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 文章详细
在辽滨经开区见证高质量发展新图景
发布时间:2025-08-19

  □本报记者魏桥  “生于斯,长于斯,奋斗于斯,充盈于斯。”一位外地创业者不禁感叹,“这里既有干事的平台,也有生活的味道,让人来了就不想走。”  这里是盘锦辽滨沿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处处涌动的创新活力正勾勒出一幅幅高质量发展的新图景。  7月19日,随着一声浑厚汽笛的长鸣,“常玖致远”轮装载着4台门坐式起重机,在引航员的引领下安全靠泊盘锦港307#码头。至此,盘锦港引航站圆满完成华锦阿美项目大件船引航任务。  华锦阿美项目是中沙两国元首共同推动的重大合作项目,也是辽宁省落实东北振兴战略和共建“一带一路”的标志性工程。  据了解,针对大型船舶操纵难度大、船期紧等特点,盘锦港引航站联合港口、海事等部门提前制定专项方案,选派高级引航员,运用电子导航与动态监控技术精准控制航速、潮汐和靠泊角度,确保船舶安全无虞。  值一提的是,盘锦港引航站以专业的技术和高效的服务,为项目顺利实施提供坚实保障的同时,也把实践经验转化为可复制、可推广的“盘锦模板”,持续为重点物资运输保驾护航,助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推动海川、景力等5家企业晋级省级雏鹰、瞪羚企业,今年上半年研发投入1.3亿元,同比增长17.11%;科技成果转化项目5个……作为辽宁省重点化工新材料中试基地,辽滨经开区新材料产业科创中心正朝着产业化迈进,让更多实验室的智慧结晶变成了“真金白银”。  通过与大连理工大学产研院等签订科技成果转化联盟协议,产学研技术创新联盟应运而生,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的创新力量深度融合。  与此同时,数字化浪潮奔涌——今年上半年,在辽滨经开区的工地上,26个数字化转型项目加快建设,与14家企业签下转型合同;持续以5G、万兆光网、人工智能等技术为支撑,构建“感知—传输—分析—应用”全链条智慧体系,不断为园区高质量发展注入数字动能。  多元化贸易策略让企业国际化之路越走越顺畅——落实外贸“双量增长”计划,辽滨经开区主动出击:协调中储粮扩大大豆进口,保障丰海等企业出口稳定;对RCEP国家贸易额完成7.8亿元,金发科技新增丙烯腈出口9700万元,长春化工环氧树脂和电解铜箔出口量同比增长59.5%……  此外,两项辽宁自贸试验区改革经验成功承接,制度创新活力显现;进境粮食指定监管场地通过预验收,保税物流中心探索铜精矿混矿业务,新增外贸实绩企业1家……开放平台能级持续跃升,为企业插上飞向全球的翅膀。  产业发展是基础,人民幸福是关键。锚定幸福目标,商务部门挑灯夜战绘就的发展蓝图上,“没什么上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务实理念格外清晰:学校周边建活力商街,医院附近配医疗服务,港口区域兴物流贸易,“双滩双岛双湖”则被打造成文旅“项链”。  在盛夏的金帛滩电音节上,千架无人机在夜空中拼出“辽滨欢迎你”的图案,海上飞人与沙滩派对相映成趣,3天时间吸引数万名外地游客。这是城市的魅力,更是创新活力的体现。特别是今年以来,一系列别开生面的活动成为文商旅融合的鲜活样本:春季的《大美盘锦·魅力辽滨》群星演唱会、端午的油纸伞文化节等,辽滨经开区用“四季有主题、月月有活动”的节奏,让“双滩辉映、双湖潋滟”的生态优势转化为文旅动能。  走到口袋公园的健身器材旁,能望见远处的厂房和高塔;走到电音节的霓虹灯下,可听见港口货轮的鸣笛。辽滨经开区用实际行动讲述着经济高质量发展是生产、生活、生态的“三生融合”,是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双向奔赴”。  今年是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决胜之年的关键节点,上半年辽滨经开区开复工项目44个,完成全年计划的73.3%,进度条不断刷新;储备项目188个,总投资149.4亿元,谋划项目转化率高达45.5%。未来,辽滨经开区将秉持新发展理念,在全面振兴新突破的征程上,续写高质量发展的时代答卷。

上一篇:
全国统一电力市场机制加速成型,南方区域现货结算超500亿千瓦时
下一篇:
招商局融资租赁有限公司主体等级获“AAA”评级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