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null > 文章详细
中航油再次投资民营燃料企业,万亿级SAF要起飞了?
发布时间:2025-08-20

  在全球能源转型加速演变的背景下,多个新兴领域正崭露头角,成为行业发展的新“风口”。  全球航空业年均排放约10亿吨二氧化碳当量,约占全球二氧化碳总排放的2.8%。受限于短期内难以电动化、氢能化,可持续航空燃料(SAF)是现阶段规模化航空碳减排的唯一方案,预计到2050年约有2/3的航空碳减排依赖SAF。  因此,随着全球对航空业碳排放关注的日益增加, SAF作为一种能够显著减少碳排放的航空燃料,正越发受到关注和重视,逐渐成为全球航空业碳减排的“中流砥柱”。  2025年,在政策和市场的合力推动下,全球进入SAF爆发性增长元年。与此同时,作为亚洲最大的航空油品一体化服务商、航空油料“国家队”的中国航空油料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航油”)在SAF领域的频频发力,引起了市场的广泛关注。  8月16日,中国航油集团与河南君恒集团举行SAF项目增资扩股协议签约仪式。中国航油宣布,已签署协议收购河南君恒实业集团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旗下可持续航空燃料(SAF)工厂的部分股权,将全力支持君恒生物二期100万吨废弃油脂加工SAF项目早日投产见效。  事实上,这已经是中国航油在一个月内第二次投资民营生物燃料企业,进一步推动其在绿色航空燃料领域的布局。上个月底,上市公司嘉澳环保就曾披露公告,中国航油拟对嘉澳环保控股子公司连云港嘉澳新能源进行战略入股。  航空油料“国家队”中国航油为何在当下通过入股君恒集团和嘉澳环保加码可持续航空燃料布局,SAF发展的前景如何?  图说:中国航油集团与河南君恒集团达成合作来源:中国航油  当前我国 SAF 产业整体处于发展初期,在产产能有限,均为 HEFA 工艺(酯及脂肪酸加氢工艺)。2014 年,中石化镇海炼化率先取得我国首张生物航空煤油适航证书,且 2024 年 6 月成功完成了商用飞机首次加注 SAF 的演示飞行任务,是我国 SAF 产业发展上至关重要的第一步。  目前,国内已有四家企业取得适航审定要求,除了央企中石化旗下的镇海炼化,还有君恒生物、嘉澳环保、海新能科(三聚生物)三家。其中,海新能科是北京市海淀区国有资产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旗下的控股上市公司,属于地方国企。  君恒生物和嘉澳环保则是取得适航审定要求的仅有的两家民营生物燃料企业,均在可持续航空燃料领域业绩斐然,也自然成为了中国航油加码绿色航空燃料布局的首选标的。短短一个月内,中国航油就接连出手,与这两家国内生物柴油、生物航煤龙头企业达成了投资合作。  7月25日晚,嘉澳环保披露公告,中国航油拟对嘉澳环保控股子公司连云港嘉澳新能源进行战略入股。公告披露,嘉澳环保控股子公司连云港嘉澳新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标的公司”)拟增资扩股并引入投资者,标的公司现有股东就本次增资事项放弃优先认购权。  基于现有谈判进展,中国航油旗下中国航油集团投资有限公司拟以2.61亿元人民币取得标的公司新增注册资本2.61亿元人民币(以下简称“本次增资”)。同时,嘉澳环保将继续作为标的公司的控股股东,仍然对标的公司拥有实际控制权。  图说:嘉澳环保公告控股子公司增资扩股来源:上市公司公告  嘉澳环保表示,本次增资是公司根据战略规划和经营发展需要作出的慎重决策,不会对公司2025年业绩构成重大影响。并且有利于公司的控股子公司连云港嘉澳增强资本实力、促进新项目开展,符合公司的战略规划和长远利益,进一步提升公司竞争优势和盈利能力,有利于促进公司持续发展。  资料显示,嘉澳环保作为国内生物柴油、生物航煤龙头企业,生物柴油产品已经取得全球最大的生物柴油消费区欧盟的ISCC和DDC认证,公司生物航煤产品已取得ISCC及适航批准。  值得注意的是,2025年5月,嘉澳环保获得商务部等四部门批复,成为国内首家被纳入生物航油“出口商白名单”的企业。根据政策,其连云港基地可在满负荷生产37.24万吨生物航油的产能范围内申领出口许可证。  在此政策下,嘉澳环保成为首家通过这一严格资质认定的企业,随即于5月6日成功完成13400吨生物航油的首批合规出口,实现了行业的历史性破冰,树立了国内SAF企业合规运营与参与国际竞争的标杆。  图说:连云港嘉澳生物航煤项目来源:连云港市生态环境局  三周之后,中国航油再次出手,将投资标的转向了君恒生物。  8月16日,在中国航油集团与河南君恒集团的SAF项目增资扩股协议签约仪式上,中国航油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申兆军表示,中国航油将充分发挥在航空能源领域的市场引领作用,全力支持君恒生物二期100万吨废弃油脂加工SAF项目早日投产见效,着力打造互利共赢的央地合作典范,共同谱写民航绿色发展的新篇章。  君恒生物在2012年注册成立,是传统化工企业君恒实业集团在濮阳被列为全国第三批资源枯竭型城市之后,创始人张君强带领团队开启的转型以及对绿色能源前瞻性布局的成果。  从2017年开始,公司将目光瞄向可持续航空燃料的研发和生产。在多年研发攻关之后,君恒生物打破了国外加氢精制技术的垄断,于2023年4月进行了SAF工业装置的试生产,并在2023年11月完成了首单SAF出口。  2024年1月20日,君恒生物生产的SAF获得民航局适航批准,这标志着我国首家民营石化企业生产的SAF正式获得适航批准,并可投入商业使用,进行常态化SAF生产炼制。  目前,君恒生物已有20万吨的SAF年产能,拥有我国规模最大的生物航煤生产基地,其扩产项目已在去年8月开工,建设内容包括新建100万吨/年生物新能源加氢预处理装置、50万吨/年生物新能源加氢精制装置、60万吨/年生物新能源加氢异构装置,可加工处理废弃油脂100万吨/年,主要产品为SAF及HVO。  图说:我国 SAF 在产/在建/规划产能统计来源:东北证券  中国航油一个月内两次次投资民营生物燃料企业,进一步加码绿色航空燃料布局,凸显了其对可持续航空燃料赛道的长期看好和精准捕捉政策红利释放窗口期的战略意图,也折射出中国在生物航煤领域超前布局的政策远见正转化为现实竞争力。  在全球航空业向“净零排放”加速转型的浪潮中,我国对生物航煤的政策支持已形成清晰体系。2022 年《“十四五”民航绿色发展专项规划》提出推动SAF 商业应用取得突破,“十四五”期间消费量累计达到 5 万吨。  仅2024年一年国家各部委就接连推出多项支持政策。当年5月,国务院《节能降碳行动方案》首次明确提出“推广先进生物液体燃料、可持续航空燃料”;8月,国务院《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提出“加强可持续航空燃料研发应用”;同年10月,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在《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指导意见》中强调“因地制宜发展生物航煤等绿色燃料”。  在实操层面,2024年9月我国启动四大机场SAF应用试点,并在2025年3月扩展至第二阶段试点。北京大兴、成都双流、郑州新郑、宁波栎社机场起飞的所有国内航班将常态化加注掺混 1%的 SAF 燃油。根据规划,第三阶段试点将于 2025 年三季度扩展至全国省会机场,逐步验证大规模掺混的技术可行性和供应链稳定性。  图说:全球和中国 SAF 需求量预估来源:东北证券  基于全球航空业碳减排框架,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预测,全球 SAF 用量应从2025年的630万吨(占全球航空燃料总量 2%)增至2050年的35806万吨(占全球航空燃料总量 65%),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 18%,需在25年内实现近60倍产能扩张。东北证券据此推算,届时全球 SAF 市场规模有望达到2万亿人民币级别。  此外,根据德勤测算,2030年我国航空燃料消费总量将达到6050万吨,若我国航空燃料的SAF使用目标与IATA的使用目标保持一致(占航空燃料总量 5.2%),则预计2030年我国SAF需求量将达到300万吨,随着技术进步和我国全面脱碳目标的推进,预计2050年我国SAF需求量将达到8610万吨,占全球比例约为 24%。  尽管当前全球SAF用量仍大幅低于IATA目标值,未来多国强制掺混政策的密集落地已为 SAF 需求爆发铺平道路。欧洲和英国方面,2025年两地均针对 SAF 做出强制掺混比例要求,未符合SAF 掺混要求的燃油供应商或航司将面临罚款。  与此同时,欧洲SAF行业面临着生产成本太高、利润空间被压缩、融资困难等挑战,SAF的新增产能正在放缓,SAF项目屡屡遭遇挫折。根据欧洲航空安全局(EASA)最新发布的《欧洲航空环境报告》,欧洲目前的SAF产能只有100万吨左右,这一数字与S&P 2025年欧洲SAF消费量将达到190万吨的预测存在90万吨的缺口。  在此基础上,由于我国具有价格较低、且供应量较多的UCO原料优势,我国SAF生产成本较低,有望有效弥补欧盟SAF供应不足的问题,且有望凭借成本优势获得欧盟较大市场份额。  在明确可期的前景下,SAF产业正成长出一个新的赛道,谁能抓住机会快速完善相关制度并投产,谁就最有希望抓住这个“风口”。  (图片来源:摄图网)

上一篇:
苏商高质量发展大会在沪举行,通鼎沈小平擘画产业协同发展新路径
下一篇:
开滦集团唐山矿业公司多措并举全面提升机电运维工作质效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