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 文章详细
我爱我家“巧装扮” | 焦煤集团:以“家”为钥绘就工作新图景
发布时间:2025-08-14

  编者按:

  一草一木皆匠心,一园一景总关情。在八钢,无数基层职工用双手书写着“我爱我家”的温暖故事。他们不满足于现状,以主人翁的姿态自发改善工作环境;他们善用巧思,将“不可能”变为“可能”,让荒滩变花园、旧物焕新生。即日起,今日八钢官微开设《我爱我家“巧装扮”》专栏,聚焦一线职工的“微改造”“巧创新”,展现他们用汗水浇灌幸福、以行动诠释担当的生动实践。今天,我们分享焦煤集团职工自发参与、工会精准托底的环境变化过程,看看他们是如何让“家”的归属感渗透在矿区的每个角落吧~

  在焦煤集团1890煤矿,“我爱我家”不是挂在墙上的标语,而是从井下巷道到地面车间都能触摸到的温度。从油污遍地的检修车间到窗明几净的休息室,从工具混放到取用有序,这场由职工自发参与、工会精准托底的环境变革,正让“家”的归属感渗透在矿区的每个角落。

  

  从“闹心”到“舒心”:工会托底解民忧

  “以前进车间得踮着脚走,油污能粘住鞋底;厕所地面总积水,下井回来想喝口热水都得等。”老矿工回忆起过去的工作环境,连连摇头。这些看似琐碎的“小事”,却是影响职工干劲的“大事”。

  去年,工会深入区队班组开展调研,收集到“厕所地面积水”“休息室墙面掉皮”等8条核心诉求。不同于“大水漫灌”式的改造,工会逐条制定“靶向方案”:在井下职工升井通道旁加装带滤芯的热水器,24小时供应热水;给休息室换上防滑地砖,修补掉皮墙面;针对倒班职工饭菜易凉的问题,添置微波炉;为腰不好的职工加装带靠背的沙发……

  “这些变化就像春雨,温暖而贴心。”刚升井的矿工李师傅端着热气腾腾的水杯,指着休息室的荣誉墙说,“现在歇脚时能看看班组得的奖状,翻翻书架上的书,比以前舒服多了。”

  从“要我做”到“我要做”:职工当家显智慧

  在机修车间,曾经的“老大难”工具存放区如今成了全矿标杆。斑驳的地面铺上了防滑垫,多层角钢架上,扳手、螺丝刀等工具按规格排列,红色标识清晰标注着名称与位置。这是张师傅带领班组用业余时间完成的“零成本改造”——他们切割废旧角钢焊接成架,清理陈年油污,甚至自学设计标识系统。“现在找工具不用翻箱倒柜,每天开工都敞亮。”张师傅拍着工具架,眼里满是自豪。

  女职工们则用巧手让休息室焕发新生。面对老旧墙面,她们收集废旧宣传板、边角布料,把职工的家庭照、工作剪影缝成布艺装饰,再配上“安全是福”等手绣标语。“这面墙缝了三个周末,每针都带着心意。”李姐抚摸着照片里女儿的笑脸,“现在进来就像回了家,累了看看这些,浑身又有力气了。”

  仓库管理员小王的“发明”同样令人称道。他用闲置PVC管和木板做的可移动物料架,让螺丝、垫片等小件物品各归其位,盘点时间从两小时缩至20分钟。“环境顺了,脑子就不卡壳了。”小王笑着说。

  

  从“干活”到“奋斗”:双向奔赴聚合力

  环境的改变,正悄然重塑着矿区的精气神。工具架改造让机修车间的工作效率提升30%,废旧材料再利用省下近万元经费,更重要的是,职工们脸上的笑容多了,主动提建议的人也多了。

  “以前觉得矿上的事是领导的事,现在发现自己也是当家人。”刚给工会提了“利用旧电缆盘做工艺品”建议的青年矿工说。从自发整理工具到主动设计改造方案,从关注个人工位到操心集体环境,“矿荣我荣”的信念在一次次动手实践中愈发坚定。

  如今的1890煤矿,热水管里流淌着暖意,工具架上码放着匠心,文化墙上晾晒着幸福。这场“双向奔赴”的变革证明:当职工的智慧被激活,组织的关怀有温度,“我爱我家”便会从行动升华为信仰,让每个角落都充满向上的力量。

上一篇:
车来了·人多了·城变了——“安徽首个千亿产业镇”的成长密码
下一篇:
AI眼镜的成人礼在于支付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