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 文章详细
威易发IPO:股权独裁治理崩塌,信披打架内控溃败,募资补流饮鸩止渴
发布时间:2025-08-25

  无锡威易发精密机械股份有限公司(872893)以67.54%的毛利率高举"专精特新"大旗冲刺北交所IPO,却在资本市场的聚光灯下暴露出令人触目惊心的经营黑洞。这家主营金属密封环的企业,表面光鲜的财务数据背后,实则暗藏业绩造假嫌疑、治理结构溃败、技术迭代滞后三大致命伤,其上市之路不仅与北交所"硬科技"定位背道而驰,更可能成为北交所开市以来最危险的"带病闯关"案例。

  当威易发宣称其毛利率较长城汽车高出28个百分点时,资本市场本应警惕这串异常数字背后的逻辑陷阱。作为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其毛利率远超下游整车企业已属反常,更令人费解的是,该毛利率水平竟与全球顶级精密制造企业瑞士林德集团(Linde)相仿。但细究其业务实质,这种"逆向溢价"实则是通过会计手段打造的数字幻觉——2023年应收账款占营收比例突破124%,意味着每赚1元营收就有1.24元滞留在账面,这种"左手倒右手"的财务操作已涉嫌《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第22条规定的"虚增收入"。

  横向对比行业龙头更显其数据失真。以同属汽车密封件赛道的拓普集团为例,其2023年综合毛利率为24.12%,但研发投入强度高达4.6%,而威易发不仅研发费用率连年下滑至4.27%,更在专利储备上被碾压——14项专利中半数为外部受让,且4项发明专利全部聚焦基础材料领域,与新能源汽车轻量化、智能化趋势完全脱节。这种"无技术护城河"的高毛利,恰如建立在沙地上的海市蜃楼。

  当招股书与新三板年报出现系统性数据冲突时,威易发暴露出的不仅是会计差错,更是内控体系的全面崩塌。2021年客户数据存在113万元差异,供应商数据误差达10万元,这种"报喜不报忧"的操作手法,在北交所问询函的追击下显得格外狼狈。更讽刺的是,天健会计师事务所2025年4月出具的"内部控制有效"审计意见,与其在2023年6月因未及时披露实控人213万元资金占用而被全国股转公司警示的事实形成荒诞互文。

  对比北交所标杆企业奥普光电,其2023年审计报告连续三年保持"无保留意见",且内控缺陷整改率达100%。威易发却在申报期间频繁出现会计差错更正,这种"带病申报"的行为,本质上是对注册制改革"严把入口关"原则的公开挑衅。当核心供应商南京桑阿洛实缴资本仅为24万元、参保人数为零的"空壳公司"仍位列前五时,市场不得不质疑其交易数据的真实性。

  在王征豫、蒋红亮、刘立璞三人合计掌控99.28%表决权的股权结构下,威易发早已沦为家族企业的代名词。这种"一股独大"的治理模式直接导致公司陷入"三重失控":实控人长期占用公司资金达213万元;与关联方发那特机械的重叠客户收入占比超38%;甚至在IPO前夕实施"清仓式分红",四年累计分红4000万元,而募资补流金额却高达3500万元。这种"左手掏空、右手募资"的操作,与北交所倡导的"规范治理"理念形成尖锐对立。

  反观北交所明星企业长虹华意,其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合计仅45.3%,且通过独立董事制度、专业委员会机制形成有效制衡。威易发却在IPO申报期间屡次触碰监管红线:2023年因未及时披露关联交易被采取口头警示,2024年因信息披露违规遭立案调查。这种"边违规边申报"的双重标准,暴露出其将监管规则视作儿戏的傲慢心态。

  当威易发宣称需要募资1.72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时,其资产负债表却展现出令人匪夷所思的财务图景:货币资金5009万元、经营性现金流净额2639万元、资产负债率低至9.37%。这种"现金充沛却募资"的悖论,在北交所问询函的追问下显得愈发荒诞。更吊诡的是,其2024年9月实施的每10股派现2元的分红方案,竟与募资补流计划同步进行,这种"左手掏空、右手募资"的财务操作,与《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第9条"不得损害中小投资者权益"的原则背道而驰。

  横向对比同样冲刺北交所的凯格精机,其募资补流金额与现金流缺口的匹配度达83%,而威易发的募资补流与现有现金流比值高达523%,这种"过度募资"行为已涉嫌利用IPO制度漏洞进行利益输送。当公司实控人通过"清仓式分红"提前套现4000万元后,投资者不得不质疑这场IPO究竟是为了企业发展,还是实控人的财富转移。

  在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突破35%的当下,威易发却仍在传统燃油车市场原地踏步。其合金密封环收入占比超70%,且未能在电机密封、电池热管理系统等新兴领域取得突破。这种技术路径依赖在比亚迪、蔚来等头部企业的创新攻势下显得尤为脆弱——比亚迪2023年研发费用达300亿元,而威易发的研发投入不足其万分之一。更严峻的是,其原材料跌价准备连续四年超10%,库存商品跌价率常年维持在4%以上,这种"越卖越亏"的怪圈,暴露出其产品已失去市场竞争力。

  反观北交所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龙头企业经纬恒润,其2023年智能驾驶系统收入同比增长187%,研发投入强度达8.2%。威易发却在年报中回避提及新能源业务布局,这种战略短视使其在行业洗牌中陷入被动。当其存货周转天数高达128天,远超行业平均的82天时,投资者不得不警惕其"高毛利"背后可能潜藏的存货减值风险。

  威易发的IPO困局,本质上是注册制改革背景下"带病闯关"与监管从严的激烈碰撞。当其将高毛利包装为技术优势、用关联交易掩盖业绩造假、以股权独裁规避治理监督时,这场上市之旅已沦为对北交所审核体系的严峻考验。在注册制改革进入深水区的今天,监管层必须对这类"劣币"企业保持零容忍,否则不仅会动摇投资者信心,更可能引发"破窗效应",最终侵蚀北交所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的战略根基。

上一篇:
韩企抱团,能否破解电池困境?
下一篇:
“航天+海工”的技术融合,推动青岛、烟台等地形成海上航天产业集群 ——东方航天港:逐梦星辰的“海上摇篮”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