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 文章详细
付一夫:民营企业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力量
发布时间:2025-08-07

  意见领袖|付一夫

  放眼当下,随着全球科技竞争的日益激烈,以及大国博弈的不断加剧,科技创新已然成为了推动经济发展和提升国家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在此背景下,近年来我国不断强调要“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并将其置于各项重点工作任务中的优先位置,而围绕着芯片、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硬科技领域的一系列扶持政策也都在持续推进中,其重要性不言自明。

  值得注意的是,在发展新质生产力过程中,我国民营企业正在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有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民营企业数量占企业总数的92%以上,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中民营企业占比也在92%以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中民营企业占比达95%。这些数据可以直观地表明,我国民营企业早已广泛且深入地扎根于科技创新与新质生产力领域。

  除了企业数量庞大之外,我国民营企业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上亦是取得了累累硕果。

  根据全国工商联发布的《2024研发投入前1000家民营企业创新状况报告》显示,我国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的民营企业拥有大量的专利,28家入围企业共拥有国内有效专利7.91万件,其中发明专利7.77万件,户均2773件,在各行业中排名第一;而在研发投入榜单中,为和腾讯连续多年位居前列,其中华为截至2023年底在全球共持有有效授权专利超过14万件,累计公开专利超过33.6万件,主要在5G等领域取得大量创新成果,腾讯2023年研发投入达到640.78亿元,主要集中在人工智能、云技术、大出行等领域。

  不仅如此,近年来面对海外的重重封锁,我国民营企业不断奋勇拼搏,在很多前沿科技领域实现了重大突破,不但在国内占据领先地位,更是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

  例如在人工智能领域,深度求索(DeepSeek)推出的智能大模型,凭借对复杂逻辑推理的突破性优化,在数学问题求解、代码生成等专业领域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而在芯片领域,华为昇腾910B芯片达到国际主流AI训练芯片水平,寒武纪思元590以256TOPS算力跻身全球第一梯队;在通信领域,华为的5G技术为全球通信技术的发展树立了新的标杆,等等。

  上述种种充分说明,我国民营企业已然成为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力量。而现象的背后,是由多重因素共同驱动所致。

  就民营企业自身而言,在发展新质生产力方面拥有至少三个与生俱来的优势。

  其一,精准的市场感知与前瞻判断能力。

  民营企业凭借长期深耕市场的实践积淀,逐渐形成了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感知力,能够敏锐捕捉市场环境的变化以及客户需求的差异化特征,从而为科技创新方向提供精准锚点。以大疆创新为例,其深耕无人机赛道时,通过深度研判摄影爱好者、短视频创作者对“便携易用”的核心诉求,精准洞察消费级无人机市场的爆发潜力。基于此,公司持续加码研发投入,自主攻克多个核心技术壁垒,成功推动无人机技术从军事及专业应用场景向消费级市场迁移,实现技术成果向商品价值的快速转化,奠定了自身的行业领先地位。

  其二,敏捷高效的组织管理与资源配置机制。

  民营企业普遍采用扁平化管理架构,决策传导链路短,组织响应机制灵活,具备在市场变量与创新需求出现时快速决策、高效配置资源的核心能力。以宁德时代为例,在动力电池市场需求快速增长、技术迭代加速的背景下,公司凭借高度市场化的研发体系和灵活的管理机制,能够快速调配技术、资金和人才资源,及时调整研发方向和生产计划。在面对技术难题时,能够迅速组织跨部门的专业团队进行攻关,在短时间内取得技术突破,从而在动力电池领域迅速崛起,成为全球新能源产业的领军企业。

  其三,内生驱动的创新活力与利益协同机制。

  民营企业产权关系清晰且利益绑定直接,创新成果与企业所有者及核心员工的利益诉求形成深度耦合,这种紧密的利益关联赋予了民营企业强大的创新动力。企业所有者为提升核心竞争力与盈利水平,愿意投入大量资源进行科技创新;员工为了获得更好的职业发展和经济回报,亦积极投身创新实践。

  华为的案例颇具代表性,其推行的员工持股制度实现了个人利益与企业发展的长期绑定。在面临外部技术封锁时,企业果断投入巨额研发资金,员工群体则形成攻坚合力,成功突破通信技术领域的“卡脖子”难题,并在5G通信、芯片研发等关键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

  此外,民营企业在创新过程中,还可以依据市场反馈与战略迭代需求,动态优化创新策略,持续探索新型创新路径与商业模式,从而进一步释放创新活力。

  而就外部环境来看,政策支持与市场需求同样为民营企业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了有力支撑。

  政策方面,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民营企业科技创新的政策,为民营企业营造了良好的环境。例如2023年7月,中央出台了《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明确指出民营经济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的重要地位,为民营企业发展注入了强大信心,并在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方面予以鼎力支持。今年2月,最高级别的民营企业座谈会召开,高层在听取民营企业负责人代表发言后发表了重要讲话,称“新时代新征程民营经济发展前景广阔、大有可为,广大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大显身手正当其时”,彰显出管理层对于民营企业发展现状的高度重视。这些都极大地提高了民营企业投身科技创新、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积极性。

  市场方面,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市场对于智能化、绿色化、个性化产品的追求不断提升,而各行各业数字化转型与产业升级的客观需求持续加大,这些都为民营企业的科技创新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例如,在消费电子领域,消费者对于智能手机、智能穿戴设备等产品的功能和性能要求不断提高,促使民营企业加大在芯片研发、人工智能交互技术等方面的创新投入,推动了相关技术的快速发展;在工业领域,制造业企业对智能制造解决方案的需求,催生了一批专注于工业互联网、智能机器人研发的民营企业,它们通过技术创新为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

  可以说,市场需求如同一只无形的大手,牵引着民营企业不断进行科技创新与新质生产力的突破,在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也为自身的发展赢得了全新的机遇。

  展望未来,随着全球科技竞争的持续加剧和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民营企业在发展新质生产力方面仍有巨大的发展空间。不过需要指出的是,在实践过程中民营企业依然面临不少挑战。

  例如,由于科技创新项目具有高风险、长周期的特点,民营企业在研发阶段往往面临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部分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的信任度相对较低,导致民营企业在获取研发资金时面临诸多障碍。再者,当前我国部分民营企业投资方向不明,投资意愿不强且动力不足,发展信心不足,且各方面经营成本高企,现金流吃紧,对于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科技实力提升来说,无疑是一种掣肘。

  想要解决上述问题,并更好地让民营企业在新质生产力的舞台上继续大放异彩,我们还应当从以下方面继续发力:

  首先,要厘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帮扶引导作用,通过构建公平公正、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来切实支持民营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其次,要继续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针对中小微企业经营压力大、融资难融资贵等痛点,利用减税降费、发放补贴、加大金融创新等多方面手段来改善其经营处境,提振经营信心,从而进一步激发出市场活力;

  最后,要持续稳定企业预期,保障各市场主体一视同仁,并通过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来激发和弘扬企业家精神,毕竟企业家精神是推动民营经济创新发展、支撑经济增长的重要元素,应当充分肯定企业家的地位和作用,并支持企业家的开拓创新与奋发作为,继而带动民营经济的繁荣壮大,为国民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本文作者介绍:星图金融研究院消费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高级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社科院管理学博士,专注研究消费零售、数字经济、产业经济等领域。)

上一篇:
因劳动争议,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起诉王昱晓
下一篇:
服务沿江沿海电厂 他们的可控运力规模全球前列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