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 文章详细
抗战云南工业脊梁——昆明电缆:烽火中熔铸的第一条线缆血脉
发布时间:2025-08-22

  具备A级阻燃及耐温125℃双层绝缘等优异特性的高端家装线、超高压交直流输电导线、电力电缆、矿用电缆及特种电缆……在昆明电缆集团厂区内,历经研发、设计与先进制造,这些科技含量满满的产品从这里走向世界。    中国自己制造第一根导线实物样品(1939年)  昆明电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始建于1936年,是中国民族工业史上第一家电线电缆生产企业,也是中国第一根导线的诞生地,被誉为“中国电线电缆工业的摇篮”。    20世纪30年代初,在抗日救亡和“实业救国”浪潮推动下,中央电工器材厂筹备委员会成立,选定昆明西郊马街子开始建厂。面对一无技术、二无设备的艰难局面,老一辈昆缆人远赴英、德学习线缆制造技术,引进国外先进设备,职工自己动手,用简陋的工具,肩扛背驮,克服巨大困难完成建厂。    1939年7月1日中央电工器材厂第一厂正式建成,生产出第一根导线,从此洋电线独霸市场的日子结束了,昆缆人可以自豪地宣布:中国自己生产的第一根电线诞生了,而最初申请的“昆电工牌”的产品商标的也一直沿用至今。曾参加工厂筹建的英国工程师布莱克先生深为昆缆人的聪明才智和艰苦创业的精神所感动,拍摄下了许多动人的场面,多年后他回到昆缆,感慨成千,连同珍藏多年的中国自己制造的第一根导线送给企业,作为珍贵的文物存放于厂史展览室。  尽管建厂初期条件极端困难,但真正的考验还在后头——战争的炮火很快蔓延至西南,工厂在襁褓之中就屡遭磨难,日军飞机的频繁轰炸、严密的经济封锁,使得生产举步维艰。在这样的危局之下,昆缆人展现了惊人的勇气和韧性:警报响起,他们躲进后山;警报解除,立刻回到岗位奋力抢修,连家属也纷纷加入,共同保障了战时生产线的持续运转。    这段烽火岁月的锤炼,不仅锻造了昆缆人的精神,也为企业战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1939年至1945年,工厂共生产总导体4400吨,平均年产629吨,生产出近二十个品种的电线和电器产品,从此走上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道路。据当时统计,在抗战时期,除敌占区以外,全国城乡使用的电线都是“昆电工牌”产品。                  新中国成立后,工厂回到人民怀抱,先后更名为昆明电线厂、昆明电缆厂,开启了新的发展阶段。改革开放的春风,更让这家老牌企业焕发出新的活力。通过多次改制和名称变更,最终于2009年9月,引进战略合作伙伴后昆明电缆股份有限公司整体更名为昆明电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对技术与质量的执着追求,让“昆电工”品牌赢得了极高的市场声誉。中国首次发射的洲际导弹、试验通信卫星、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神舟五号飞船以及“三峡”工程、二滩电站、漫湾电站、首都人民大会堂改造、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输配电工程、北京奥运场馆建设、新加坡城网改造工程等重点建设项目都使用了“昆电工”牌电线电缆。公司产品还出口到东南亚、南亚、中东、地中海沿岸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驰名商标”。      立足辉煌历史,昆明电缆并未停止现代化升级的步伐。2016年4月,公司整体搬迁至昆明新城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一个占地面积511亩、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的现代化综合园区拔地而起。这次搬迁不仅是地理位置的转移,更是企业基础设施、工艺布局和生产水平的一次全面飞跃,标志着这家历经抗战烽火的“摇篮”企业,正式迈入了智能制造的新纪元。  云南网记者杨抒燕

上一篇:
江苏国泰(002091.SZ):拟非公开发行可交换公司债券
下一篇:
月产600万颗摄像头供头部手机企业,华路光电订单排到今年年底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