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 文章详细
东营城资:贸易业务掉入均和黑洞,股东“输血”续命难,债务滚续风险
发布时间:2025-08-12

  导语:东营城资面临的挑战主要集中在五个方面:一是资产结构失衡导致流动性不足,二是贸易业务盈利能力弱且回款风险高,三是债务管理压力随经济环境变化而加剧,四是对外部政府支持和区域经济的依赖性过高,五是子公司频繁变动影响业务稳定性。这些问题相互交织,形成系统性风险,可能制约公司长期发展。

  东营市城市资产经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营城资”)作为东营市重要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公用事业投资运营主体,近年来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了关键作用。然而,其在贸易业务开展、资产流动性状况、业务模式可持续性及债务管理能力等方面,仍存在一些亟待关注的问题。

  应收账款开始计提坏账准备

  《东营市城市资产经营有限公司2024年度第一期中期票据募集说明书》披露,截至2023年末,熠丰(武汉)能源有限公司的应收款为1.15亿元,全威(海南)能源有限公司的应收款为1.12亿元,海南洋浦逸茂实业有限公司的应收款为1.12亿元;截至2024年一季度,海南洋浦欣圭实业有限公司的应收款为1.50亿元,海南洋浦芳莱实业有限公司的应收款达到1.05亿元,全威唐山能源有限公司的应收款为0.83亿元,上海展生实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应收款为0.73亿元,遂昌展生贸易有限公司的应收款为0.72亿元。东营城资对相关应收账款都已开始计提坏账准备。

  上述欠款方是否已足额支付款项,此外其他主要贸易客户是否存在应付账款及相应的金额总和,目前尚不明确。

  

  2023年度,东营城资主要贸易客户15家,销售金额合计43.8885亿元,销售品种为电解铜;2024年一季度,东营城资主要贸易客户15家,销售金额合计11.5206亿元,销售品种还是电解铜。

  

  

  合作方“暴雷”,东营城资能否独善其身?

  东营城资上述贸易业务由子公司东营市城发均和国际贸易有限公司负责。2020年12月,东营市城市资产经营有限公司与上海均和集团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注资成立东营市城发均和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工商注册信息显示,东营市城发均和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注册资本20亿元,东营市城市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实缴注册资本4.08亿元(持股51%),上海均和集团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实缴注册资本3.92亿元(持股49%)。公开数据显示,虽然均和股份持股比例仅有49%,但是三分之二董事席位和总经理崔鹏均来自均和集团。

  业务模式方面,东营市城发均和国际贸易有限公司采取以销定采的贸易模式,股东方均和集团负责对接下游客户,并按照客户要求匹配供应商,与上游客户签订相应的采购合同,东营市城发均和通过锁定上下游客户及产品价格的方式控制业务风险从中间赚取差价。

  城发均和与上游供应商采取现款现货、款到发货的结算模式,2024年贸易业务前五大供应商分别系泰沣永信(宁波)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郑州瑞茂通供应链有限公司、甘肃盛达集团有限公司、四川纳杰能源有限公司以及上海泰耀凯实业有限公司,公司向前五大供应商采购金额合计19.84亿元。

  城发均和下游客户以民营企业为主,赊销。2024年贸易业务前五大客户主要系海南洋浦欣圭实业有限公司、熠丰(武汉)能源有限公司、河南豫光金铅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海南洋浦芳莱实业有限公司以及上海展生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前五大客户销售额合计为31.02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熠丰(武汉)能源有限公司、海南洋浦欣圭实业有限公司、海南洋浦芳莱实业有限公司、上海展生实业发展有限公司、遂昌展生贸易有限公司等都因均和集团产生诉讼纠纷。2025年7月,上海均和集团爆雷。旗下大量公司账户被清空,遭遇多宗诉讼,股权被冻结,员工被迫“裸辞”,实控人何旗则被曝早已向海外转移资产。

  接近均和的人士称,均和与地方城投公司成立合资贸易公司,通过无货权、无现金、无实物的“三无”循环交易虚增营收;地方城投公司通过虚增营收获得了更多的发债额度。东营城资是否牵涉其中,目前尚不明确。

  股东“输血”难以为继,债务管理能力问题显现

  东营城资的资产结构高度依赖非流动资产,尤其是土地资产和城市基础设施资产。截至2024年末,公司其他非流动资产高达141.57亿元,占总资产的49.3%,其中土地资产规模达103.56亿元,城市基础设施资产为36.71亿元。这些资产多为政府划拨的林业生产及自然生态保护用地、公用设施用地,流动性极低,且缺乏明确的开发计划。尽管公司计划在黄河口生态旅游区推进重点项目开发,但短期内难以转化为现金流入,导致资产变现能力受限。

  此外,公司在建工程和房地产项目规模庞大,进一步加剧了流动性压力。2024年末,公司在建工程为49.28亿元,存货规模达47.08亿元,其中包括广利河项目、房地产业务开发产品及生态新城片区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等。这些项目投资周期长、回报周期不确定,且受房地产市场波动影响较大,未来可能面临资金回收困难的风险。同时,公司货币资金规模持续下降,2024年末仅为8.09亿元,受限资金占比12.73%,难以覆盖短期债务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东营城资的资产收益性较弱。尽管公司持有大量土地和基础设施资产,但其对利润贡献有限。2024年,公司净利润仅为1.03亿元,EBITDA为4.11亿元,远低于其总资产规模。这种“重资产、低收益”的模式使得公司在资本回报率和资产周转率方面表现不佳,难以支撑其长期发展。

  东营城资的贸易业务在2020年涉足后,成为其收入的重要来源,但盈利能力始终薄弱。2023年,公司贸易业务收入确认方式变更为净额法,导致收入大幅下降至4,103.39万元,占营业收入的7.9%;2024年,尽管贸易规模有所扩大,但盈利能力进一步下滑,收入仅204.12万元,占营业收入的3.91%。贸易业务的毛利率在2023年和2024年分别为100%和100%,表面看似盈利,实则因会计政策调整所致,实际利润率仍处于低位。

  更令人担忧的是,贸易业务的销售回款风险较高。公司主要客户为民营企业,付款方式以赊销为主,且部分下游客户和合资方存在负面舆情。截至2024年末,公司应收账款前五大对手方合计占应收账款余额的47.89%,随着均和系暴雷,信用风险难以控制,如引发大规模坏账,直接影响公司现金流和盈利能力。

  尽管东营城资的资产负债率(2024年末为28.62%)和总资本化比率(15.89%)相对较低,但债务结构和流动性压力不容忽视。公司债务主要集中在银行借款和债券发行,且以长期债务为主。然而,2024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仅为1.01亿元,较2023年的2.58亿元显著下降,导致EBITDA利息覆盖倍数从1.86降至1.96,偿债能力边际收紧。若未来经济增速放缓或融资环境收紧,公司可能面临债务滚续压力。

  此外,子公司股权划转和资产转让对债务规模和资本结构产生深远影响。2023-2024年,公司通过股权划转和资产转让减少了文旅集团、金石投资、兴港水务等子公司,导致所有者权益从213.65亿元降至219.50亿元。虽然权益规模小幅增长,但债务规模回落的同时,公司仍需依赖外部融资维持运营。2024年,公司银行授信总额为33.90亿元,未使用授信额度9.93亿元,虽有一定流动性缓冲,但受限资金和货币资金规模下降,备用流动性储备不足,可能影响突发债务需求的应对能力。

  东营城资的运营高度依赖政府支持,这一特征既是优势也是隐患。公司通过政府补贴、资产注入等方式获得了资本实力的提升,但这种依赖也使其盈利能力对地方财政状况高度敏感。2021-2024年,公司收到的政府补助分别为0.61亿元、3.36亿元、1.60亿元和3.41亿元,若未来地方财政收入因经济增速放缓或政策调整而承压,公司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可能受到冲击。

  同时,东营市经济结构以传统能源和化工产业为主,新兴产业培育尚处初期阶段。2023年,东营市第二产业增加值占比56.9%,而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速虽达28.7%,但占全部投资比重仅为8.2%。这种经济结构单一性使得区域经济抗风险能力较弱,一旦能源价格波动或传统行业产能过剩,可能对东营城资的业务稳定性和现金流产生连锁反应。

  2023-2024年,东营城资通过股权划转和资产转让调整了多项业务板块,包括文旅集团、金石投资、鲁东高新材料等子公司的划出,以及城乡服务、东营交发等子公司的注销。这些变动虽然优化了公司资产结构,但也暴露了业务布局的不稳定性。例如,2023年文旅集团股权划出后,公司旅游业务收入大幅下降;2024年鲁东高新材料划出后,建筑材料销售收入预计将减少,可能影响公司收入多元化战略的实施。

  频繁的子公司变动还可能导致管理成本上升和业务协同效应减弱。公司需在股权划转过程中平衡短期财务调整与长期战略规划,避免因业务板块频繁变动而削弱核心竞争力。此外,部分子公司划转后形成的关联交易可能增加合规风险,例如2024年末公司对合并范围外企业提供担保金额达459,996.00万元,占净资产的21.61%,若被担保单位经营困难,公司可能承担代偿责任。

  从信用评级角度看,中诚信国际将东营城资的主体信用等级评为AA+,展望为稳定,但明确指出需关注贸易业务回款风险、资产流动性弱及资本支出压力。公司需通过优化资产配置、提升贸易业务风控能力、拓展多元化融资渠道以及强化政府与市场资源的结合,才能突破当前瓶颈。然而,短期内在区域经济转型尚未完成、房地产市场调整持续的背景下,公司仍需面对较大的不确定性。

  

  虽然东营城资贸易业务存在销售回款风险、业务稳定性、面临一定的资本支出压力及资产流动性较弱对其经营和整体信用状况造成的影响。但更值得注意的是,东营城资大股东东营市城市建设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持股74.8626%)官网之党群工作-党群动态的相关内容已经8个多月未更新。

  

  如此疏于党建的国企,掉入均和陷阱造成巨额损失,相关领导难辞其咎。

  东营城资作为东营市城市开发建设和国有资产运营的核心平台,其发展轨迹反映了地方国企在复杂经济环境下的典型困境。尽管政府支持为其提供了稳定后盾,但资产流动性不足、业务模式单一、债务管理压力和区域经济依赖等问题已构成实质性障碍,尤其是建立在虚假贸易和资金空转基础上的“庞氏游戏”,最终必然会因监管收紧、资金链断裂和实控人资产转移而全面崩盘,恶果自食。

  截至2024年末,东营市城市资产经营有限公司的注册资本与实收资本均为14.56亿元。股权结构方面,东营市城市建设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持股74.8626%、东营市土地矿产发展服务中心持股25.1374%;公司实际控制人为东营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现任董事长为袁刚,总经理为程云奎。

上一篇:
机构:华为手机活跃设备2.88亿台居首,苹果位居第二
下一篇:
锂电行业观察:“反内卷”政策重塑竞争格局,技术迭代驱动盈利修复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