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 文章详细
除了商标全是假的!全球科技先锋陨落,百年巨头沦为贴牌工厂
发布时间:2025-08-15

  前言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飞利浦就是一块金字招牌,原因无他,小时候父亲用飞利浦牌的剃须刀,母亲对飞利浦电饭煲赞不绝口。

  再长大一点,很多人家里都买了飞利浦的音响,上面赫然印着那个让所有人分外熟悉的LOGO,以至于直到现在仍然有人不知道,这个昔日的全球科技先锋早已陨落。

  表面上仍是百年巨头,但知情人都知道,这不过是一个贴牌的工厂罢了,除了商标是真的,其余都是假的,那么,飞利浦为什么会走到如今这个地步呢?

  从财富500强到无人问津

  1891年荷兰埃因霍温一间狭小厂房里,飞利浦点亮了第一盏碳丝灯泡。

  于是,旋转的刀片划开历史:1939年飞利浦推出全球首款电动剃须刀,旋转刀头设计让上亿张脸颊从此告别刮伤风险;

  1972年飞利浦与索尼联手发明的CD光盘,将音乐载体从黑胶推进到数字时代;

  当医疗超声设备还困在实验室时,飞利浦率先实现量产,让声波穿透人体成为可能。

  现如今很少有人知道,其实在鼎盛时期的飞利浦,曾经在1996年创下401亿美元的营收,也是在那一年,它位列财富500强的第53位,风头无两。

  彼时,荷兰埃因霍温总部大楼灯火通明,40万员工在100多个国家编织着“欧洲制造”的神话,从灯泡到CT机,从芯片到剃须刀,所有环节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只可惜,市场繁荣的背后也是暗流涌动,尤其是当亚洲制造业在90年代以强势姿态崛起后,飞利浦也因此深陷多元化的泥潭,自身难保:

  医疗影像部门需要上亿欧元研发MRI设备,电视部门正与索尼三星血拼液晶面板,半导体工厂的蚀刻机昼夜轰鸣。

  资源被稀释得像掺了水的牛奶,连管理层都陷入混乱——1981至2001年间换了5任CEO,最短命的只干了一年。

  与此同时,中国工厂的流水线开始吞噬飞利浦的传统领地,佛山照明企业以价格战横扫市场,韩国三星用液晶电视颠覆行业格局。

  如此种种,让飞利浦从财富500强排名连连落后,直到2019年彻底消失在了榜单上。

  飞利浦被瓜分的一干二净

  2001年互联网泡沫破灭时,飞利浦半导体业务一年就亏掉10亿欧元,董事会终于挥刀“瘦身”:2004年PC显示器业务以3.58亿美元卖给冠捷科技;

  2006年手机部门卖给中国电子集团;

  到2021年,最后的小家电业务以37亿欧元交割给高瓴资本,百年制造帝国轰然解体,只留下医疗设备这最后一块自留地。

  现在的飞利浦专卖店里,空气炸锅贴着中山代工厂的标签,电动牙刷刻着宁波代工编码。

  品牌授权模式每年带来4.19亿欧元收入,代价却是质量失控:2020至2023年间,吸尘器漏电、吹风机起火、牙刷头断裂的通报接连不断。

  有消费者忍不住怒斥:花大价钱买了个贴牌货!

  最后的堡垒是医疗健康领域,飞利浦在中国CT和核磁共振市场仍稳居前三,但这个救生圈并不牢固。

  2021年全球召回400万台含致癌物质的呼吸机时,股价应声暴跌80%,百年信誉在ICU病房里命悬一线。

  阿姆斯特丹飞利浦博物馆里,1927年的收音机仍在播放爵士乐,玻璃展柜外,中国代工厂刚下线的“飞利浦”空气炸锅正在电商平台打折促销。

  结语

  事实上,贴牌本身不是什么见不得光的事情,拿苹果举例,全球科技巨头也同样需要富士康这样的工厂代工,只要手握研发和品控,就没什么大问题。

  再说家具行业,宜家也是代工居多,但问题是他们的设计和标准一直掌握在自己手里,因此口碑并没有受到影响。

  有了苹果和宜家的例子,回过头来再看飞利浦的选择,不外乎是想要把品牌当成自己的摇钱树,质量出了问题,甩锅给工厂,消费者不满,与我无关,这样下去,有谁还愿意为其买单呢?

  从昔日的“技术狂魔”,到如今无人问津的“贴牌大王”,飞利浦用亲身经历向我们证明了,什么叫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烂,就是不知道未来的某一天,这个品牌能否重现往日的辉煌呢?

上一篇:
调研报道 | 书写培育新质生产力的西安篇章
下一篇:
(深互动)万科A:截至一季度末,公司股东总数为548580户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