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 文章详细
调研报道 | 书写培育新质生产力的西安篇章
发布时间:2025-08-15

  调研报道

  当古城墙的晨钟暮鼓掠过八水绕长安的千年画卷,这片浸润着周秦汉唐文脉的土地,正以“硬科技”崛起之势,书写着新质生产力的蓬勃篇章。作为西部经济发展的“桥头堡”,西安凭借雄厚的科教资源与完备的产业集群,为科创企业与新兴产业铺就了成长沃土。而在这股创新浪潮中,金融力量正以全生命周期的陪伴式服务,深度融入科技创新全链条,让“长安一片月”映照下的科创热土,绽放出科技与金融共生共荣的时代光彩。

  图片

  ▲西安国际港站一角

  日前,记者走进陕西省西安市,对当地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小微企业发展、促进民营经济壮大、助力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等情况进行走访调研,见证金融服务与科技产业的双向奔赴。

  产业链上的金融“密码”:小场景里的大能量

  在西安阎良航空产业基地的生产车间里,工人正忙着加工一批航空发动机精密零部件,这些即将装配到大型客机上的不起眼的零件,凝聚着企业多年来在机械制造领域的技术沉淀。作为中航工业、陕汽控股等知名企业的核心供应商,这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凭借多项专利技术,在航空、汽车零部件研发领域占据着重要一席之地。

  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成长烦恼”往往体现在资金周转的关键时刻。2025年5月,当企业正为一笔紧急订单的生产资金犯难时,邮储银行西安市阎良区支行的客户经理主动上门,带来了量身定制的“小微易贷”金融产品——小场景产业链模式,为该企业的上游供应商发放贷款245万元,帮助上游供应商及时支付货款以解企业燃眉之急。

  邮储银行的小场景产业链模式创新之处,在于银行借助区块链平台,将优质的中小企业作为“核心企业”,以“核心企业”的采购合同为信用背书,相关订单信息报送至银行后,银行将应收账款作为质押,为上游供应商投放贷款。这种模式打破了传统信贷对抵押物的过度依赖,充分利用产业链中的核心企业信用,让信用良好的上下游中小企业能够更便捷地获得融资。

  这一模式开创了银行自主搭建平台实现供应链信贷业务投放的先河,不仅提高了融资效率,降低了融资成本,也使金融活水能够更快速、更精准地流入产业链中的小微企业。小场景产业链模式的成功实践,不仅为单个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支持,更在全省航空航天等重点产业链中发挥了示范效应,为产业链的协同发展和整体升级提供了金融动力,激活了产业集群的整体动能。

  除了小场景产业链模式,邮储银行西安分行在服务科技型企业方面还有一系列配套举措:在产品创新上,针对科技型企业的特点,推出了军民融合贷、科创贷、脱核产业链贷、担保公司贷等多种融资产品,精准满足不同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的融资需求;在审批效率上,建立“总、省、市、支”四级联动机制,为科技型企业开通“绿色通道”,以“邮储速度”实现了小微贷款的快审快贷快放;在降低融资成本上,加强与政府、担保机构的联动,通过政策扶持和风险分担,减少企业的财务压力,同时主动实施降息让利,创新推出“U益创”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涵盖“融”“投”“通”“富”“慧”五大服务系列,为企业提供资金融通、资本运作、支付结算等全生命周期的综合金融服务。

  邮储银行西安分行秉持“服务三农、服务小微、服务城乡居民”的定位,以创新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为笔,不断为科技型企业注入活力,在西安这片科创沃土上描绘着产融协同的新图景。

  特色支行,新质生产力的“金融引擎”

  在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时代浪潮中,特色支行以专业化机构为支点,撬动科技金融资源向“专精特新”、高新技术企业集聚。这些特色支行凭借机制创新、产品定制与生态构建,成为新质生产力成长的“孵化器”与“助推器”。

  2022年6月,浦发银行西安分行揭牌开业全国首家以“硬科技”命名的科技专业支行。该支行突破传统银行命名规则,以“硬科技”为核心定位,明确将服务科技型企业作为首要目标,设定硬科技企业贷款占全部企业贷款规模比例不低于70%、户数占比不低于90%的发展目标,专注服务那些技术门槛高、行业变化快、早期缺少资产和利润的中小微型硬科技企业。

  图片

  ▲浦发银行西安“硬科技”支行

  在国家金融监管总局陕西监管局政策引领和悉心指导下,浦发银行西安分行立足陕西区域市场,深入贯彻总行“数智化”战略部署,推动总行科技金融服务模式、体系在陕西落地。为实现这一目标,浦发银行“硬科技支行”建立了“五专”机制:专门评价考核,大幅弱化规模、利润指标,设置权重35%的“科技金融工作评价”指标;专门激励约束,设立科技金融专项奖励积分;专门风险容忍,设定6%的不良容忍度;专门授信管理,出台科技金融信贷业务尽职免责办法;专业服务团队,配备专业化审批队伍,打造了一支懂科技、懂金融的专业团队。这一机制让“硬科技支行”摆脱传统银行的“规模思维”,敢于聚焦高潜力但高风险的硬科技企业,为新质生产力的培育提供了制度保障。

  三年来,浦发银行“硬科技支行”成功落地全国首单技术交易信用贷、西部首笔创新积分贷,以及陕西首笔中试贷、技术研发信用贷、瞪羚贷等业务。同时,积极向总行争取下放产品创新试点权限,结合陕西当地资源和客群特点,不断推出适合科技企业“三高一轻”(高技术、高投入、高成长、轻资产)特点的信贷产品。例如,针对“瞪羚”企业,推出“瞪羚”企业批量授信业务,可为企业提供期限最长三年、最高1000万元的信贷额度,精准满足企业快速发展的资金需求。

  浦发银行“硬科技支行”以创新为核心,围绕科技型企业不同成长阶段的需求,打造了丰富的产品体系和服务模式,成为企业成长道路上的“金融伙伴”。2024年3月,“硬科技支行”凭借对企业技术价值的精准判断和差异化服务方案,在对因诺航空的10家银行授信竞争中脱颖而出。

  除浦发银行外,北京银行西安分行与民生银行西安分行也通过设立特色支行或专营团队,助力企业突破发展瓶颈、实现技术创新。

  北京银行西安分行将科技金融作为一级核心考核指标,设立科技金融特色支行与“专精特新”专营团队,培养专职审查队伍,打造出服务科技企业专注、专业、专家、专营的“四专”队伍。此外,持续加速数字化支持,针对企业发展各个阶段,构建分层分类的“线上+线下”特色产品矩阵,通过“科创e贷”“金粒e贷”“领航e贷”等专属信贷产品为企业提供一站式特色化融资服务,并为科技型企业制定涵盖信贷、股权融资等的“一揽子”定制化服务。以拥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级高新技术小微企业陕西飞宇科技为例,2021年该企业因救护车改装订单激增面临流动资金短缺,北京银行西安分行快速响应,通过“科创e贷”发放300万元纯信用贷款,化解了企业危机。此后,在该行全生命周期的成长陪伴下,陕西飞宇科技商贸有限公司已成长为西北地区具有影响力的综合性较强的特种车辆改装公司。

  民生银行西安分行则以平台思维、系统思维、整合思维,打造企业服务的开放合作“生态圈”,设立了4家科创专营支行,其中2家挂牌总行级科技金融特色支行,成立了科创金融敏捷工作组与小微企业融资对接专班。该行设置科创企业专属审批团队,开辟专属审批通道,推出专属测额模型,设计专属特色产品,全力保障科技金融、普惠金融等战略实施。在服务“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生物医药产业链链主企业西安大医集团时,针对其“轻资产、高研发”特点及境外上市、股权融资等需求,民生银行充分发挥组织机制、产品等优势,结合公司境外上市、股权融资、下游资源整合等诉求,为其定制了涵盖涉外账户开立、外管备案等咨询服务、股权投资撮合、境外上市路演、产业资源对接等的组合金融服务,并通过发放跨境直贷有力促进西安大医集团海外业务拓展,成功签约港股保荐及承销,以“一个民生”理念协同服务,助力民营科技型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截至2025年5月末,该分行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约90亿元,较年初新增贷款22亿元,增长34%,较上年同期增长120%。

  从浦发银行的“硬科技”试验田到北京银行的“四专”队伍,再到民生银行的“科创生态圈”,三家银行的特色支行以专业化定位锚定新质生产力需求。随着特色支行在数字化转型、产品创新、生态协同上的持续深化,金融资源将更精准地流向新质生产力领域,为科技自立自强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以金融活水滋养中欧班列,畅通黄金通道

  中国进出口银行陕西省分行作为中国进出口银行在西北地区设立的首家分行,自2007年12月成立以来,始终坚守服务国家战略的初心。截至目前,已累计投放信贷资金近4000亿元,全力支持陕西省“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的发展目标。尤其在助力中欧班列(西安)发展方面,该行充分展现了政策性银行的责任担当与务实作为。

  西安自贸港建设运营有限公司是中欧班列(西安)的核心运营主体,肩负着班列发行、枢纽港建设等关键任务。自该公司2018年成立起,进出口银行陕西省分行便成为其首家融资银行,从铁路运费、集结中心建设到订舱系统升级,通过“融资+融智”双轮驱动,将金融服务延伸至中欧班列(西安)产业链上的发行平台、基建公司、制造业企业、贸易公司等各类主体,为班列全产业链提供坚实的金融保障。凭借持续支持,该行已累计助力班列开行超4000列,连续三年稳居融资银行首位。

  作为世界上繁忙的国际货运通道之一,中欧班列(西安)常态化开行18条国际干线,“+西欧”集结线路26条,覆盖亚欧大陆全境,基本形成面向中亚、南亚、西亚国家的重要对外开放通道,有力助推了本土企业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经贸往来。

  图片▲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

  在进出口银行陕西省分行的持续助力下,中欧班列(西安)的发展态势愈发强劲。2024年底,西安国际港成为全国首个累计开行中欧班列超2.5万列的车站,开行量约占全国总量的四分之一。截至2025年5月末,中欧班列(西安)开行超过2500列,同比增长超过30%,构建起了一条成本低、效率高、服务优的国际贸易“黄金通道”,推动着新质生产力在对外开放领域不断成长。

  聚焦粮食安全,以金融创新助力企业筑牢民生根基

  自1996年9月成立以来,招商银行西安分行深耕陕西市场,在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中成效显著。在服务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上,该行通过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为相关企业提供了全方位的金融支持,助力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培育该领域新质生产力注入动能。

  西安爱菊粮油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爱菊集团)作为西北地区最大的综合性粮油集团,在保障粮食安全中扮演着关键角色。针对爱菊集团的发展需求,招商银行西安分行推出了一系列精准化金融服务:2023年,该行落地全国第三单中欧班列“长安号”产业链相关企业外债便利化额度试点业务,协助爱菊集团从离岸金融中心融入美元外债,让企业切实享受到政策便利化红利,体验到跨境融资的高效便捷,也为其打通境内外双向融资渠道提供了有力支撑。

  2024年,该行再出新招,创新“资本项目账户+跨境人民币”境外放款组合方案,向爱菊集团境外主体放款3500万元,有效缓解了企业境外经营的周转资金压力,帮助其争取到更多境外订单。不仅如此,通过数字化服务平台对接,该行还为企业提供跨境支付、自助结汇等全流程线上化服务,大幅提升了企业资金管理效率。

  依托这些金融支持,爱菊集团充分发挥国际港务区粮食口岸与中欧班列“长安号”的优势,构建起北哈州、阿拉山口、西安“三位一体”的跨国产业体系。目前,其在哈萨克斯坦已深耕10年,累计进口粮油超40万吨,出口我国粮油生产设备设施等价值金额近3亿元。这一系列成果不仅彰显了企业在保障粮食安全、推动粮食产业国际化中的重要贡献,更生动体现了金融在培育粮食产业新质生产力中的关键作用。

  超长期贷款,为新质生产力注入持久动力

  作为省内投融资领域的主力银行,国家开发银行陕西省分行紧扣陕西发展战略,将金融资源向科技领域倾斜,尤其聚焦科技型企业和重点项目在长期资金上的需求痛点。在服务新质生产力的实践中,“先进硅光集成技术创新平台项目”的案例极具代表性。

  该项目由陕西光电子先导院科技有限公司主导,是陕西光子产业链的重点项目,致力于建设硅光中试平台这一新型基础设施,对推动硅光技术创新、完善光子产业链意义重大。然而,由于硅光市场尚处于培育期,项目存在回报周期长等问题,长期资金的稳定供给成为制约项目推进的关键瓶颈。

  图片

  ▲陕西光电子先导院

  针对这一难题,国家开发银行陕西省分行展现出政策性银行的金融担当与魄力,为该项目量身定制了金融服务方案,提供了5亿元授信,将贷款期限与项目的全生命周期高度匹配,从根本上解决了企业的长期资金需求。截至2025年5月末,已累计发放贷款2.69亿元,有力推动了项目加速落地。在资金的支撑下,项目不仅为各类硅光创新主体提供了从研发至产业化的完整技术服务,还助力陕西省光子产业突破中试、检测等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瓶颈,为光子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提供了坚实保障,加速了陕西光子产业创新集群的形成。

  超长期贷款的投放,是国家开发银行服务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抓手。它打破了短期资金对长期科技项目的限制,让“投早、投小、投长、投硬科技”的理念落到实处,推动创新链、资金链、产业链深度融合。国家开发银行以超长期贷款为桥梁,将金融活水引入新质生产力培育的关键领域,为陕西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谱写经济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提供了坚实的金融支撑。

  从产业链金融的创新突破到特色支行的专业赋能,从助力中欧班列畅通国际通道到保障粮食安全筑牢民生根基,再到超长期金融产品为科技项目注入持久动力,西安的银行业正以多元的金融实践,为新质生产力的培育浇灌出一片沃土。在这片承载着历史荣光与未来希望的土地上,金融与科技、产业的深度融合,必将推动西安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书写更加璀璨的篇章。

上一篇:
平台反“内卷”,停止高额补贴应是第一步
下一篇:
除了商标全是假的!全球科技先锋陨落,百年巨头沦为贴牌工厂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