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 文章详细
2.4亿容量补偿下内蒙古独立储能市场爆发在即
发布时间:2025-08-21

  补偿落地,92.5GWh储能项目进展提速!(项目详情见文末)  最新消息,据相关负责人透露,内蒙古共有总装机量共270万千瓦、15座电网侧独立储能电站注册入市,在2025年1-7月期间平均充放价差为0.274元/kWh、总体收益2.12亿元。而值得注意的是,内蒙古已为这些独立储能发放容量补偿超2.48亿元,对于这批储能项目来说,容量补偿收益显著高于充放电峰谷套利!  全国第一!容量补偿是原动力  据国家能源局数据,截至2024年底,内蒙古新型储能装机规模位列全国第一,总规模达1023万千瓦。这样的数据离不开创新市场机制的支撑。    内蒙古是业内率先提出对独立储能进行容量补偿的区域,早2022年内蒙古就发布文件明确独立储能享受容量补偿,而且明确是按照实际应用情况——“放电量”进行补偿,这也是在正向激励解决储能电站“建而不用”问题。  而且内蒙古独立储能电站的参与,也提升了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保障了能源供应安全,减少了新能源发电波动对电网的影响。有数据显示,2024年内蒙古全区新能源弃电率降至3%以下。  此次补偿金额的落地无疑是以真金白银稳定市场信心,打破独立储能收益存疑问题,可覆盖储能运行周期的10年补偿期更是大大提高项目业主的建设积极性,为未来内蒙古成为储能优质增量市场打下基础。  而随着电力市场改革逐步深化,电力现货市场转入正式运行,内蒙古的独立储能盈利模式也在容量补偿的基础上进行了优化,其中蒙西构建了“容量补偿+现货交易”模式,蒙东则构建“容量补偿+辅助服务”的机制。9月10日举办的2025储能市场化创新应用论坛期间,将有业内专家进一步解读储能在电力市场发展机遇和盈利模式。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3月内蒙古对这一补偿规则做了调整,《加快新型储能建设的通知》中提出,对独立储能电站的放电量补偿标准改为一年一定,但补偿执行时间仍然为10年。其中2025年6月30日前开工的独立储能补偿标准依然为0.35元/kWh,后续每年9月份公布次年补偿标准。  受到此政策影响,6月30日成为内蒙古独立储能抢装关键节点,仅6月一个月内就有15个储能项目开工,总规模超8.2GW/37.7GWh。    蓄势待发!92.5GWh更新进展!  其实早在2024年5月20日,《内蒙古自治区2024—2025年新型储能发展专项行动方案》曾指出,2024年分别规划建成电源侧独立储能4GW/16GWh、电网侧独立储能2.5GW/13GWh;2025年规划建成电源侧独立储能1GW/42GWh、电网侧独立储能4.5GW/23GWh。2025年3月,内蒙古公布了2025年新型储能专项行动实施项目清单,共有共计22个项目纳入、总装机量达11.1GW/49.3GWh。此外,内蒙古还先后发布了两批纳入电网侧储能项目清单。  不仅如此,为适配不同区域电力市场特征,储能电站收益结构逐步优化以后,也在激发内蒙古新一轮储能项目建设的积极性和市场活力。据北极星储能网不完全统计,2025年以来内蒙古共有86个新型储能项目更新动态,总规模达26GW/92.5GWh。  而这样的项目,也吸引了更多的储能企业参与其中。其中一个重要趋势是,除了当地国企之外,民营企业正在崛起。  截至目前,参与内蒙古独立储能项目投资的企业有45家,按容量规模排名前五的有内蒙古电力集团2.4GW/9.6GWh、内蒙古能源集团2.25GW/9.3GWh、远景2GW/8GWh、中国铁建1.05GW/6.3GWh、风恒新能源1GW/6GWh。  此外,参与内蒙古投资独立储能的还有国家能源集团、京能、中广核、三峡新能源、卧龙集团、三峡集团、大唐、中城大有、内蒙古航储科技、华储云能科技、鹏辉力赫、中国绿发投资、中节能、国家电投、中国华电、赣锋锂业、金凤零碳、中电储能等。  具体来看,这些项目也是各具特色,其中察右中旗1GW/6GWh储能项目,创下了全球最大电源侧储能项目规模纪录,而乌海200MW/800MWh则采用了前瞻性的固态电池储能技术,此外内蒙古还在压缩空气、钠离子电池、飞轮储能、全钒液流电池等多元储能技术展开了探索应用。  

上一篇:
上半年营收创多年未见的负增长,净利停滞,仲景食品“涨不动”了?
下一篇:
兴业银行绘就绿色金融画卷 获“年度ESG影响力企业”奖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