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 文章详细
全国统一电力市场机制加速成型,南方区域现货结算超500亿千瓦时
发布时间:2025-08-19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今年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明确要求“新能源上网电量原则上全部进入电力市场”,这意味着新能源上网电价全面由市场形成。从“计划电”到“市场电”,这不仅是一次价格形成机制的调整,更是一场触及各方利益格局的深刻变革。

  位于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的一个大型风电场,总装机容量达100万千瓦。按理说,只要有风就可以旋转产生收益,但最近这里出现了负电价,即电力市场上的成交价格低于零。这意味着发电企业不仅赚不到钱,还要额外付费给用户,吸引他们把多余的电量消纳掉。

  在内蒙古电力交易中心的电子屏幕上,实时显示着各个时段的电价曲线和交易数据。公司总经理王海利告诉记者,负电价的出现是我国电力市场化改革的产物,也是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表现。它既能倒逼发电企业优化经营策略,也能引导用户在电价低谷时增加用电,实现供需双方的动态平衡。

  近几年,山东、浙江、内蒙古等地先后出现过负电价的情况。对于新能源发电企业来说,边际发电成本几乎为零,为了避免弃风弃光造成浪费,他们会在电力需求严重失衡时选择低价甚至负价卖电。作为我国首批8个电力现货市场试点之一,蒙西电力现货市场已实现发用双侧全电量参与交易。

  如今,现货市场价格由实时供需决定,更能反映电力的真实价值和稀缺程度。这既为发电企业优化决策提供价格信号,也引导用户灵活用电,实现电力资源的高效配置。

  随着我国电力市场化改革迈出关键一步,市场化效应正在新能源和电力领域引发连锁反应。在内蒙古一家大型风力发电企业的集团总部,新能源发电营销部门负责人王晶告诉记者,为了在波动的市场中平衡收益与风险,销售团队制定了“长期锁定+灵活交易”相结合的策略。

  与提前锁定价格的中长期合同相比,现货市场价格波动更大、风险更高。如何抓住转瞬即逝的价格高点,同时规避“负电价”带来的亏损,是王晶和团队日常交易的必修课。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随着国家发展改革委“136号文”的落地实施,我国新能源与电力市场的运行逻辑正在被彻底改写:过去依赖固定电价与政策补贴的模式逐渐退出,取而代之的是完全由市场供需决定的价格机制。内蒙古蒙西电力市场,正是我国电力改革的“先行样本”。

  在南方,电力市场改革同样在加速。今年7月1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电力市场计量结算基本规则》,自10月1日起施行,标志着我国电力市场“1+6”基础规则体系初步建立。

  今年6月28日,覆盖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和海南的南方区域电力市场启动连续结算。全球最大、最繁忙的“电力超市”由此开门营业。在广州电力交易中心,统一的“度量衡”不仅为电力跨省自由流动扫清了障碍,也为五省区共同运行的南方区域电力市场提供了关键支撑。

  然而,电力在价格信号指引下自由流动的同时,统一出清价格也打破了既有的利益格局。如何在五省区之间寻找利益的平衡点,成为这场改革最大的考验。

  经过多次协调与磨合,地方政府和各方市场主体达成共识。目前,南方区域电力现货市场已平稳连续结算试运行超过50天,西电东送电量超过500亿千瓦时,集中式新能源场站已基本实现电力市场全覆盖。

  在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一场关于跨电网经营区常态化交易机制的讨论会正在进行。其核心议题是如何进一步打破南北两大电网体系之间的壁垒,让电力能在更大范围内实现市场化流动。

  这条横跨南北两大电网的“电力高速公路”,连接着福建和广东。如今,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新交易机制打通了两网的边界,扫清了电力在全国范围自由流动的核心障碍。记者了解到,今年迎峰度夏期间,通过闽粤联网工程及相关通道,广西、云南等地的绿电被输送到长三角地区,仅7月至今就支援华东电力约22亿度。

  自2015年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启动以来,我国电力市场建设已取得显著进展,但机制不健全、规则不统一、跨省区交易受限等问题依然存在。今年以来,改革举措密集落地:跨电网常态化交易全面铺开,南方区域电力市场启动连续结算,多个省级现货市场陆续“转正”,全国统一电力市场正加速成型。按照规划,我国将在今年初步建成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并在2029年实现全面建成。

  华北电力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张硕:全国统一电力市场是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重要构成部分。2015年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推进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绿证市场也在协同发展,相关的体制机制和市场机制,都在不断支撑与完善着。

  转载请注明央视财经

  编辑:王昕宇

上一篇:
小米汽车,差点就盈利了
下一篇:
在辽滨经开区见证高质量发展新图景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