占据主导地位,同时新兴平台通过差异化策略切入细分市场;下游履约端则通过前置仓、门店仓和中心仓等多种模式的组合,构建起高效的本地配送网络,其中前置仓模式因贴近消费者、配送速度快而成为主流选择之一。

  当前消费者对即时零售的需求已超越单纯的“快速送达”,呈现出多元化与品质化的特征。除了基础的商品购买需求外,消费者开始关注购物过程中的服务体验,如商品定制、售后保障、夜间配送等增值服务。同时,个性化与场景化需求日益凸显,例如针对家庭场景的“一站式购齐”、针对应急场景的“24小时配送”等。这种需求变化推动平台与商家不断优化商品结构和服务内容,通过引入限量商品、联名品牌等创新形式吸引用户,提升用户粘性。

  即时零售市场竞争状况分析

  即时零售市场竞争已进入白热化阶段,不同类型的参与者基于自身优势采取差异化策略。电商平台依托原有的流量池和技术积累,通过升级入口位置(如首页一级流量位)、优化配送时效(如30分钟达)等方式强化竞争力;传统零售商则利用线下门店网络优势,将实体店铺转化为前置仓,实现“店仓一体”的履约模式,降低仓储成本;新兴创业公司则聚焦特定品类或区域市场,通过精细化运营和创新商业模式寻求突破。各方的激烈竞争推动了行业整体服务效率的提升,但也加剧了流量获取和利润空间的压力。

  在竞争过程中,即时零售平台主要围绕以下核心维度展开角逐:

  流量入口争夺:通过占据用户高频访问的平台入口(如首页推荐、搜索栏置顶),提升商品曝光率,吸引用户下单;

  履约能力建设:优化配送网络布局,提升配送速度与稳定性,例如通过智能调度系统合理分配骑手资源,缩短配送时长;

  商户资源整合:与品牌商和线下门店建立深度合作,扩大商品供给品类,保障库存稳定性,同时通过优惠政策吸引优质商家入驻;

  用户体验优化:从界面设计、下单流程到售后服务,全链路提升用户体验,例如推出会员体系、无理由退货等服务,增强用户信任感与复购率。

  尽管即时零售行业发展迅速,但仍面临诸多挑战。首先,盈利模式尚未完全清晰,高额的配送成本和补贴策略压缩了企业利润空间,如何实现规模化盈利成为行业普遍难题。其次,供应链管理复杂度较高,商品品类的扩大和订单量的激增对库存管理、损耗控制提出了更高要求,尤其生鲜等易腐品类的保鲜问题亟待解决。此外,市场竞争的同质化现象较为突出,多数平台聚焦于“速度竞争”,缺乏差异化的核心竞争力,长期可能导致价格战等恶性竞争行为。

  在经历了初期的高速扩张后,即时零售行业正站在从“规模优先”向“质量优先”转型的关键节点。一方面,市场竞争的加剧和盈利压力迫使企业重新审视自身的发展策略,从单纯追求订单量增长转向精细化运营;另一方面,消费者需求的升级也要求行业提供更优质、更个性化的服务,而非仅仅局限于“快”。未来,如何在保障即时性的基础上,提升商品品质、优化供应链效率、探索可持续的盈利模式,将是行业参与者需要共同面对的核心课题,这也将决定企业在新一轮竞争中的生存与发展空间。

  想要了解更多即时零售行业详情分析,可以点击查看中研普华研究报告《2025-2030年中国即时零售行业市场发展现状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研究报告》。

上一篇:
《大行》美银维持对长汽(02333.HK)维持「中性」评级 目标价上调至19.5元
下一篇:
“代建一哥”这次打破了一个分钱惯例!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