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 文章详细
天津石化通过基地协同、资源统筹、产业联动,优化乙烯装置原料结构 三管齐下助力乙烯装置挖潜增产
发布时间:2025-08-20

  本报记者柴润金  通讯员巩雨马衍峰张洪磊  8月以来,天津南港120万吨/年乙烯装置稳步增产。“目前装置负荷稳定在90%以上,每小时乙烯产量达到136吨。”天津石化南港烯烃部经理王伟指着操作台上的数据说,原料稳定供应是乙烯装置高负荷运行的关键。  天津石化认真贯彻集团公司党组“把资源保障作为根本大计,全力夯实创效根基”战略方针,深入落实“深化与兄弟企业的互供互换,掌握更多稳定资源”部署要求,系统谋划、主动作为,着力打通“基地协同+资源统筹+产业联动”保供渠道,助力乙烯装置高效平稳运行。  基地协同,下好“双港优化”一盘棋  “7月原油加工量达到133万吨。”天津石化经营计划部算了一笔账,随着炼油装置加工量持续提升,当月化工原料自给率84.2%,创历史新高。  天津石化眼睛向内、精练内功,坚持“一盘棋”基地化运营观念,以整体结构调整为抓手,着力抓实基地内部原料互供,完善“炼油—芳烃—中沙—南港”一体优化PIMS(计划优化系统)模型,改进装置原料流向及运行模式,力争基地效益最大化。  为最大限度满足乙烯加工所需原料,该公司相关部门和生产单位联手,一方面将芳烃装置产出的歧化尾气,以及两套碳二回收装置产出的富乙烯气、富乙烷气,足量供应中沙(天津)石化乙烯装置;另一方面在中沙(天津)石化乙烯装置检修期间,通过优化流程,将这部分资源(歧化尾气、富乙烯气、富乙烷气)改供南港乙烯,有效提升了两套乙烯装置的经济运行水平。同时通过炼油装置分质分炼,为两套乙烯装置提供优质裂解原料,进一步提升了乙烯装置对重质裂解料的加工能力。  “通过短流程、深加工,炼油持续做大‘有效益的加工量’。前7个月天津基地原油加工量同比提高7.5%,化工轻油收率达到40.6%,‘油转化’工作成效位居集团前列。”天津石化生产部高级主管李志红说。  为进一步降低原料管输成本,该公司将闲置碳五管线改输石脑油。“通过改造,每月大港片区向南港片区管输石脑油增加2.5万吨,较单线输送增加四成以上。”天津石化生产部副经理侯强说。  资源统筹,做大“板块互供”生态圈  7月29日,燕山石化石脑油通过铁路运抵天津石化,满足天津基地乙烯原料需求。  在集团公司生产经营管理部、炼油事业部大力支持下,天津石化积极争取系统内优质裂解原料。2月和5月,齐鲁石化石脑油供天津基地两套乙烯装置流程陆续打通。截至7月底,先后接收了齐鲁石化石脑油、石家庄炼化饱和液化气和燕山石化石脑油。  作为中国石化华北区域优化工作小组组长单位,天津石化认真落实集团公司党组要求,全力做好系统内资源协调,携手兄弟企业打通板块互供,构建起“京津冀鲁”中国石化资源互联互通网络。  8月6日,天津南港低温液态乙烯系统打通全流程,首车液态乙烯销往齐鲁石化。此外,针对燕山石化、齐鲁石化丁二烯原料由镇海炼化等区域外调配导致物流费用高的情况,天津石化积极统筹调配乙烯资源。截至7月底,共向燕山石化、齐鲁石化供应10.4万吨丁二烯,为兄弟企业降低物流成本2000万元。  产业联动,倍增“资源协作”优化值  今年以来,天津石化积极与中国石油、中国海油开展合作,推动华北地区资源协作与产业联动。南港乙烯已采购中国石油大港石化和华北石化石脑油、饱和液化气;8月起,中沙(天津)石化开始接收中国海油中捷石化轻石脑油,为天津基地两套乙烯装置开满开好注入新动能。  在此基础上,天津石化主动对接渤化集团等地方国企,大力推进全产业链深度优化,着力完善“南港—大港—临港”烯烃管网,实现“三港四企”乙烯管网互联互通,8月实现南港气相乙烯管输天津大沽化工股份公司;为提高丙烯产品附加值,结合渤化集团的丙烯需求,正在新建一条南港乙烯至渤化集团的液相丙烯管线,投产后年输送能力可达18万吨,为区域装置负荷灵活调整提供有力支撑。  做实做细区域资源联动优化,不仅保证了乙烯原料平稳供应,而且优化了裂解炉投油结构和裂解深度,大幅提升了装置高附加值产品收率。“这不是简单的资源叠加,而是通过区域协同联动优化产生乘数效应,实现了1+1>2的效果。”天津石化副总师、经营计划部经理林胜军说。下一步,该公司将拓展乙烷等气体原料渠道,推动大牛地、上古气田及进口资源进厂,助推乙烯装置高水平经济运行。

上一篇:
鸿蒙智行最激进一战:一天 5 款车砸向市场,全年销量要干到 100 万辆!
下一篇:
订单加速释放激发市场潜力 人形机器人商业化不断加速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