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 文章详细
泰金新能科创板过会在即:营收两年翻倍,重投入抢占新能源黄金赛道
发布时间:2025-08-29

  西安泰金新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泰金新能”)背靠“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体系,与西部材料、西部超导等 A 股上市公司同属“兄弟单位”。如今,这家深耕电解冶金与新能源材料领域的硬科技企业,正式向科创板发起冲击——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审核委员会已定于 2025 年 8 月 29 日召开审议会议,审核其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的申请。  绿色电解技术领跑者,营收两年翻倍  业绩层面,2022 年至 2024 年,泰金新能营收从 10.05 亿元攀升至 21.94 亿元,复合增长率高达 47.78%;归母净利润从 9829.36 万元增长至 1.95 亿元,复合增长率达 40.85%,营收与利润的双高增长,印证了其持续经营能力的不断增强。  泰金新能的核心竞争力,聚焦于电解冶金、新能源材料领域的高端电极材料研发与生产。根据高工锂电产业研究所(GGII)的数据,2024 年中国电解铜箔阴极辊市场出货量超 800 台,超 90%的市场份额由泰金新能、西安航天动力机械有限公司、洪天科技瓜分;其中泰金新能出货量达 365 台,市占率超过 45%,稳居行业前列。  在技术布局上,公司精准锁定四大核心方向:“绿色电解技术”“旋压成形技术”“表面涂层技术”“密封连接技术”。通俗的解读,这四大技术的最终目标,就是让电解铜箔生产的关键耗材——钛阳极实现“更环保、更耐用、更省电、更好装”的升级。相较于传统石墨电极、铅基合金电极的环保短板,泰金新能的钛电极产品具有更长的使用寿命、更高的电解效率以及更低的能耗,能够帮助下游客户实现生产过程中的节能降耗。  过硬的技术实力,不仅转化为亮眼的业绩增长,更让公司收获了一系列“含金量十足”的国家级认证: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国家级绿色工厂。这五项荣誉涵盖技术研发、细分市场地位、创新能力、可持续发展等多个维度,成为普通企业难以企及的“硬名片”。  作为陕西省财政厅间接控股的国资背景企业,泰金新能自诞生起便肩负着“国产替代”与“产业升级”的双重使命。2019 年以前,全球高端电解铜箔生产的核心装备——阴极辊,长期被日本新日铁、三船、纽朗等企业垄断,国内锂电产业链面临“上游关键装备卡脖子”的风险。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泰金新能扛起“替代进口、填补空白”的重担:既要突破关键耗材与装备的技术壁垒,保障新能源产业链安全;也要通过技术产业化推动地方稀有金属产业升级,实现国有资本增值以反哺民生。此次若能成功 IPO,不仅是公司自身发展的里程碑,更标志着陕西稀有金属产业集群正式完成从“院所技术储备”到“全球供应链核心玩家”的民生级跃迁,为区域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分享新能源产业红利,静待周期复苏  凭借技术壁垒与产品稳定性,泰金新能已成功打入全球锂电龙头供应链,成为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头部企业的核心供应商;同时,公司客户覆盖范围延伸至海外市场,形成“头部化+全球化”的客户结构。这一结构不仅为公司业绩提供了强韧性,更使其能够同步享受国内外新能源产业发展红利,进一步巩固行业地位。  泰金新能的成长,深度受益于全球新能源产业的爆发式增长。其核心产品阴极辊和铜箔钛阳极的市场趋势,完全由电动汽车、储能等全球能源转型需求驱动:2020-2022 年市场经历了前所未有的爆发式增长,2023-2025 年正处于周期性调整与产能出清阶段,而从未来十年来看,需求将逐步走向稳健增长,并伴随技术迭代与结构性变化。  面对行业周期调整,以及同行通过东南亚产能扩张、绑定海外大客户等方式实施的差异化布局,泰金新能选择以“技术+资本”双轮驱动应对挑战。此次 IPO 计划募资 9.9 亿元,重点投向“绿色电解用高端智能成套装备”“高性能复合涂层钛电极材料”等项目。这些项目精准瞄准产业前沿与“卡脖子”领域,契合国家战略方向,旨在建成国际一流的技术创新中心与产业化基地,培养“绿色电解技术”“旋压成形技术”等领域的复合型工程人才,巩固其“全球绿色智能电解整体解决方案领跑者”的地位。  泰金新能的投资故事颇具吸引力:拥有顶尖技术、身处黄金赛道、背靠强大国资背景、绑定优质客户,甚至能获得大笔预收款,堪称典型的“好生意”。在其财务数据中,“合同负债”这一指标尤为亮眼——2022 年至 2024 年各期末,公司合同负债余额分别约 15.70 亿元、23.83 亿元、14.65 亿元。从本质来看,这类负债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债务,而是客户预先支付的货款——简单来说,就是企业已经收到了交易对价,却尚未完成对应的履约责任。这一现象的背后,实则是企业“按订单生产、分阶段收款”这一强势业务模式的直接体现:为了锁定产能供给、规避后续可能出现的供应风险,客户愿意提前支付大额定金。对企业而言,这笔定金相当于一笔无需支付利息的“运营资金”,其存在直观印证了企业在产业链中的核心地位,以及在产品定价上的绝对议价能力。若进一步剔除合同负债这类“无息负债”对财务数据的影响,可发现企业在报告期内调整后的财务杠杆率仅维持在 40%左右,处于合理区间。  近年来,公司为抢占黄金赛道加大资本投入,这在一定程度上占用了部分经营活动现金流。2024 年末合同负债较 2023 年末减少约 9.19 亿元,这一变动也导致公司当年经营活动现金流由正转负。  尽管短期面临行业周期调整带来的现金流波动,但泰金新能通过 IPO 募资补充资本、加码核心技术研发的布局,已为应对挑战、把握行业复苏机遇做好准备。对于投资者而言,泰金新能的价值核心,在于其技术壁垒能否持续转化为市场份额,以及国资背景能否支撑其在国产替代与全球竞争中进一步突围——若这些逻辑得以验证,其长期成长空间值得期待。

上一篇:
海尔、追觅等家电企业集体杀入汽车行业
下一篇:
李斌拼到底了,蔚来突然大降价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