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 文章详细
海尔、追觅等家电企业集体杀入汽车行业
发布时间:2025-08-29

  蛋糕变大的速度,远慢于新来者涌入的速度。

  一、扫地机之王追觅官宣造车,首车对标布加迪威龙

  继石头科技之后,又一个扫地的官宣造车了。

  今日,追觅宣布正式进军汽车制造领域,目标是打造世界上速度最快的车。目前,全球极速最快的量产车是布加迪Chiron,售价超过300万欧元。

  追觅团队在信中表示,对造车很敬畏并且非常坚定,这不是一时的风口追逐,而是经过十二年的等待和准备。

  此外,追觅强调,其目标是通过正确的产品和战略,实现全局最优,而非简单的从0到1的冒险。

  值得一提的是,追觅是起源于清华学生社团的独角兽,在创立之初加入了小米生态链,后来成长为扫地机器人赛道的头部企业。

  目前,追觅在清洁领域已取得全球领先地位。IDG 数据显示,2024 年,追觅全在全球扫地机器人的市场份额约为 8%,排名第五。排在前面的四家企业中,有三家是中国企业。分别为:石头科技(约 16%)、科沃斯(13.5%)、小米(9.7%)。

  其实,追觅跨界造车的消息并非突然。

  今年1月,追觅造车主体——星空计划(上海)汽车科技责任有限公司注册成立,注册资本10亿元。

  股权结构显示,追觅科技创始人兼CEO俞浩通过天空翱翔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持股80%。工厂规划在上海临港新片区,紧邻特斯拉、宁德时代的生产基地。

  除此之外,根据云见 Insight 透露,星空计划目前正在贯彻“左手、右手模型”,“左手”表示代工(ODM)业务,“右手”代表自研的造车项目,即希望用“左手”业务把“右手”业务养起来。

  这个模型并非追觅首次尝试,此前,追觅的扫地机业务就是从为小米代工开始,到逐渐成立自己的品牌。现在造车业务也正复制这个轨迹。

  关于这个“右手”,也就是“自研的造车项目”,接近追觅的人士称,造型思路是“学小米”——要找一个国外的超豪华汽车,做到“形似神不似”,一眼看上去有那种气质和精神,但细节又有自己的想法,显得不那么抄袭。

  在这个思路下,据报道,第一批样车是用理想 L9 改造的“宾利”和“库里南”,后面还有小米 SU7 改造的“布加迪”和“法拉利”等。

  不过,用原来扫地机器人的模式来造车,这条路径究竟走不走得通,只能且走且看。

  二、追觅跨界的步子越迈越大

  除了造车,追觅近来的跨界的步子可以说越迈越大,人形机器人赛道也有它的身影。

  魔法原子成立于2024年1月,是由追觅科技孵化的具身智能机器人公司。

  此前3月,魔法原子(MagicLab)人形机器人产品“小麦”首次亮相。

  全尺寸人形机器人“小麦”身高174cm,搭配了自研灵巧手,并搭载DeepSeek大模型,可以在商业服务场景应对各类服务需求。

  发布会上,魔法原子总裁吴长征还透露了公司人形机器人量产计划:预计今年将有400台人形机器人进入工业、商业场景;同时,他还表示:通用人形机器人将在5年后走入千家万户”。

  不仅如此,在2025年8月20日,追觅还确认将正式拓展无人机业务。目前正积极组建专业的无人机研发团队,核心团队架构已初具雏形。

  追觅不断拓展商业版图的行为或许和创始人俞浩的理念有关。此前,俞浩曾公开表示,伟大的企业必须具备连续创业能力。

  不过,走出“舒适区”固然好,但面对的风险也不容小觑。

  一方面,跨界造车的难度不小,屡有业界巨头在此失足。百度和360都曾涉足新能源汽车行业,然而,极越汽车暴雷后停摆至今、哪吒汽车仍在苦苦化债的路上。

  另一方面,目前来看,新能源汽车行业来到后半程,车企在利润空间与经营效率之间来回抉择,部分新势力仍在生死线边缘徘徊,持续亏损的达克莫里斯之剑高悬头顶。换言之,烧钱速度和竞争激烈程度,不是谁都能负担得起。

  新势力的坐席还容不容得下新来者?是个未知数。

  三、海尔拿下汽车之家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4年,汽车产销累计完成3128.2万辆和3143.6万辆,并且,我国乘用车产出连续2年在2500万辆以上。

  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这块“肥肉”,谁都想咬上一口。尤其是在小米风风火火杀入汽车行业,还闯出一片不小的天地后,家电同行们很难不蠢蠢欲动。

  这不,海尔也来了,一举拿下了汽车之家。

  8月27日,海尔集团旗下卡泰驰控股宣布,完成战略入股汽车之家的交易交割及董事会改组。海尔集团通过旗下卡泰驰控股以总价约18亿美金(约合人民币130亿)收购中国平安旗下云辰资本持有的汽车之家约43.0%的股份,成为汽车之家控股股东。

  由此,汽车之家正式易主,同时,这也是汽车之家第三次经历“江山更迭”。

  汽车之家一开始由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于2005年成立,是国内三大汽车垂直门户网站之一。

  2015年,李想创办车和家(即理想汽车),并卸任汽车之家总裁。此后,中国平安于2016年4月以16亿美元收购了汽车之家47.4%的股权,成为汽车之家最大股东。

  如今,汽车之家投入了海尔的怀抱。

  不过,针对外界对于海尔收购汽车之家目的的猜测,海尔集团首席品牌官王梅艳也在海尔集团AWE媒体沟通会上解释:海尔集团不造车,收购汽车之家,更多做的是汽车后市场服务。

  借此,海尔拓展了汽车后市场服务,向“从家居到出行”的生态闭环更进一步。

  至于海尔为何会做这样的选择?

  一方面,大背景下,家电行业玩家日渐饱和,巨头纷纷陷入增长瓶颈。

  从海尔角度出发,身处上市家电企业TOP3,海尔的市场地位不必多说。然而,今年一季度,海尔智家营收增速和净利润却低于美的和格力,因此,寻找新的增长点成为了当下不得不做的选择。

  另一方面,近年来,消费电子行业与汽车行业的融合度越来越深,业内案例层出不穷。

  比如,美的与蔚来汽车开启合作,双方携手推进“车家互联”新体验的落地。

  再比如,雷军亲自带队,小米汽车连出爆款,销量造成的震动从业内传到业外,名声大噪的同时,小米在新势力造车这条路上也越走越稳。

  总之,家电企业跃跃欲试,纷纷踏入新能源行业,给激烈的竞赛再加一层未知色彩,那么,新能源淘汰赛最终的奖杯会花落谁家,让我们拭目以待。

上一篇:
人保健康上半年保费收入首次半年迈上400亿平台 健康险保费增速18.9%
下一篇:
泰金新能科创板过会在即:营收两年翻倍,重投入抢占新能源黄金赛道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