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 文章详细
滩涂好“风光” 环保又赚钱
发布时间:2025-08-25

  浙江在线8月26日讯(记者褚晶君共享联盟·海宁俞伟慧通讯员张佳琦)近日,记者来到位于海宁市黄湾镇的新能源重卡大型充电停车场时,驾驶员聂文斌正在排队充电。与以往不同,这个停车场的电能来自镇上滩涂的风力发电机产生的“绿电”。国网海宁市供电公司尖山供电所副所长俞海良介绍,眼下,黄湾镇新能源年发电量7.38亿千瓦时,占该镇全社会用电量的15.22%。  时间拉回到20年前,这个停车场还是一片滩涂。黄湾镇地处钱塘江入海北岸线的第一大半岛,有近万亩滩涂,因长期受海水侵蚀,形成了高盐碱、低透气性的土壤,无法耕种,一度被视为“毫无价值”的黑臭淤泥。“广袤滩涂,有得天独厚的风、光资源,正是发展风电和光电的理想之地。”黄湾镇党委书记宓舟丹说。  2015年,中广核新能源浙江分公司在黄湾镇立起首台风力发电机;同年9月,20台机组投入运行。企业发现当地实际年等效可利用小时数远超预期,百米高的“大风车”每转动一圈,平均可发1至2度电。随后,公司又增建5台风力发电机组,实现年发电量达9500万千瓦时。  风机转起来了,光能如何利用?2015年,中广核新能源浙江分公司利用滩涂荒地,打造了占地473亩的集中式光伏电站。此后,万凯新材料、联鑫板材、联鸿纤维等企业转变用能思路,纷纷在屋顶增设光伏板。截至2024年底,黄湾镇新能源装机容量50.6万千瓦,其中光伏42.1万千瓦,人均光伏容量17.76千瓦,远超全省人均水平。     海宁市黄湾镇江滩上一座座白色的大风车。国网海宁市供电公司供图  但“风光”产业也带来了新烦恼。“风力发电、光伏发电,都是看天吃饭。”俞海良说,受天气变化影响,风、光发电呈现出间歇性、波动性的天然属性,如何把捉摸不定的电能变成稳定持续的“可靠电”,是新能源健康发展的关键。2017年,黄湾镇开始探索新型电力系统,2021年建成了全国首个“源网荷储一体化示范区”,为困扰多年的难题找到了解法。  走进国网海宁市供电公司的电力调度指挥中心,“源网荷储协调控制系统”大屏幕上,当地上万座企业、农房屋顶光伏电站的发电量、储能状态、电网负荷等数据一目了然。这个“智慧大脑”把分散各处的屋顶光伏“化零为整”,像管理一座大型“虚拟电厂”,精准地调配这些绿色电力,并挖掘出更多用电需求。俞海良介绍,目前全镇光伏发电的利用率最高提升了约5%,电力在输送过程中的损耗也降低了1%。  余电还能为企业赚钱。在浙江海宁和金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的屋顶上,铺满了1万平方米的太阳能光伏板,企业还配备了集装箱式储能系统,如同拥有了一个大型“充电宝”,谷电时段充电、峰电时段放电,进一步优化用电成本。作为浙江省首个用户侧“光伏+储能”试点项目,运行以来的综合收益已超百万元。目前,全镇已有上百家企业开展“供电+能效”服务,需求响应资源池达9.74万千瓦。  20年间,黄湾镇光伏新能源产业从“无中生有”走向“有声有色”。截至目前,全镇已有晶科、正泰等4家龙头企业,还带动光伏胶膜、光伏支架、特种气体、切割线等上下游企业集聚。  蓬勃发展的风光产业,正不断将生态资源转变为经济和生态效益。近年来,海宁积极构建多元清洁能源供给体系,从单一依赖到风光领跑,推动新型电力系统迈向纵深。去年,全市新能源年发电量15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的8.83%。按照一户每月用电200千瓦时计算,足够62.5万多户家庭使用一年,折合年节约煤炭60万吨,少排放二氧化碳80万吨左右。此外,建成的储能项目每日可为企业供电28.24万度,列全省县(市、区)第一,合计可节约企业用电成本每年超8000万元。

上一篇:
香港投行 “报复性抢人”打响,2家中资券商官宣涨薪抢先出招!
下一篇:
卢特尼克扬言用“次等芯片”锁死中国,我国精准反击,英伟达懵了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