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 文章详细
“未来”现场看创新突破 保障房里问安居实惠 群众评议员一线问效武汉惠民实事
发布时间:2025-08-13

  湖北日报记者严芳婷通讯员武组

  人形机器人在生活场景“实习”,大学生保障房里细数安居便利,城市“边角料”蜕变为居民乐园……8月7日、8月8日,武汉市百余名群众评议员带着“三看”标尺,分组深入10个重点实事项目现场,看项目是否聚焦需求、看措施是否务实有效、看群众是否真正受益。

  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武汉持续深化助企惠民办实事活动,创新开展“群众评议”机制,通过“现场看、当面问、督促改”,推动市直各单位以更高标准、更实举措解决民生难题、优化营商环境,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现场看:群众评议员走进“未来”现场

  倒茶、分拣、清理餐桌……在湖北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光谷东智的人形机器人正在超市、餐厅等14个场景中“实习”。

  8月8日,20余位武汉企业代表评议员走进湖北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黑芝麻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实地调研市科创局“系统化布局10个领域科创工作并推动先进材料产业创新发展”的重点项目。

  位于光谷数字经济产业园的湖北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是目前全国面积最大、场景最丰富的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由动作训练场、数据采集场、应用实践场和人才培养基地组成,可完成人形机器人概念验证、中试服务、数据集成、场景验证四大功能。

  

  评议员们围着技术人员追问:“这些机器人如何训练?”“未来能否开放共享?”创新中心工作人员回应道,光谷正锚定“一年起步、三年见效、五年成势”目标,吸引整机与核心零部件企业落户,全力打造全国人形机器人产业高地。目前,湖北人形机器人产业链已汇聚近千家企业,关键零部件覆盖率达85%,创新生态圈初具规模。

  在黑芝麻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潘辉手中展示的华山A1000芯片,已跻身国内辅助驾驶芯片出货量前三名。

  “武汉科创成果令我震撼。”群众评议员、武汉叁木汽车部件有限公司副总李会平由衷感叹,“此次助企惠民办实事活动,让普通群众与中小企业创业者得以亲眼见证创新前沿,真切感知城市作风之变与发展之变。”

  当面问:大学生保障房迎来“民生考官”

  “大学生怎么才能申请到保障性租赁住房?一个月租金是多少?有哪些优惠?”

  8月7日,来自武汉各区的居民、大学生代表来访武汉城建都市泊寓·江国路店和汉悦公寓,当面向运营方武汉城建集团抛出大学生最关心的安居问题。

  武汉城建都市泊寓·江国路店是武汉市首宗以挂牌方式出让的新建集中式租赁住房,共有房源1416套,每套房均配置家具家电可拎包入住,出租对象为新市民、青年人。

  参观途中,评议员们举起手机记录着每个细节:从家具家电配置,到公共空间的健身设施。他们不时拦下住户询问真实体验,更围着武汉城建集团运营人员追问:“刚毕业怎么申请?”“租金有没有优惠?”

  

  “一个月租金1200元,就能租到一套配备齐全的两居室。”从湖北工业大学毕业后的刘奇果在汉悦公寓·燕归园店已居住两年。

  武汉城建集团旗下安居集团负责人现场亮出“安居账本”:2025年,已全面对接82所在汉高校,打通20余所高校政策宣传渠道,举办32场校园活动,为应届生定制“乐租、乐业、乐购、乐游”保障方案,提供最高90天租房优惠政策和“免租10天”试住活动。“我们通过‘接收划转+收购存量+轻资产合作’三维模式加速房源供给,目前开业项目有44个、超万套住房,开业增速跃居全国第四。”

  “以前了解政策多是隔着文件看条文,今天是真真切切和制定、执行政策的人面对面交流,每一个疑问都能得到即时回应,这种透明度和亲近感前所未有。”武汉商学院通识教育学院讲师童索凡感慨道。

  督促改:闲置地块变身“金角银边”

  青山区冶金大道翼果营地,科普展板与绿植相映成趣,居民带着孩子驻足观看;江岸区黄浦大街桥下,“护学驿站”有家长带着孩子正翻阅图书角的书籍。8月7日,群众评议团带着审视的目光走进这两处由闲置空间改造的惠民场所,现场检验城市“边角料”的蜕变成果。

  占地1500平方米的翼果营地,曾是冶金大道旁的闲置地块。如今通过“政企联动、多方共建”,将其打造成集科普教育、休闲健身于一体的社区游园。黄浦大街立交桥下,曾经的灰色空间已化身多功能服务站,140余个车位缓解了周边“停车难”。驿站内的座椅和图书角,让等待接孩子的时光不再焦灼。

  “这些‘金角银边’正是城市温度的体现。”武汉市城管执法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武汉将打造100处“小而美”公共空间列为重点民生实事,通过清脏治乱、见缝插绿等微改造手段,已完成76处闲置空间的华丽转身,一批如江汉区西北湖小游园停车场、汉阳区桃花岛体育公园等特色项目,正成为市民家门口的活力角落。

  实地调研结束后,评议员们来到武汉市城管执法委,听取全市利用闲置空间打造“小而美”的城市公共空间的工作推进情况。“改造能否多融入武汉文化元素?”“设施美观度够了,但健身器材、社交空间等实用功能还要加强”“桥下亲水区域须增设防溺水警示和AED设备”……一条条带着温度的建议,直指民生需求的细微处。

  

  “群众的眼睛最雪亮,这些建议就是我们改进的路线图。”城管部门现场回应:我们将贯彻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畅通公众参与渠道,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探索优化可持续运营机制,压实长效管理责任,打造更多宜居、美丽的城市微空间。

  【责任编辑:刘建维】

上一篇:
华东师范大学何鸣元院士到学校指导并作学术报告
下一篇:
寻找小镇创业家│ 做无添加的健康辣条!广水90后IT精英回乡变身“辣条王子”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