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null > 文章详细
拼多多增速放缓背后,商业模式陷入多重困境
发布时间:2025-11-25

  一边是持续放缓的营收增速,一边是饱受争议的产品质量, 拼多多 的增长故事正面临严峻考验。

  11月中旬, 拼多多 发布2025年第三季度财报,营收1083亿元,同比增长9%,相比2024年同期44%的增速大幅放缓。

  在电商行业竞争加剧的背景下, 拼多多 董事长兼联席CEO陈磊表示,“不可避免地给公司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和更多的不确定性”。

  这份看似稳健的财报背后,却隐藏着 拼多多 商业模式单一、产品质量频遭投诉、红包策略引发疲劳等多重困境。

  营收增速骤降,过度依赖旧模式

  从去年初至今, 拼多多 的营收增速呈现出明显下滑趋势。 同花顺 iFinD数据显示, 拼多多 2024年第一季度至2025年第二季度的营收同比增速分别为131%、86%、44%、24%、10%、7%。

  曾经的高增长神话已然终结。 拼多多 收入主要由在线营销服务(广告)和交易服务(佣金)两大板块构成。三季度, 拼多多 在线营销服务收入为533亿元,同比增长8%;交易服务收入为549亿元,同比增长10%。

  拼多度的盈利模式相对单一,主要依赖广告和佣金。随着 拼多多 用户规模的不断扩大,平台上的广告位价值日益凸显。

  与此同时, 京东 和 苏宁易购 则通过金融服务、会员制等方式,利润来源更为丰富。

  “千亿扶持”的代价,短期利润牺牲

  2025年4月, 拼多多 将原来的“百亿减免”升级为“千亿扶持”计划,公司计划在未来三年内投入千亿元资源包,助力中小商家新质转型。

  拼多多 集团执行董事、联席CEO赵佳臻在电话会议中表示,这些长期投资,“将不可避免地影响营收和利润的可持续表现”。

  战略投入直接影响利润表现。三季度 拼多多 营业利润为250亿元,同比仅录得低个位数增长。

  高盛在 拼多多 三季度财报发布后指出, 拼多多 股价的负面反应可能源自线上广告收入低于预期。

  红包策略引发用户焦虑

  拼多多 一直以来都擅长利用红包和游戏化设计来吸引用户。研究发现, 拼多多 对引导用户“焦虑”这件事上做得尤为出色。

  拼多多 调动用户焦虑的行为从用户进入其产品的那一刻就已经开始了。

  用户进入 拼多多 小程序后,首先会被“现金红包”吸引,但本质还是优惠券。只是通过文字细节的包装,比常见的商家优惠券更吸引用户点击和分享。

  不仅如此,平台上还不间断滚动提示其他用户成功领取现金红包的信息,并在落地页醒目位置设置倒计时,进一步加深用户对于红包领取的焦虑。

  产品质量问题频发

  在消费者端, 拼多多 的产品质量问题一直备受诟病。

  2025年3月,有消费者投诉称,在 拼多多 购买的川崎羽毛球拍,“到货后,发现产品很差劲,质量很差,羽毛球框掉色”,而且在打球时“直接羽毛球手柄那里断了”。

  该消费者寻求售后时, 拼多多 官方客服一直推辞,“并且叫不出来人工客服”。

  类似的情况并非个例。2025年1月,还有消费者投诉在 拼多多 平台购买的“渔儿郎打窝船”出现马达问题,向客服反映后被告知“正常没问题”,结果继续使用时“导致船放出去失联了”。

  当消费者要求商家负责时,“商家既然无视”。

  低价战略的双刃剑

  拼多多 起家的低价战略的确是走到如今地位的功臣,但这同时也是把双刃剑。

  在3C家电等高毛利品类, 拼多多 面临 京东 “百亿补贴”和 抖音 “兴趣电商”的双重夹击。

  2025年Q2手机品类GMV增速跌破10%,而 京东 同期增速达18%。

  平台以价格为核心排序逻辑,倒逼商家陷入“成本压缩-质量妥协”的恶性循环。

  例如假睫毛产业带商家为争夺流量,单盒假睫毛利润从0.8元降至0.15元,部分工厂因无法承受压力被迫关停。

  缺席即时零售与AI布局滞后

  在即将到来的即时零售战场, 拼多多 因各方面原因,恐将掉队。

  在如火如荼的外卖大战中, 美团 、饿了么、 京东 三家竞争对手都投入了大量资源,而 拼多多 勉强贴近的是多多买菜业务。

  相比起以即时配送体系为基础的高时效性到家的消费业态,多多买菜又是次日又是自提的模式显然处于不上不下十分尴尬的境地——既非快递物流的跨越全国,又非30分钟上门配送的即时性。

  更令人担忧的是, 拼多多 在AI领域却显得格外安静。有媒体甚至称, 拼多多 几乎是唯一一家从未公开阐释自身AI战略布局的巨头。

  相比之下,另一电商巨头 阿里巴巴 ,在ChatGPT横空出世之后迅速转向拥抱人工智能,将AI视为“科技第二曲线”。

  拼多多 市值曾一度超越 阿里巴巴 ,但最新市值已不足 阿里巴巴 一半,较自身最高点缩水超万亿。

  拼多多 目前面临的核心问题是:在国内市场,低价策略带来的增长已触及天花板;在海外市场,Temu面临政策风险与激烈竞争;在未来的技术布局上, 拼多多 已在AI赛道落后。

  电商行业正迎来新一轮技术 革命 , 拼多多 能否在商业模式上实现多元化转型,将决定它是否只是一个阶段的强者,而非长跑的赢家。

上一篇:
杭州网红“大撤离”?不,这是新一轮的行业自我更新
下一篇:
阿里业绩冰火两重天,营收超预期但盈利承压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