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 文章详细
闪回科技拟赴港上市 中国第三大手机回收服务商收入三年复合增长率达20%
发布时间:2025-08-14

  闪回科技有限公司近日向香港联合交易所递交招股书,计划在港股主板上市。该公司是一家专注于二手手机回收服务的中国企业,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按2024年回收及售出的二手手机交易总额计算,公司在中国手机回收服务市场排名第三,市场份额均约为1.3%。

  公司业务运营在往绩记录期间经历大幅增长,收入从2021年的约人民币749.7百万元增长至2024年的约人民币1,297.3百万元,复合年增长率约为20%。同时,公司收入从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约人民币576.9百万元增至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约人民币809.5百万元,增长率约为40.3%。

  收入三年复合增长20%与7.5万家零售店合作

  闪回科技成立以来专注于提供消费电子产品回收服务,主要业务为二手手机回收。公司凭借专有的检测、分级及定价技术,以及回收和销售线上平台,与上游采购合作伙伴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这些合作伙伴包括小米、三星、华为、荣耀、Vivo等主流消费电子品牌及其指定分销商、大型商户以及中国主要移动网络运营商。

  在往绩记录期间,公司累计与上游采购合作伙伴的75,000多家零售店合作,业务遍布中国31个省份。公司主要通过使用其回收系统"闪回收"的上游采购合作伙伴的线下零售店或网上商城进行以舊换新交易,获得二手消费电子产品供应。

  从收入构成来看,公司收入主要来自销售产品,占总收入比例超过98%。其中,销售二手手机是最主要的收入来源,2024年占总收入的94.9%。公司通过"闪回有品"线上平台以及在多个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上运营的自有网店进行销售,2024年通过闪回有品销售收入占总收入的89.0%。

  公司已建立两个核心企业品牌:"闪回收"和"闪回有品"。闪回收是公司开展线下回收业务的主要品牌,闪回有品则是在线上平台向客户销售二手消费电子产品的主要品牌。

  手机回收率仍有巨大增长空间行业竞争激烈但前景广阔

  中国二手消费电子产品交易服务市场正在快速转变,竞争日趋激烈。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按2024年中国手机交易总额计,五大市场参与者合共占手机回收服务行业市场份额约18.6%,两大市场参与者合共占约15.3%。五大手机回收服务提供商各自所占的市场份额均低于10%,第五大服务提供商所占市场份额仅为0.9%,其余服务提供商争夺约81%的市场份额。这反映出中国二手消费电子产品交易服务行业市场高度分散且竞争激烈。

  尽管面临激烈竞争,但中国手机回收利用行业的未来发展及市场增长仍有巨大潜力。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中国手机回收率已从2020年的约10%快速增长至2024年的约17.1%,但相比美国及日本等发达国家55%至75%的手机回收率,中国市场仍有很大增长空间。

  公司在竞争中具备多项优势:作为中国第三大手机回收服务提供商,"闪回收"品牌在市场获得高度认可;与上游采购合作伙伴的战略合作提供了广泛的服务覆盖范围;数字化及一体化的产业解决方案带来高效率且精准的标准化服务;专有且高效的运营支持系统实现卓越的运营效率;以及拥有具有深厚行业背景的经验丰富管理团队。

  控股股东持股45.35%面临多项经营风险

  在股权结构方面,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刘先生及余女士合共拥有占已发行股份总数约45.35%的实益权益。其中包括刘先生全资拥有的ShanHuiShou BVI持有约31.71%股份,MGY Wisdom BVI持有约10.72%股份,以及余女士全资拥有的MGY Alliance BVI持有约2.92%股份。

  公司自成立以来已完成多轮股权融资。在管理层方面,招股书显示公司拥有具有深厚行业背景及远见的经验丰富管理团队,但具体的董事长及主要高管信息在提供的招股书片段中未详细披露。

  在风险因素方面,公司面临多项经营风险。主要包括:依赖上游采购合作伙伴获得二手消费电子产品的稳定供应,若关系恶化可能对业务造成重大不利影响;与上游采购合作伙伴及客户议价能力较低,二手手机采购成本及售价波动可能影响毛利率;品牌形象对成功不可或缺,未能维持声誉可能构成重大不利影响;在往绩记录期间录得流动负债净额及负债净额;面临行业激烈竞争;以及中国宏观经济状况放缓可能对业务造成不利影响。

  关于募集资金用途,公司制定了多项发展战略:进一步加强与上游采购合作伙伴的战略合作,巩固在中国以舊换新手机回收服务市场的地位,并将交易服务拓展至香港及其他东南亚国家;提升品牌形象、探索新销售渠道;进一步加强人工智能相关技术研发及升级基础设施;以及通过投资扩大业务运营。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在往绩记录期间持续录得亏损。2021年至2024年,公司年内亏损分别为人民币48.7百万元、99.1百万元、98.3百万元及66.4百万元。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录得亏损人民币24.6百万元。

  本文源自:金融界

  作者:观察君

  举报/反馈

上一篇:
马钢股份-600808-安徽头部钢企,业绩修复可期
下一篇:
重庆美丽河湖|永川临江河:以水为脉书写城乡同频共富答卷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