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 文章详细
向新而行 真心服务 促进残疾人高质量就业
发布时间:2025-09-02

  今年以来,黄埔区紧紧围绕残疾人高质量就业目标,以创新为引领、赋能为根本、协同为支撑,推动残疾人就业服务实现从“保基本”到“促发展”的转型升级。通过拓展新路径、贯彻新理念、建立新机制、开展新实践,逐步构建起全链条、多元化、精准化的就业服务体系,有效提升了残疾人就业能力、拓宽了就业渠道、增强了社会融入感。  一、新路径:从基础服务到特色品牌的创新升华  黄埔区积极探索助残新路径,以项目化运营打造就业闭环——“创造岗位—培训赋能—上岗就业”,形成具有推广价值的特色品牌。2024年9月,南岗街残联联合多家单位共建“残疾人就业培训创业基地”,运营“阳光港湾洗车场”项目,2025年上半年已培训160余人次,帮助10位残疾人驻点就业,创收5100元,获得上级肯定及多家媒体报道。区康园工疗站打造“一站一文化一品牌”,南岗街向日葵手工坊2025年1-8月创收50044元;红山街植物染工坊创收58464.60元,获省优秀案例二等奖,并将依托直播工作室进一步拓展销路。图一为残疾人职工在为客户洗车.jpg(图一为残疾人职工在为客户洗车) 二、新理念:从兜底保障到发展赋能的深度转变  黄埔区不仅为待业残疾人提供就业岗位推荐、政策保障等兜底性服务,更是推动服务理念从“兜底保障”转向“发展赋能”,利用省残联开发的职业能力测评软件,构建“测评—分析—匹配—培训”的闭环体系,全面了解残疾人的兴趣特点、能力倾向和发展潜力,从而为其量身定制职业发展方向和培训方案。今年黄埔区已根据测评结果为2名残疾人提供职业技能培训,为6名残疾人推荐对应岗位并实现就业。图二为老师指导残疾人学习拍摄短视频.jpg(图二为老师指导残疾人学习拍摄短视频)  三、新机制:从被动响应到主动跟进的协同进阶  黄埔区通过流程前置,将服务关口前移至残疾人证办理和关系迁入的关键环节。在新办残疾人证或残疾人证关系迁入时,工作人员会主动询问就业年龄段残疾人的就业状况、技能特长及职业需求,第一时间建立就业服务档案。这一举措不仅实现了“早发现、早介入”,更将服务嵌入残疾人生活的重要节点,让就业支持从“事后补位”变为“事前布局”。我们还将动态更新机制融入日常工作,从“静态管理”到“动态跟进”,每年度的残疾人基本状况调查和社工入户走访成为核心抓手,实时掌握残疾人的就业状态、技能变化及新需求,完成信息更新的精准化升级。 四、新实践:从单一帮扶到多措并举的多元拓展  近年来,黄埔区积极探索“多部门协同、全链条服务”的新实践,通过整合资源、创新机制,推动残疾人就业从“单一岗位对接”向“多元能力提升、环境优化、权益保障”全面拓展,为残疾人高质量就业注入新动能。  一是教育培训深度融合,从“岗位供给”到“能力赋能”,与教育局共建残疾人职业培训基地,4月29日在黄埔职业技术学校挂牌,成为广州市2025年首批省级基地之一,推动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更加规范化、专业化、常态化。  二是人社服务精准升级,从“被动求职”到“主动对接”。与人社局合办2场残疾人专场招聘会,动员小鹏汽车等15家企业推出180个适配岗位;依托大数据建立就业数据库,推动“人找岗位”向“岗位找人”转变。  三是法治保障全面强化,从“物理无障碍”到“制度无障碍”。与区检察院签署《关于建立残疾人权益保护公益诉讼检察的实施意见》,建立公益诉讼线索处置机制,推动无障碍环境建设和残疾人平等就业,共同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  四是宣传引导观念革新,从“个体发声”到“社会共融”。打破社会偏见是残疾人就业的关键一步,今年6月,区融媒体中心专访报道了南岗街阳光港湾洗车场项目,讲述残疾人就业创业故事,展现了残疾人自立自强的精神风貌,激发全社会对残疾人就业的关注与支持。  五是访企拓岗深入拓展,从“企业观望”到“主动合作”。黄埔区将“访企拓岗”纳入残疾人就业工作的重要抓手,通过“政府搭桥、企业参与、需求对接”的方式,主动挖掘岗位资源。今年,区残联走访了小鹏汽车、唯品会等不同行业公司和穗联公司等残疾人集中就业基地,与用人单位深入交流开发适配残疾人岗位及培训入职等内容,研究探索残疾人职工规模管理模式。图三为黄埔职校挂牌省三级残疾人职业培训基地.jpg(图三为黄埔职校挂牌省三级残疾人职业培训基地)图四为黄埔区残联走访企业现场.jpg(图四为黄埔区残联走访企业现场)  残疾人就业工作是一项长期系统工程。黄埔区将以现有成果为新起点,持续深化“发展赋能”理念,巩固闭环服务模式,进一步推动资源整合与社会协同,携手更多力量为残疾人创造更加公平、有尊严、可持续的就业环境。  

上一篇:
【延长石油】安全为基 协同共筑 护航榆炼大检修攻坚战
下一篇:
杨晓云调研科技创新时强调 构建“AI+”创新发展生态 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