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 文章详细
杭州银行陷“无偿加班”风波 上半年狂赚116亿元 净息差连续四年下降
发布时间:2025-08-26

  近期,杭州银行城东支行因员工举报周末无偿加班一事,在社交平台引发广泛关注。

  8月22日,有网友在社交媒体匿名连发两条帖子,举报位于杭州市上城区天城路68号的杭州银行城东支行存在不合理加班现象。

  财经观察站作者:白鹿

  此爆料瞬间引发网友热议,将杭州银行推上舆论风口浪尖。随后,杭州银行城东支行负责人回应称,经初步核查,未发现强制全体员工加班的行为,但不排除有员工或团队因工作需要周末到支行处理事务的可能,并承诺后续会更加关注员工诉求,加强员工关怀。

  与此同时,杭州银行在业务发展、股权变动等方面也有新动态,这一系列事件背后,映射出该行在当下金融市场环境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01

  红狮集团转让杭州银行股份计划生变

  在加班风波之外,杭州银行在业务与股权层面也有重要动态。

  8月22日晚,杭州银行发布公告称,股东红狮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称“红狮集团”)与控股子公司浙江红狮水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浙江红狮”)已就解除协议转让公司部分股份达成一致意见,并签署相关协议。红狮集团持有的杭州银行股份保持约7.00亿股不变,占公司当前普通股股本总额的9.66%。

  回溯事件经过,2024年2月6日,红狮集团拟将其持有的杭州银行6.59亿股股票(占当时公司普通股股本总额的11.11%)以协议转让方式转让给浙江红狮,作为对该公司的出资。

  今年1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浙江监管局出具批复,同意浙江红狮受让红狮集团持有的该笔股份。

  然而近日,红狮集团基于自身战略及管理考量,双方签署了解除协议。目前,红狮集团仍为该行第二大股东,持股占比仅次于杭州市财开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对于红狮集团终止股份转让,有行业观察人士对《财经观察站》分析表示,可能存在两方面的考量:一是从股权转让计划提出至今已逾一年,市场与行业形势变化较大,红狮集团表示其发展战略已转变为“水泥+多晶硅”双主业发展,因此不再适合将杭州银行股份注入水泥业务子公司,避免业务板块资产结构失衡;此外,虽然2025年1月监管已批准此次股权变更,但迟迟未办理过户登记,也可能存在转让手续或其他交易细节难题,最终双方决定终止转让。

  杭州银行表示,本次股权协议转让解除事项不会导致公司控制权发生变更,不会对公司治理结构及持续经营产生重大影响,也不存在损害公司及中小投资者利益的情形。

  值得一提的是,杭州银行股东终止股份转让的公告发布后,股价不跌反涨且涨幅显著:自 2024年2月6日以来,杭州银行股价从约9.83元/股涨至2025年8月22日收盘价16.09元/股,涨幅超过60%。

  对此,有市场声音指出,不排除部分主体借机炒作获利,提醒投资者聚焦公司基本面,审慎判断投资价值。

  02

  净息差连续四年下降,资产质量隐忧显现

  近日,作为城商行“优等生”,杭州银行率先披露半年度业绩快报,为上市银行中期业绩披露季拉开序幕。

  数据显示,该行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总收入200.93亿元,同比增长3.89%;归母净利润 116.62亿元,同比增长达16.67%。

  截至2025年6月末,杭州银行总资产达到 2.24万亿元,较2024年末增长5.83%;不良贷款率仍保持在0.76%,处于行业较低水平。

  整体来看,杭州银行业绩整体向好,但看似惊艳的财务表现背后,隐忧亦有所显露。

  以银行盈利能力核心指标净息差为例,杭州银行净息差呈逐年下行趋势。拉长时间轴,2020 年至2023年,杭州银行净息差分别为1.98%、1.83%、1.69%、1.50%;截至2024年,净息差进一步降至1.41%,较上年下降0.09个百分点。

  

  在业内普遍看来,净息差收窄反映出银行资产收益与负债成本的“剪刀差”缩小,而这一指标是银行传统业务盈利的核心支撑,其持续收窄将直接削弱银行盈利基础,对长期盈利能力形成常态化考验。

  此外,在资产质量方面,杭州银行不良贷款率虽处于行业较低水平,但不良贷款余额呈攀升态势。

  2024年报显示,去年杭州银行不良贷款余额71.14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0.05亿元;个人不良贷款余额23.52亿元,较上年末增加6.87亿元。其中,个人经营贷款不良贷款余额增加尤为明显,达12.32亿元,较上年末增加3.89亿元。

  03

  股东中国人寿、澳洲联邦银行“套现”离场

  事实上,受宏观经济变化、净息差收窄、资本收益率下行挤压利息净收入等多重因素影响,以往堪称“绩优股”的银行资产,正越来越多地遭到大股东及投资者“用脚投票”。

  就在业绩快报发布前夕,7月15日晚间,杭州银行发布公告,股东中国人寿拟在公告披露之日起三个交易日后的三个月内,通过集中竞价或大宗交易方式减持所持公司股份,合计不超过5078.94万股。

  截至7月15日,中国人寿持有杭州银行股份总数恰好为5078.94万股,占普通股总股本的0.70%,这或意味着中国人寿正准备清仓所持杭州银行全部股份。

  此外,持有杭州银行股权的外资股东澳洲联邦银行,同样退出股东队伍。

  2025年1月,澳洲联邦银行与新华保险签署股权转让协议,以每股13.10元的转让价格、总价43.2亿元“清仓”所持股份;2025年6月10日,杭州银行发布公告,新华保险通过协议转让方式受让澳洲联邦银行持有的3.3亿股股份已完成过户登记,澳洲联邦银行正式退出。

  对于转让杭州银行股份的举动,澳洲联邦银行解释称,是为配合公司“专注澳大利亚与新西兰核心银行业务、剥离非核心业务与投资”的战略。需要指出的是,澳洲联邦银行清仓杭州银行股份的同时,仍持有齐鲁银行15%的股权。

  《财经观察站》注意到,杭州银行遭股东减持并非个案。今年上半年多只银行股遭“逢高减持”。5月20日,浙商银行股东横店集团完成了减持计划。根据减持计划,横店集团减持2.42亿股,套现7.36亿。此外,长沙银行、齐鲁银行、青岛农商行也在今年上半年迎来股东减持。

  04

  银行业整体承压,需寻破局之道

  股东密集“离席”的举动,并非毫无逻辑可循。

  放眼当下,银行业正面临诸多挑战。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5 年一季度,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质量总体稳定,但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率均较上季度末有所上升:一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3.4万亿元,较上季末增加1574亿元;不良贷款率1.51%,较上季末上升0.01个百分点。

  同时,商业银行净息差延续下行态势:继2024年四季度触及1.52%的历史低点后,2025年一季度净息差进一步下探至1.43%,再创历史新低。受房地产市场复苏动能减弱及居民收入增长预期偏低等因素影响,预计 2025 年商业银行个人信贷业务规模增长仍将面临一定压力。

  面对这一严峻形势,商业银行需从多个维度积极探寻应对之策。

  有观点认为,放眼整个银行业,受复杂市场环境与趋严监管政策的双重影响,行业需在业务拓展速度、风险防控力度、员工关怀温度之间找到精准平衡点,开辟可持续发展新路径。“而杭州银行作为区域银行的领军者,其针对上述问题的应对策略与落地方案,不仅对自身经营至关重要,也可能为行业内其他机构提供可复制、可借鉴的经验。”

  在业务持续向好、股权结构逐步完善的发展态势下,杭州银行因员工加班风波,将内部管理中潜藏的矛盾摆到了台前。

  对于杭州银行而言,如何在业绩增长的赛道上稳步前行、保障股东合法权益,同时妥善平衡员工权益与工作生活节奏,是当下必须直面的关键挑战。

  面对困难,杭州银行将采取哪些有效措施迎难而上?《财经观察站》将持续关注。

上一篇:
江苏国泰主业亏损豪掷138亿理财,治理透明度及募资管理被警示
下一篇:
杭实集团党建联建机制厚培新质生产力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