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null > 文章详细
【多彩新论】有“量的增长”还需“质的飞跃”
发布时间:2025-08-14

  

  上半年贵州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6%,“六大产业基地”增加值同比增长11.2%——这份亮眼的成绩单,彰显了贵州工业“量”的坚实增长。然而,产销率微降、部分行业去库存压力增大、PPI同比下降等隐忧,揭示了从“量的增长”迈向“质的飞跃”的紧迫性。

  贵州工业的“质的飞跃”,首先根植于特色产业体系的结构性重塑与深度挖潜。“富矿精开”战略引领传统产业向高价值链跃升:开阳“磷硫钛铜铁锂氟”耦合循环、瓮安矿化一体新能源材料等项目,将资源禀赋转化为耦合循环发展的竞争优势。酱香白酒集群以“赤水河谷·中国酱香”区域品牌为旗帜,向全国化、国际化拓展,更延伸至酒饮新场景。与此同时,新兴产业赛道布局精准发力: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动力电池巨头释放产能,低空制造、人工智能、新兴数据等未来产业卡位关键节点,形成“传统优势+新兴动能”的双轮驱动。

  创新驱动与绿色转型,是撬动贵州工业质变的核心杠杆。以“含新量”提升产业层级:健全“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推动企业面向市场抓产品、围绕产品抓技术。遵义铝业电解铝大模型、贵州轮胎全球“灯塔工厂”等标杆,实现了“原材料向终端消费品、粗加工向精深加工”的华丽转身。以“含绿量”厚植发展优势:严控“两高”项目,打造绿色工厂、零碳园区;发挥生态优势,围绕白酒、辣椒、刺梨等产业创新打造“特色、健康、时尚”产品。绿色制造与生态型产业的壮大,使“绿水青山”真正转化为支撑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金山银山”。

  推动工业经济从“量的增长”到“质的飞跃”,最终要落脚于市场主体的活力激发与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这需要深化开发区改革创新,强化“亩均论英雄”,完善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梯度培育优质企业,既支持龙头企业提档升级,也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和临规企业;着力推动兴业强县富民一体发展,培育壮大县域市场主体,以工业动能推进乡村振兴。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评论员江婷婷

  编辑金妮

  二审伍少安

  三审蒋叶俊

  原文连接

上一篇:
京东2025年Q2收入增速创三年新高:核心零售业务加速增长,新业务达成初期目标
下一篇:
【丝路话语】守正创新“破茧蝶” 经济韧性看陇原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