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 文章详细
造车新势力分两种,盈利的和没盈利的
发布时间:2025-08-21

  这个暑期档有三位失意者:大鹏姜文和管虎,他们的失意从何而来呢?自然是票房。大导演姜文的力作《你行,你上》未破亿,其余两部同样被寄予厚望的作品《长安的荔枝》和《东极岛》,票房也是差强人意。

  联系到车市,日前,二季度财报陆续发布。以盈利论,新势力同样有得意者,更有失意者。这也难怪,有人发出"新势力分两种,盈利的和没盈利的",听上去略显刺耳,但确是铁打的事实。

  市场上更传出零跑与华为即将合作的消息,以及有知情人士称,中国一汽拟收购零跑汽车 10%左右股权,加上上半年盈利,新势力在走过十年的命运分叉口后,似乎要迎来一次命运的集体垂青。

  小米凶猛,零跑闷声发大财,蔚来小鹏目标直指四季度,但都抵不过一句"你盈利了吗?"

  事实上,"新势力"的另一个名字,也可以叫创业。确实,100 个创业者,可能三五年后活下来的就 3%到 5%。十年看可能就活下来 1%。商业本身就是幸存者的游戏。在经历多年技术投入与市场扩张后,所有的造车新势力都将四季度作为自我造血的新阶段。

  "新势力分两种,盈利的和没盈利的"

  当下对于新势力主流的分法是:

  新新势力:小米、华为鸿蒙智行(问界、智界、尊界、享界、尚界)为代表

  新势力:蔚来、小鹏、理想、零跑等

  传统车企创二代:极氪、阿维塔、极狐、岚图、智己、深蓝、腾势、仰望们

  从盈利来看,小米和鸿蒙智行盈利无忧,理想汽车凭借增程大油箱早已实现盈利,异常凶猛的零跑,自己定位车圈优衣库,行业叫它"半价理想",怎么叫不要紧,重要的是,零跑上半年盈利了。而其他新势力则普遍陷入盈利困局,有曙光,但风浪极大。

  盈利的:华为、理想、零跑

  差一点盈利的:小米

  没盈利的:蔚来、小鹏等

  盈利一直被视为造车新势力上岸的重要指标。而这其中,零跑静悄悄半年度盈利,小米只差一点便能盈利,小鹏有望四季度盈利。

  从营收来看,在已公布的新势力财报中,小米智能电动汽车的 Q2 收入为 206 亿元,小鹏 182 亿元、零跑 142 亿元、极氪品牌 109 亿元。

  从毛利来看,小米汽车 Q2 的汽车毛利率已经达到 26.4%,同比增长了 11 个百分点,零跑半年度毛利率达 14.1%,小鹏 Q2 毛利率 17.3%。

  从盈利排位来看,小米和华为依然属于独一档。手机制造商在车市掀起的血雨腥风不仅是新势力内部,更大的冲击是全方位、多维度,对于传统的合资品牌、自主大厂、BBA 都是巨大冲击。

  显然,后来者的杀伤力何其大,这也再次印证了"在这个世界里,打败你的不仅仅是你的竞争对手,颠覆你的不是你的同行,是重构这个规则的跨界者。"

  如同跨界到空调行业中的小米,同样成为传统厂商们的心腹大患。而类似的事情,汽车圈正在循环往复上演这样的戏码。

  自然,最终的结局并不好说,毕竟,大厂的储备、现金流、韧性将在漫长的淘汰赛中起关键作用,且"大多数人以为战争是由拼搏组成的,其实不是,是由等待和煎熬组成的。"中国车市同样如此。

  这个时候,拿盈利说事,一是到了决胜时刻;二是不盈利是真的要小鱼被大鱼吞掉。

  小米狂飙零跑不走寻常路

  小米爆品思维和方法论依然一往无前,小米汽车单季盈利有望下半年实现。对于一个造车三年的新生,可谓完美开局。零跑成为理想之后第二家半年度盈利的新势力。

  8 月 19 日,小米集团交出了 2025 年 Q2 财报:营收 1160 亿元,同比增长 30.5%;经调整净利润 108 亿元,同比增长 75.4%。

  汽车业务方面,财报显示,小米 Q2 共交付 8.13 万辆汽车,带来了 206 亿元的营收,毛利率达到 26.4%。按交付量计算,小米汽车单车毛利约 6.7 万元。

  单车收入:25.37 万元

  单车毛利:6.7 万元(毛利率 26.4%)

  单车分摊费用:约 7.3 万元(59 亿经营费用÷ 8.13 万辆)

  单车净亏损:约 6000 元

  更关键的是,小米汽车的亏损幅度正在快速收窄。Q1 小米汽车业务经营亏损 5 亿元,Q2 收窄到 3 亿元,改善幅度达到 40%。按照目前的趋势,雷军预计的"2025 年三四季度实现盈利"的目标实现的可能性很高。

  资本市场同样给出积极反应。小米集团是今年港股的明星公司之一,小米 YU7 发布后的 7 月初其股价一度冲至 60 港元,本次财报发布前港股收盘 52.4 港元,市值 1.36 万亿港元。

  这背后主因有二,一是爆款思维,在只有两款车型交付下,扩大规模,摊薄成本;二是 Q2 小米开始交付 SU7 Ultra 车型价位更高,带来更高毛利率。

  零跑汽车的盈利看似静悄悄,但却给整个新势力提供了一个正确样本,即不采取特斯拉、理想、赛力斯等高端车型高举高打的战略,而是全栈自研、提高零部件通用性、降低成本。

  其创始人朱江明曾表示,目前公司汽车 65%以上的零部件为自主研发生产,从而形成了更优的成本结构。

  8 月 18 日,零跑发布史上最强财报。公司半年度净利润为人民币 0.3 亿元,首次实现半年度净利润转正,成为中国造车新势力中第二家实现半年度盈利的企业。

  在财报发布后的电话会议上,零跑副总裁李腾飞表示,公司有信心挑战明年 100 万辆销量目标,并力争 2025 年全年盈利,实现 5 亿-10 亿元净利润。

  业内人士分析称,在关于零跑的诸多研究中,全栈自研、技术平权、"半价理想"、"农村包围城市"等关键词都是最常被提及的,这些关键词都是对零跑打法的"表象"概括,底层核心其实只有一个——极致性价比。

  华为还未公布二季度业绩,但可以参考 2024 年年报数据。华为 2024 年报显示,智能汽车业务实现销售收入 263.53 亿元,同比增长 474.4%,并首次实现盈利,也是华为年报增长最多的板块。

  没盈利的,蔚来小鹏曙光初现

  尽管蔚来和小鹏没有盈利,但终究看到了曙光。

  2025 年上半年,小鹏总收入 340.9 亿元,同比增长 132.5%;其中汽车销售收入 312.5 亿元,同比增长 152.8%,服务及其他收入 28.3 亿元,同比上涨 23.3%。

  销量支撑是业绩企稳的最大原因。上半年,小鹏共交付 19.72 万辆车,是去年同期的近 3.8 倍,超其 2024 年全年的总交付量。其中,二季度交付了 10.32 万辆,同比增长 241.6%。

  毛利率就是衡量一家公司造血能力的核心指标。数据显示,小鹏 2025 年第二季度毛利率为 17.3%。其中,小鹏 Q2 汽车毛利率为 14.3%,2024 年同期为 6.4%。

  亏损额大幅收窄。小鹏汽车 2024 年二季度净亏损 12.8 亿元,而 2025 年第一季度为 6.6 亿元。

  财报发布后,小鹏汽车美股上涨 3.72%到 20.64 美元,最新总市值为 196.45 亿美元。

  现金储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截至 2025 年 6 月底,小鹏持有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短期投资等总额高达 475.7 亿元。

  新势力造车一方面降低单车制造成本;二是推出利润空间更高的车型。小鹏汽车也是如此,G7 和后续 30 万元级的 P7 与 40 万元级的 X9,拉高车型均价,提高毛利。

  蔚来第二品牌乐道 L90 似乎让蔚来终于开窍。多年来,蔚来受困于不温不火的销量,受困于市场端缺一个真正的爆款,受困于迟迟无法盈利,乐道 L90 的上市有望以一己之力解决这三个问题,并最终指向盈利。

  汽势观:各有各的活法,新势力终于迎来上岸时刻。

  除了小米汽车的明牌,印象深刻的有两个,小鹏汽车和零跑汽车,一个从主攻智能标签到智驾加性价比路线,以及下一步运营 Robotaxi 和持续进击全球化市场;零跑汽车则与一汽合作、传闻中更要与华为合作、以及已经签约的斯特兰蒂斯,狂奔的零跑汽车为 2026 年定下了 100 万辆的销量目标。这个 100 万辆,足以确保任何一家新势力存活下来,也由此更加印证了"市场足够大,各有各的活法,卷下去未必有出路"的理性宣言。

  进入 2025 年下半年,新势力终于迎来了上岸时刻,且不是一家。

上一篇:
“晒被子”式辐照灭菌在茌平投产,从建厂到增效仅用半年
下一篇:
小米汽车业务,盈利只差“临门一脚”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