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 文章详细
经济·关注 | 封关在即,海南自贸港如何持续深耕高水平开放试验田?
发布时间:2025-09-01

  经党中央批准,海南自贸港封关的具体时间定于2025年12月18日正式启动,当下,封关运作已进入倒计时。全岛封关运作,是海南自贸港建设的标志性工程,是进一步扩大开放的重要举措。近日,多位受访全国政协委员一致认为,这是我国构建开放型经济体制的重要动作,海南将成为我国新时代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  走近海口新海港和南港“二线口岸”集中查验场可以看到,入口通道、安检区、放行通道、车辆扫描系统、人工查验区秩序井然地排列着,所有准备工作都已完成。海南自贸港封关运作后,该查验场将承担起从新海港和南港出岛的“零关税”、放宽贸易管理措施、加工增值免关税等“三类货物”的通关任务,并通过“智慧监管、信用监管、顺势监管、协同共管”的精准高效管控,促进口岸快速通关。    》》》紧抓契机扩大开放步履铿锵  时间的耦合,暗含我国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持续改革、持续开放的深意。1978年12月18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开幕,会议确定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就此开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历史转折。时隔47年,海南自贸港的封关日期也将于同日正式启动。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壮阔征程。海南自贸港全面封关同样可看作一个崭新标志,改革无尽头,开放无穷期。”在全国政协常委、民建中央原副主席、上海公共外交协会会长周汉民看来,正是要以此为契机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  建设海南自贸港,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改革开放重大举措。自2020年6月党中央、国务院正式发布《海南自贸港建设总体方案》后,一系列标志性引领性创新举措相继出台,自由贸易港政策制度体系初步建立,海南自贸港建设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效。  开放为先,破浪前行。5年多以来,海南自贸港逐渐成形起势,开放力度越来越大:实际使用外资1025亿元,年均增长14.6%,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年均增长31.3%和32.3%,176个国家和地区在琼投资,经济外向度提高到35%;产业体系越来越优,旅游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四大主导产业产值占全省GDP比重67%,5年提高13.7个百分点……这些,为海南自贸港启动全岛封关运作奠定坚实基础。  “《海南自贸港建设总体方案》明确提出‘分步骤、分阶段’的建设要求,从方案发布到封关运作期间,围绕贸易、投资、资金、人员、运输、数据等要素的自由便利流动,不断完善政策制度体系,各阶段任务紧密衔接。”在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民政协理论研究会理事、华东师范大学国家安全与应急管理研究院院长伍爱群看来,封关不仅将进一步推动海南与国际往来更加顺畅自由、与内地联系更加便捷高效,既彰显出我国“以开放促改革”的强大战略定力,更是对全球化逆流风潮与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有力“回击”。  》》》四个“更加”政策红利持续释放  封关不是封岛,而是进一步扩大开放。海南将实施以“‘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岛内自由”为基本特征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制度。具体来看,一是实施更加优惠的货物“零关税”政策,“一线”进口的“零关税”商品税目比例将由21%提高至74%,在岛内享惠主体之间可以免进口税收流通,加工增值达到30%的可免关税销往内地;二是实施更加宽松的贸易管理措施,在“一线”进口方向,对全国现有的部分禁止、限制类进口货物作出开放性安排;三是实施更加便利的通行措施;四是实施更加高效精准的监管模式。  无疑,这一“岛内自由﹢内外联通”的新格局,将促使海南在区域竞争中形成新的产业生态竞争力,加速成长为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自由贸易港。这些政策创新,也将为全国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提供重要试验样本。  其中,“零关税”扩容,尤其受到关注。伍爱群认为,“大量原材料、设备及消费品以零关税进入,将降低制造业、旅游业、现代服务业的生产成本,吸引相关产业向海南集聚,形成特色产业集群;对于消费者而言,‘零关税’商品丰富了选择,提升了消费体验,有利于助力海南打造国际消费中心;于区域发展而言,加工增值30%免关税进入内地的政策,使海南成为连接国际国内市场的重要枢纽,增强了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能力。”  全国政协委员、海南省发展控股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国红对此更为关切,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进口‘零关税’商品及其加工制成品不再局限于企业自用,可在享惠主体间自由流通,对形成产业集群效应具有积极意义;加工增值内销免关税对上下游企业产生的增值部分可以累计计算,为产业协同提供了有力支撑,将不断引导产业链向高附加值环节延伸,形成政策红利—产业升级—资本聚集的良性循环。”在李国红看来,这将为海南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等注入强劲动能,并更好地融入全球产业链、价值链。  既要“放得活”,也要“管得住”。作为支持海南自贸港提升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的另一项重要制度安排,《海南自贸港禁止、限制进出口货物、物品清单》的出台也备受关注。  “针对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海南自贸港做了进一步优化,体现出其在国际贸易领域货物贸易、技术贸易和服务贸易‘三位一体’的重要意义,尤其在数字贸易不断强化的当下显得十分重要。”对此,周汉民表示,“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中我们在服务贸易领域是以正面清单的方式作出承诺,并且要在6年之内转化为负面清单,承诺时间临近,海南迈出了这一步,先制定服务贸易负面清单制度,再针对负面清单不断缩减和优化,这表明了我国正在进一步推动服务贸易开放。”  》》》封关在即系统谋划协同推进  全岛封关运作是海南自贸港开放发展新阶段的开始,也是一项长期持续推进的任务,这让企业对海南自贸港未来的发展更具信心。8月8日,海南迎来了两次“重量级握手”,先是新紫光集团海南产业基地揭牌,将海南产业基地定位为深化全球化战略的核心支点,紧接着省政府与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签署深化战略合作协议,新增投资300亿元。  “封关运作之际,海南自贸港应该使出新招,将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和两大创新融合的企业更多地吸引到海南来,并且在全球范围内以此为基础来进行招商。”周汉民认为,招商引资是当前关键任务。  “要加强海南自贸港核心政策的全球推介,推动招商引资取得更大突破;还要进一步扩大服务业开放,着力构建门类丰富、功能健全的专业服务体系,尤其在现代金融领域,要逐步实现跨境资金流动与投融资更大自由便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李国红建议。  当前,海南正按照中央部署筹备封关,进口征税商品目录、禁限清单等政策和配套文件已制定完成,封关硬件设施通过国家验收,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海关智慧监管平台等信息系统建设完毕,正压茬推进压力测试,全力确保如期顺利封关运作。  对此,伍爱群建议,应做到系统协同,强化“一线”监管体系的无缝衔接。“压力测试应全面检验‘一线放开’后的货物通关效率,重点测试‘零关税’商品快速验放、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落地等流程,同时验证‘二线管住’的精准监管能力,确保进出岛货物、人员、资金等要素流动既自由便利又可控可管。要打通海关、税务、外汇、市场监管等部门的数据壁垒,依托‘智慧海关’平台实现监管信息实时共享,避免出现政策执行‘温差’和监管漏洞,保障整个开放系统高效运转。与此同时,还须重点测试跨境资金流动监测、反走私综合治理、数据安全等领域的风险响应机制等,针对各项潜在风险开展专项测试,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记者:孙琳  文字编辑:孙琳  新媒体编辑:石伟强  审核:周佳佳  图片  图片

上一篇:
8 月车企销量出炉!零跑再度领跑新势力,理想销量大减
下一篇:
小米16全面升杯:性能狂飙,续航拉满,专治各种不服!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