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 文章详细
连续五个季度创新高 三大曲线齐飞,小米用“量价齐升”定义高质量增长新范式
发布时间:2025-08-20

  8月19日晚间,小米集团(01810.HK)交出了一份“史上最强”二季度及上半年成绩单,营收与利润再度双双创下历史新高。在全球消费电子产业增长乏力,大家电、汽车深陷“价格战”的背景下,小米逆势实现“量价齐升”,三大业务线——智能手机、智能电动汽车、智能大家电齐头并进,成为过去16个月增长势能强劲的中国头部科技公司。

  在同日晚间的业绩电话会上,小米集团合伙人兼总裁卢伟冰这样评价上半年的小米大家电业务:“不参与家电行业的价格内卷,而是通过技术的深耕和用户的洞察,提供对用户有价值的产品。”卢伟冰这番话,是小米从“性价比”到“质价比”,再到“技术溢价”路径升级的最好注脚。

  CFF20LXzkOwNfsay86cib4p0S2T0NfBIZicSMl7tYnKBaibmLibs8uIQI1mZYasibU5KFf6wlMM5EENdMic3ibFTHCmUw.png财报全线飘红

  营收、利润、毛利率三大指标逆势跃升

  整体来看,小米本次交出的成绩单远超市场预期。

  财报数据显示,2025年第二季度,小米集团总收入达到1160亿元,同比增长30.5%,环比增长4.2%。更引人注目的是其盈利能力的跃升:经调整净利润高达108亿元,同比大幅增长75.4%,连续5个季度创下历史新高。从整体业绩来看,小米集团上半年总营收达2272亿元,经调整净利润为215亿元,同比增长69.8%。

  除了总收入和净利润的双双跃升,更值得关注的是其毛利率的大幅提升:整体毛利率达到22.5%;智能电动汽车业务毛利率跃升至26.4%;IoT与生活消费产品毛利率也提升至22.5%。更为关键的是,这一切发生在国内智能手机大盘几乎零增长、家电行业陷入“史上最猛价格战”、新能源汽车从业者也开始呼吁“反内卷”的背景下。

  颇佳的业绩直接反映在了二级市场上。财报发布后,包括大和、美银、中银国际在内的多家机构给予小米“买入”评级,普遍看好公司中长期价值。摩根士丹利还在报告中指出:“随着YU7交付爬坡,小米的利润结构将进一步优化。”此外,不少机构还上调了目标价,其中最高看至79元/股,较小米集团当前的股价仍有超过20%的潜在涨幅。

  需要注意的是,今年(1月3日至8月20日收盘)以来,小米集团的股价已经涨超54%。7月29日,2025年《财富》世界500强发布,小米集团排名第297位,连续7年上榜,排名较上一年提高100位,创下2019年上榜以来的最大增幅。

  自从重新划分公司业务条线后,小米的业务版图越发清晰,各部分的增长趋势也更加直观——2025年第二季度,小米集团手机×AIoT分部收入947亿元,同比增长14.8%;智能电动汽车及AI等创新业务分部收入213亿元,其中,智能电动汽车收入206亿元,其他相关业务收入6亿元。从细分业务来看小米这份“史上最强财报”,可以说没有短板。

  CFF20LXzkOwNfsay86cib4p0S2T0NfBIZicSMl7tYnKBaibmLibs8uIQI1mZYasibU5KFf6wlMM5EENdMic3ibFTHCmUw.png三箭齐发:三大增长曲线清晰

  底层能力构筑确定性

  小米集团合伙人、总裁卢伟冰在业绩电话会上明确指出,小米的手机、汽车、大家电三条增长曲线,每一条增长得都不错。本季度的爆发式增长,正是这三条曲线同时发力、相互协同的结果。

  智能手机业务方面,在全球手机大盘依旧低迷且不及预期的背景下,小米手机业务展现了极强的韧性,第二季度全球出货量达4240万台,连续8个季度实现同比增长,稳居全球前三;在国内市场时隔十年后重返榜首,第二季度激活量排名首位;在全球60个国家和地区的智能手机出货量排名前三。

  更关键的是“价”的提升。以国内市场为例,第二季度,小米4000元至6000元价位段的智能手机销量及市占率均有大幅提升,其中4000元至5000元价位段的智能手机市占率提升了4.5个百分点至24.7%;5000元至6000元价位段提升了6.5个百分点至15.4%;高端机销量占比已达27.6%。通过新零售门店扩张、门店调优以及与汽车业务形成的品牌势能反哺,小米智能手机的高端化之路已经真正跑通。

  谈及后续战略规划,卢伟冰直言,手机行业虽然已经处于成熟期,但小米的增长远没到“天花板”,未来公司在国内的目标是保证每年增长1个百分点(份额);在全球市场的未来三到五年目标是销量进入“2亿俱乐部”,形成苹果、三星、小米“三足鼎立”的格局。

  为实现这一目标,小米将采取规模增长、产品结构优化、高端增长并重的策略,在非洲、拉美等新兴市场加大扩展市场规模;在欧洲、东南亚等成熟市场发力高端化。据卢伟冰介绍,如果把海外600美元以上的手机定义为高端手机,小米今年上半年在海外市场的高端机已经超过50%。特别是在欧洲市场,高端化将是小米的核心战略。随着新零售的同步出海,小米手机在海外的ASP也会有更好的预期。

  智能电动汽车的规模化与盈利能力的双重突破也是此次财报的一大看点。根据财报数据,第二季度小米交付了超8.1万辆汽车,7月单月交付更是首次突破3万辆。不仅“量”在快速爬坡,“质”更超预期:汽车业务毛利率达到了26.4%,远超市场预期;SU7 Ultra等高附加值车型的规模效应显现,平均含税单价达到28.7万元/辆,踏入传统豪华品牌BBA的主战场;首款SUV小米YU7发布18小时锁单量即突破24万台,再次验证了爆款制造能力。

  更重要的是,该业务季度经营亏损已大幅收窄,预计下半年有望实现单季盈利。小米汽车已从投入期迈入自我造血和贡献利润的新阶段。另据卢伟冰透露,未来小米汽车不会参与任何的“价格战”,2027年出海的目标也不变,预计在2027年正式进入欧洲市场。

  除了王牌手机和新兴的汽车,小米还有一个藏在财报中但值得细看的产业:智能大家电,第二季度收入同比增长66.2%。细分品类里,空调整体出货量超540万台,同比增速超60%;冰箱、洗衣机增速也分别超过25%和45%。

  需要注意的是,今年以来,智能大家电行业经历了“史上最强”的“价格战”,小米却在“量增价跌”的普遍困境中实现了“量价齐升”,空调ASP(平均售价)同比增长约10%。卢伟冰直言,小米大家电的成功,不在于低价,而在于智能化差异化+高端产品定义+新零售效率。“我们卖的是体验,是智能化场景,不是硬件参数。”

  CFF20LXzkOwNfsay86cib4p0S2T0NfBIZicSMl7tYnKBaibmLibs8uIQI1mZYasibU5KFf6wlMM5EENdMic3ibFTHCmUw.png人车家全生态协同爆发

  “技术溢价”取代“价格内卷”

  短期的财务数据固然重要,小米本季度财报所揭示的长期趋势和生态价值更值得关注。

  截至目前,小米是全球唯一一家同时深度布局智能手机、智能汽车、全屋智能三大核心场景的科技公司。与其余单线厂商相比,小米独特的“人车家全生态”是其最宽的护城河。

  这条“护城河”中最核心的逻辑,则是技术创新支撑起生态体验。

  截至2025年6月30日,小米研发人员数创历史新高,达2.26万人,第二季度研发支出78亿元,同比增长41.2%,2025年的投入预计超300亿元。未来五年,小米预计在研发上投入2000亿元。

  如此大手笔地投入,小米得到了什么?

  今年6月,小米成功自研玄戒O1旗舰芯片,这款3nm芯片拥有190亿晶体管,是小米投入135亿元研发费用“死磕”4年换来的。玄戒O1证明了两件事:小米能造出“真自研”芯片;小米愿意为技术买单。

  在业内看来,小米的造芯之路是中国民营企业依靠科技、向上突围的一个缩影,更是小米向高端化突围,争夺高端话语权的关键一步。截至目前,小米已经将自研芯片搭载在了三款终端产品上,市场反响热烈,小米15S Pro几乎售罄。未来,玄戒芯片将不只是一个零件,更是小米独特技术护城河的纵深所在,进一步打通了“人车家全生态”,让芯片跨终端覆盖,手机调度汽车座舱,平板联动智能家居,一颗芯打通所有设备。

  如果说自研芯片是硬件的灵魂,那么小米的自研系统——澎湃OS就是生态的“软”灵魂,为人车家全场景提供了无缝连接的一致体验。在软硬件之外,小米还持续加大在AI领域的技术探索,如开源大模型MiMo-VL-7B的发布、多篇论文入选顶会,都成为公司在前沿技术上的深厚积累,更是未来系统进一步智能化的内生动力。

  用户黏性是这场“软战争”成功与否最好的验证。

  根据财报数据,截至6月末,小米全球月活用户数已达7.31亿;AIoT平台连接设备数(不含手机、平板、笔记本)已近10亿,拥有5件及以上小米IoT设备的用户数同比增长26.8%。庞大的用户基数和极高的生态黏性,构成了小米最核心的资产。

  与此同时,汽车业务的成功也成为小米吸引高价值新用户进入小米生态的超级入口。举例来看,YU7的7月新增锁单用户中,iPhone用户占比达54.5%,女性用户占比达34.9%,两个数值均比YU7开售时有进一步提升,跨品类引流和转化成为小米未来拓宽用户群体的最好抓手。

  这一切,都让小米未来的增长路径更具确定性和能见度。正如卢伟冰所言:“过去5年,小米发生了蜕变;未来5年,小米会发生质变。”这家持续进化的科技企业,正在全球舞台上书写属于自己的高质量发展新范式。

上一篇:
小米集团第二季度财报公布 汽车业务下半年预计实现盈利
下一篇:
京东与BOE“双京赋能计划”三周年 以技术与需求共振重塑产业价值链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