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null > 文章详细
中国工程机械“一带一路”上绘蓝图
发布时间:2025-08-14

  □本报记者刘叶琳

  今年7月,30余台徐工集团起重机启程奔赴中东,参与当地关键油田建设项目。这批设备涵盖130吨、100吨及50吨级主力机型,凭借较好的吊装稳定性和环境适应性,将为中东油田建设提供“钢铁支撑”。同月,国机重工集团国际装备有限公司也传来捷报,成功打开文莱市场,实现了首台ZG335S大型液压挖掘机的出口。该机型具备高效节能、智能操控和强劲动力等优势,适用于矿山、基建及大型土方工程。

  而在6月,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也向吉尔吉斯斯坦交付了数台高效装载机,成为首批抵达中吉乌铁路工地的工程机械。柳工凭借完善的海外供应链和本地化服务,从订单确认到设备抵达工地,全程高效协同,赢得了客户的高度赞誉。

  今年以来,中国工程机械企业以蓬勃的朝气和坚定的步伐,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尤其是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中国工程机械企业正以强大的技术实力和优质的服务,为当地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坚实保障。

  出口增势明显

  今年上半年,中国工程机械产品出口增长强劲,部分产品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市场表现亮眼。数据显示,1—6月,中国工程机械产品出口总额达282.8亿美元,同比增长9.4%。其中,工程机械主机出口额为203.1亿美元,同比增长8.2%,占出口总额的71.8%;零部件出口额为79.7亿美元,同比增长12.7%,占出口总额的28.2%。

  从具体产品来看,挖掘机出口表现尤为突出,今年上半年累计出口额达49亿美元,同比增长22.8%。随着市场需求持续回暖,全系产品出口额均大幅增长。路面机械对“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市场的出口也呈现增长态势,尤其对哈萨克斯坦、阿联酋等市场出口大幅增长。

  电动化产品为中国工程机械产品出口增长提供有力支撑。上半年,电动工业车辆出口已超过工业车辆出口总额的50%,显示出中国工程机械企业在新能源领域的技术优势和市场潜力。电动工业车辆具有环保、高效、低噪音等优点,深受“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青睐。此外,工程机械零部件出口也保持良好增长态势,上半年出口额达79.7亿美元,同比增长12.7%,其中,对印度、印尼等市场出口持续增长。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工程农业机械分会秘书长于东科表示,“‘一带一路’设施联通加速推进,贸易便利化水平持续提升,企业在共建国家本地化服务不断深化,这些因素共同带动了我国工程机械对‘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出口向好。”

  拓展市场有良策

  在拓展“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市场的过程中,中国工程机械企业积累了丰富的成功经验。这些经验为其他企业拓展海外市场提供了重要参考。

  技术创新是企业拓展“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市场的核心竞争力。三一集团通过智能化产品的研发和推广,如无人摊压机群,不仅提升了施工效率,还降低了人力成本,深受客户青睐。徐工集团则通过高端起重机的研发,满足了中东油田建设等复杂工况的需求,进一步巩固了其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这些企业的成功实践表明,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才能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本地化服务是企业拓展“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市场的重要保障。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在中亚市场构建了完善的本地化运营体系,包括配备专业驻场服务团队,提供24小时快速响应的全天候服务保障;依托物联网技术实现设备远程诊断,结合中亚区域配件中心形成智能化维保体系;针对当地特殊施工环境,提供从设备选型到操作培训的全流程定制化解决方案,提升了客户满意度。三一集团也在不断提升海外服务,通过“365×24”(即全年365天、每天24小时全天候为广大客户提供服务)和“1215”服务承诺(即1刻钟响应、2小时给出解决方案、1天解决一般故障、5天解决停机故障),确保客户在任何时间都能获得及时的服务支持。这种本地化的服务模式,不仅提升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也为其长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品牌建设是企业拓展“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市场的重要手段。三一集团通过举办全球大客户峰会,展示了其在智能化和电动化领域的最新成果,提升了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徐工集团通过参与国际展会、行业论坛和举办全球客户节,积极展示其高端装备的技术优势,通过场景化演示和客户沉浸式体验赢得了国际客户的认可。

上一篇:
“外贸第一城”何以鹏程万里
下一篇:
安徽如何“挖”出消费潜能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