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 文章详细
纾困化险再发力 助力老字号企业焕发新生
发布时间:2025-08-21

  涉及职工1200余人、债权人近千家、债权债务60多亿元……从停工停产到产能恢复,从资不抵债到正常运营,曾承载着当地工业发展荣光的青岛某汽轮机集团正以全新姿态重新驶入发展轨道。在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此前发布的2024年度破产典型案例中,中国中信金融资产(以下简称“中信金融资产”)实施的某汽轮机集团等10家公司实质合并重整案件,作为青岛辖区法院第一起关联企业实质合并重整案件,成功入选青岛市十大破产审判典型案例。

  青岛某集团曾是新中国汽轮机工业的“三大四小”骨干企业之一,见证了三代工人用双手造出第一台万吨级汽轮机的辉煌,但在2010年后因股权纠纷和管理瓶颈陷入了困局。2022年,当青岛中院裁定对该集团等10家公司实施实质合并重整时,企业累计负债60多亿元,1200多名职工面临失业危机,近千家债权人的合法权益得不到偿付。如何让这个承载着城市记忆的工业地标重新焕发生机,成为摆在当地政府和金融机构面前的严峻课题。

  把脉开方金融“特种兵”的精准狙击

  早在2022年初,中信金融资产山东分公司便敏锐捕捉到该集团的债务异动,项目组人员穿梭于各债权银行之间,深入了解调研,开始“破冰行动”。

  2024年,转机悄然而至,当得知重整投资人因资金链等问题遭遇瓶颈时,项目团队立即召开紧急会议,启动“双线作战”。一方面,联合管理人与各方沟通,为重整方案继续推进争取时间;另一方面,加快方案报批,满足各方诉求。这场与时间的赛跑,让该集团在破产清算的悬崖边刹住了车。

  “该集团掌握着国内领先的行业核心技术,所以这不仅仅是盘活商业项目,更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真实体现。”项目负责人说。

  止血再生“手术台”上的精密修复

  “该集团发展为汽轮机骨干企业的过程,也见证了国家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的艰辛历程,我们要以公司所能,支持重振国家老字号制造业品牌,这不仅是我们的工作,更是我们的使命。”中信金融资产山东分公司负责人说。

  面对千疮百孔的企业肌体,中信金融资产团队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量体裁衣,实施了“三维立体修复计划”。

  第一维度是输血供氧,破解资金死结。2024年,该集团承接的汽轮机订单因信用评级不足无法采购原材料,中信金融资产山东分公司及时“靶向治疗”:与重整投资方联合开展现场尽调,系统梳理债权,明确各方需求,制定方案,消除顾虑。在破产重整阶段,中信金融资产山东分公司充分发挥救助性功能优势,本着“治已病与防未病”相结合原则,积极搭建信托交易结构,通过“产权重组”“管理重构”“债务重组”三种手段组合,解决了该集团的历史问题并稳定了生产经营。伴随项目投放落地,“救命钱”到达重整投资人账户,停工半年的生产线重新转动起来。

  第二维度是强筋健骨,重构管理体系。针对该集团“重生产、轻管理”的特点,中信金融资产山东分公司在做好专业服务的同时,还提供额外增值服务,协同中信集团的管理咨询专家入驻该集团,进行管理指导;在流程优化上,重新设计从采购招标到质量管控的核心环节;在数据监测上,中信信托团队对数据实时监控,了解每台设备的产能利用率,做到心中有数;在人员管理上,建立“老技工带徒计划”,让技术骨干做导师,既稳定了职工队伍,又传承了核心技术。

  第三维度是活血通络,打通产业经脉。中信金融资产山东分公司敏锐抓住“双碳”机遇,充分发挥专业优势,量身定制“节能改造+碳资产开发”方案,积极协同中信证券和中信银行,在碳交易平台和绿色信贷通道等方面,支持该集团智能化改造。

  重生时刻“工业锈带”绽放新绿

  这场金融拯救行动的意义远不止于此。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中信金融资产山东分公司充分发挥集团协同优势,“出资出智”相结合,协同中信银行、中信证券、中信信托等,按照上市公司标准,为该集团创新发展提供一揽子综合金融服务。

  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在阐述该案件的典型意义时表示:“深度挖掘企业价值,多措并举盘活、提升企业优势价值,与重整投资人协同,通过资金注入、产业赋能、科技赋能、管理优化等方式,依法整合资源,使企业迅速恢复研发能力,挽救了高端装备制造企业”。

  中国中信金融资产以产业转型升级为支点,通过帮助企业价值链重构,完成了从传统风险处置的“救火队”到价值创造“整合者”的蝶变,实现从周期波动应对者向转型引领者的跨越式发展。在企业重生的轨迹中,中信金融资产展现了金融央企的责任与担当,立足逆周期调节功能,发挥中信集团协同优势,有效助力企业脱困、产业升级,保护了汽轮机制造核心技术,保障了上千名职工重回岗位,促进了地方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责任编辑:袁浩

上一篇:
王小卤入选2025年度《中国企业家》21家高成长性创新公司
下一篇:
深圳南山的故事:从高科技起源到万亿级城区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