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 文章详细
省级物流枢纽建设系列报道之一:马龙区省级物流枢纽
发布时间:2025-08-31

  编者按:物流枢纽是物流体系的核心基础设施,在物流网络中发挥关键节点、重要平台和骨干枢纽的作用。云南省结合区位优势和重点产业布局,积极推进省级物流枢纽建设,加速构建以国家物流枢纽为骨干、省级物流枢纽为补充,多层次、立体化、广覆盖的物流枢纽体系。  2025年,经评选发布了第二批共4个省级物流枢纽。入选枢纽在存量物流资源和相关产业要素集聚整合方面取得明显成效,枢纽的组织运行效率稳步提升,并积极拓展相关综合服务,为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近期,将陆续发布各省级物流枢纽建设运营情况。马龙区省级物流枢纽一、枢纽概况  马龙区位于曲靖市西部,向东可连接国家级贵安新区,向南经滇南与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区对接,向西连接省会昆明,向北可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素有“滇东门户”之称。近年来,马龙区聚焦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定位,坚定不移把发展优势产业作为主攻方向,着力在链式集群发展上下功夫,并有序推进物流业与制造业“两业融合”试点工作。  马龙区省级物流枢纽位于云南马龙产业园区鸡头村片区,依托沪昆铁路带进行布局,50公里半径范围内有效覆盖1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4个省级产业园区,可有效实现与绿色钢铁、新能源及硅光伏等重点产业集聚区的联动发展,物流需求潜力旺盛,目前,已初步形成“物流枢纽功能清晰、物流企业集群布局、物流资源高效集聚”的发展格局。二、建设运营情况  枢纽总规划占地面积约1230.90亩,总投资约27.55亿元,通过构建大规模干线运输组织、区域分拨及配送、多式联运转运组织、国际物流、智慧物流五大基本功能以及供应链集成服务、信息综合服务、应急保障三大延伸功能的枢纽功能体系,力争打造成为贯通南亚东南亚与长江经济带、西部陆海新通道的核心枢纽,立足曲靖、服务西南、面向全国、辐射南亚东南亚的多式联运转运枢纽,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物流业深度融合的示范性枢纽。  枢纽由9个项目构成,其中已建成存量项目6个、规划建设增量项目3个,将以曲靖钢铁集团呈钢钢铁有限公司马龙专用线为纽带,有效串联枢纽核心项目,实现各功能分区联动发展。目前,货运货场、储备库、区域配送中心、网络货运平台、新能源运力及补能站、数智物流园等一批项目已建成投运;曲靖市马龙区海关监管作业场所项目已获批联合国口岸及地方代码,部分增量设施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已启动建设,枢纽公铁联运服务能力不断完善。2024年,枢纽共完成货物运输总量1820.91万吨,服务范围覆盖28个省(区、市),形成有效辐射周边超150公里左右的专线分拨集散网络。三、成效亮点  布局新能源干线运输网络,驱动绿色低碳物流发展。目前,以枢纽为核心的新能源重卡运输线路已覆盖云南,辐射广西、四川、贵州等西南地区,主要服务于煤焦、钢铁、矿山及其他大型工矿企业,已实现新能源物流运输货物约1500万吨。所采用新能源重卡运输,比油车能耗成本降低60%,过路费减少50%,运输成本降低20%,减少碳排放量90%以上。近期,曲靖市交通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将联合云南滇中好运物流集团有限公司,重点打造鸡头村至防城港新能源干线运输线路,进一步推动大宗物流绿色化转型。枢纽与三一集团达成战略合作,建设新能源运力运营及补能网络示范项目,构建区域零碳绿色运输体系,打造西南地区最大“绿色运力场景”。  搭建优质广覆盖网络货运平台,赋能物流数字化转型。枢纽已建成运营运八网络货运平台,利用“互联网+智慧物流”运营模式,创新“互联网+”高效供应链管理,提供行业领先的智慧物流服务,如降本增效、规范税费收缴,运输在途可视化管理、智慧物流、一站式货物追踪管理等智慧化解决方案,形成“制造+商贸+金融+网络货运平台”的服务模式。运八网络货运平台通过优化路径和货物配载等,让平均等货时间由2至3天缩短至8至10小时,司机收入增加30%至40%。截至2024年底,枢纽依托运八网络货运平台已服务制造业企业645家,有效推动企业车辆利用效率提高约50%,运输成本降低15%。  持续拓展公铁水多式联运路径,助推大宗物流降本增效。枢纽针对进口矿石运输持续拓展多式联运线路,指定运输至江苏镇江港,通过水路经湖北荆州港“散改集”后运输至云南水富港,再铁路运输至曲靖市马龙区鸡头村货场,最后公路配送至周边相关制造企业厂区。较传统“铁公”联运模式,运输成本降幅达16%,年节省运费超2100万元。拓展跨境公铁联运,成功开通中老铁路“呈钢牌”钢材出口专列,助力运输成本降低30%—50%。  马龙区省级物流枢纽由曲靖市交通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作为牵头运营主体企业,协同云南滇中好运物流集团有限公司、曲靖龙乾投资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核心运营主体,成立枢纽运营联盟,实现枢纽业务一体化运营。未来,枢纽将立足绿色钢铁、新能源、硅光伏等产业发展优势,加快构建“以枢纽聚产业、以产业强枢纽”的良性互动格局,打造物流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新高地,有效推动全社会物流成本实质性降低。  

上一篇:
中联西北院与陕煤建设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下一篇:
对市十五届人大五次会议第JY20250382号建议的答复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