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 文章详细
“代建一哥”这次打破了一个分钱惯例!
发布时间:2025-09-03

  就在昨晚(2025年9月2日),“代建一哥”绿城管理发布了一份自愿性公告,董事会已批准一项股份购回计划——

  将根据市场情况及购回授权,不时在公开市场购回最多1000万股股份。

  而上周五,绿城管理才以158.62万港元完成55.2万股回购,价格区间为2.85港元至2.9港元。

  去年8月,绿城管理也发布公告,出于对公司未来发展和长期价值的认可,管理层集中增持了1545.2万股。

  很多人可能对绿城管理的回购金额和数量没有什么概念,觉得数字不大,但艳姐在这里想解释一下,其实一家公司的回购行为首先受制于其股份的流通总量——

  从流通盘来看,绿城中国作为绿城管理的控股股东,持有其超过70%的股份,加上管理层此前的集中增持,真正在港交所二级市场上自由流通的股份相对有限。

  而根据港交所规则,上市公司全年累计回购不得超过已发行股本的10%,且回购后公众持股比例不得低于25%。

  因此绿城管理此次回购量较小,可能客观上是受到股份流通现状的限制。此次回购,已在现有条件下有效地向市场传递了积极信号。

  摩根士丹利发表最新研报称,随着现金流状况改善及市场份额持续提升,预计绿城管理的盈利水平将于2026年触底回升。

  01

  打破惯例

  年中就分钱!

  几天前的中期业绩会上,绿城管理董事会联席主席郭佳峰说:“基本上把每年赚的钱全部分配给了各位投资者”。

  

  艳姐盘了一下,绿城管理真的是从上市第一年就开始分红了:

  2020年、2021年是每股派息0.18元,2022年每股派息涨到0.21元,2023年是每股0.08元和0.30元两笔,总额显著增加;到2024年,年度派息金额创上市后新高,为每股0.10元和0.40元两笔。

  

  数据来源:同花顺

  不愧是“代建一哥”,非常大方。

  事实上,自2020年IPO上市以来,到去年底,绿城管理的累计分红已经达到约30亿元。

  他也解释过大手笔分红的核心逻辑:

  “我们作为轻资产公司,对现金要求不高。同时公司在高速发展期,所以希望跟股东最大限度地分享公司上市发展的红利,给股东更大的信心和现金回报。”

  而绿城管理在这个时候做出这个决定,是经过董事会审慎考虑的,并以此作为全年股东回报的一部分,背景则是——

  上半年新拓代建面积约198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4%;新拓代建费约50亿元,同比增长19%。

  艳姐从中读出的重要信息是——有钱。

  比如在手现金,从2024年底的15.18亿元上升8%,到如今的16.44亿元;比如经营性净现金流,从去年同期的0.77亿元上涨到1.12亿元。

  这样的规模在代建行业已经非常优秀了。当然,管理层还是希望预留一部分现金,作为公司长远发展和股东稳定回报的安全垫和蓄水池。

  不过,管理层也表态了,如果有好的小股操盘项目还是会适度参加,进一步提升竞争力,增加收入来源。

  02

  压力最大的一年

  “请大家放心”

  我们可以看到,绿城管理在实施回购的同时,首次进行了中期分红,这种“回购+分红”的组合拳进一步强化了公司重视股东回报的信号。

  艳姐觉得,这种在充裕的在手现金支持下,基于对自身流通盘深度的清晰认知而采取的理性、克制、持续的回购策略,正是一家成熟、稳健的上市公司财务管理和市值管理水平的体现。

  而持续、常态化的“信号式回购”,有利于向市场传递信心,稳定并支撑股价,同时优化资本结构。绿城管理财务结构稳健,现金充裕,本次回购仅是其回报股东计划的一部分。

  来看看管理层的原话——

  我们考虑将在“资金安全垫充足、经营持续向好”的情况下,优化派息方式,确保股东获得长期、稳定、可持续的回报。

  艳姐留意到,其实在半年报发布之前,摩根就早早把绿城管理的目标价由3.46港元调高至3.51港元,最乐观目标价4.8港元。

  而现在绿城管理的价格是2.88港元,还有空间。

  其实大摩的原话是——绿城管理2027年市占率提升带来的复苏趋势更为明朗。预计2025年利润率将高于预期,随着专案组合优化和市场份额更快增长,绿城管理在2026~2027年将迎来业绩增长的机会。

  有市场分析就指出,作为轻资产公司,绿城管理的“现金还可以更多”,参考行业惯例,公司可能会根据股价表现和现金流状况灵活实施下一步回购计划。

  事实也正如此。

  作为股份购回计划的一部分,根据绿城管理的最新公告,自2025年8月29日首次实施股份购回至公告日,公司已在公开市场购回合共85.2万股股份,总代价为2,450,010港元。

  但绿城管理也不是没有压力,而且现阶段的压力来自方方面面。

  首先就是来自房地产市场波动的滞后性影响,这很难回避。

  艳姐注意到,绿城管理前几年还能保持50%左右的高毛利项目,且近两年陆续交付,对当期利润率产生了一些影响。但从上半年的情况看,个别指标还是有滞后反应,仍然有一定压力。

  紧接着便是这几年代建行业内部的超强度竞争,很多项目的收费费率被压低,加上部分委托方对成本控制更严格,导致整体利润空间被压缩。

  不过艳姐觉得,放眼整个地产上下游产业链,绿城管理的利润率水平依然非常可观:

  毛利率40%、净利率20%。

  最重要的是,团队有一个非常清晰的认知,他们对现有存量及未来新增进行过仔细测算,得出的结论是——

  今年利润的数据可能是现在及未来几年中压力最大的一年。

  不过,管理层已经表态了:

  “请大家放心,公司的基本面和核心能力都在持续强化,对未来我们是有足够信心的。”

  结语

  这是一个代建行业稀缺的资本叙事:

  以新拓业务质量对冲规模扩张风险,以现金流管理反哺股东回报。在行业出清期,这种兼具进攻性与防御性的打法,可为轻资产模式提供新范式。

  中指研究院预测,2025年我国代建行业渗透率可能会达到12.5%,相较国外成熟市场20%~30%的渗透率,仍有很大发展空间。

  在这个进阶版赛场,绿城管理还需要更多思考一些“新方式”,以更好地打开“新空间”。

上一篇:
2025年中国即时零售行业发展现状及市场竞争状况分析
下一篇:
销售步伐加快!有险企上半年分红险产品占比已达约40%,下半年势头能否延续?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