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百强动态 > 文章详细
科技资本更重视技术变现
发布时间:2025-09-30

  □蔡恩泽 瑞银近日发布最新报告将医疗科技板块评级下调至中性,并特别警示基因疗法企业的资本约束风险,这意味着资本市场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主题轮动。

  与此同时,慕尼黑车展上展示的800V高压快充技术和L4级自动驾驶方案,正推动智能出行板块估值修复。

  这种冷暖交替的背后,是科技投资逻辑的范式转移——从技术突破至上转向商业落地为王。

  2025年的市场数据清晰地显示,那些无法在合理周期内实现自我造血的创新企业,即使拥有改变世界的潜力,也难逃估值回调的命运;而能够将技术突破转化为明确商业场景的领域,哪怕只是渐进式创新,也能重新点燃资本热情。

  医疗科技领域正经历从技术崇拜到商业理性的价值重估。

  基因治疗公司CRISPR Therapeutics最新财报显示,其镰状细胞贫血疗法的临床转化成本远超早期预期,单患者治疗成本达到行业预估的280万美元量级,这种高昂的投入产出比直接导致其股价在2024年Q3财报发布后单日下跌18%。

  更具标志性意义的是,推想科技作为医疗AI企业因欧盟CE认证延期,不仅触发了对赌协议中的估值调整条款,还引发市场对医疗技术商业化周期的重新定价。

  这种集体回调的背后,是资本对技术落地能力提出的新要求——不再单纯关注实验室突破,而是需要明确的临床路径和医保准入方案。

  正如著名生物科技投资人Arnaud Chen所言:当技术成熟度曲线遇到支付能力天花板,估值模型必须从科幻小说转向财务报表。

  与医疗科技领域的价值重估形成鲜明对比,智能出行赛道正通过技术模块化与政策红利实现估值修复。

  宁德时代在2024年慕尼黑车展发布的第二代超充电池,通过材料体系创新将10分钟快充的低温适应性提升至-20℃,这一突破被德国汽车工业协会称为补能革命的临界点。

  与之形成共振的是欧盟2025年新规:允许L4级自动驾驶车辆在特定高速公路收费运营,为技术变现提供了制度性出口。

  大众集团基于该政策推出的订阅制自动驾驶服务,在试点区域已实现单月营收超2000万欧元的商业化验证。

  更值得关注的是技术降本带来的连锁反应,华为与赛力斯合作的问界M7车型通过采用混合固态激光雷达方案,将高阶智驾系统成本控制在1.5万元以内,这种平民化策略使其在2025年1-8月累计交付量突破12万辆。

  当医疗科技企业仍在为突破技术天花板持续输血时,智能出行公司已通过渐进式创新构建起技术—政策—市场的正反馈循环,这种差异本质上反映了资本对可验证商业模型的偏好转变。

  主题投资的核心矛盾在于如何平衡技术突破的长期价值与商业变现的短期压力。

  医疗科技领域的高估值崩塌警示投资者,即使是最具革命性的技术,若无法在可预见时间内转化为现金流,终将面临资本市场的重新定价。

  CRISPR Therapeutic的案例表明,基因编辑等前沿技术需要更清晰的临床转化路径和支付方合作方案,才能维持资本市场的长期耐心。

  反观智能出行赛道,宁德时代的超充技术突破与欧盟自动驾驶政策形成合力,创造了技术迭代—政策支持—需求爆发的正循环,这种短期可见的变现路径显著降低了投资风险。

  但值得注意的是,L4级自动驾驶在极端天气下的可靠性问题仍未完全解决,过度追逐短期热点可能忽视长期技术挑战。

  投资者应建立双轨评估框架:一方面关注智能出行企业通过渐进式创新实现的季度业绩增长,另一方面警惕医疗科技领域因监管滞后导致的估值错杀。

  瑞银报告指出,2025年医疗AI企业的平均市盈率已回落至2019年水平,这种超调现象反而为长期投资者提供了布局窗口。

  真正的投资智慧在于识别那些短期阵痛但长期确定性的赛道,同时避免被短期噱头蒙蔽双眼,自动驾驶的估值修复若脱离技术成熟度支撑,可能重蹈元宇宙概念泡沫的覆辙。

  (作者系晶苏传媒首席分析师)

上一篇:
1468亿营收难挽颓势!顺丰控股股价连跌、毛利率下滑成“致命伤”
下一篇:
23天锁定合作意向 襄阳明年量产猛士新能源智能越野车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