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百强动态 > 文章详细
“五篇大文章”落地生花 民生银行进入战略收获季
发布时间:2025-09-29

  

  循道而行,众行致远。

  2023 年10 月,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首次系统提出五篇大文章,并将其定位为金融强国建设的“主抓手”。如今站在两周年节点,得益于上下一体、持续深耕,已结出累累硕果。

  2025年9月23日,在“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新闻发布会上,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透露,截至2025年6月末,我国在绿色金融、普惠金融、数字金融等方面走在世界前列,基本建成多渠道、广覆盖、安全高效的人民币跨境支付清算网络,移动支付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十四五”时期,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普惠小微、绿色贷款年均增速超20%。

  同日,“2025年北京绿色发展论坛暨绿色产业博览会”在京开幕,民生银行作为金融机构代表受邀出席,种种创新实践,成为观察行业践行"五篇大文章"战略的一个缩影。

  1

  向绿色要发展

  形成创新方法论

  本次展会上。民生银行展厅吸引了诸多参会者的驻足咨询。在支持绿色能源与储能、节能降碳与零碳负碳技术产业、生态环境治理与资源循环、生物技术、绿色低碳新兴服务业,以及环境权益融资等方面,借助特色服务方案+低碳骑行等互动体验,向外界清晰传递出绿色思考与战略雄心。

  回望2025上半年,该行大动作频频,成功发行100亿元绿色金融债券,募资专项用于基础设施绿色升级、节能环保、清洁生产等绿色产业项目。还加强了对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等重点区域的策略引导,推动绿色金融在区域层面的协同发展。

  优秀企业往往专注为用户创造价值,聚焦民生银行的产品主义,创新是一个绕不开的关键词。

  比如持续丰富迭代“民生峰和”产品服务体系,推动转型金融和碳金融创新;再如落地产业转型碳足迹挂钩贷款、生物多样性保护指标挂钩银团贷款等创新业务,强化“减排贷”“民生碳e贷”等产品的推广应用。

  分区域看,实践成果已遍地开花,以江西南昌分行为例,2025上半年民生银行围绕区域特色,在文化旅游、绿色资产盘活等领域持续发力,先后落地上饶市某水库盘活改进、九江市某湖面水产养殖及水资源盘活等多笔项目贷款。截至2025年4月末,南昌分行绿色贷款余额62.64亿元,较年初增长13.14亿元,增幅达26.54%。

  碳金融创新步伐同样凌厉。如4月与湖北武汉碳普惠联合打造了全国首个个人碳普惠减排量可抵扣银行贷款利息项目。依托低碳生活平台“武碳江湖”,市民通过绿色出行、垃圾分类等11类低碳场景积累的碳普惠减排量,可在民生银行“民生楚惠Life”小程序兑换利息红包用于消费贷款利息抵扣。服务推出当日,市民魏女士成为首位享受“绿色行为变金色收益”的用户。

  在碳减排支持工具支持下,二季度碳减排成效显著,民生银行向37个项目发放碳减排贷款23.78亿元,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低至2.76%,带动的年度碳减排量达70.97万吨二氧化碳当量。其中,陕西靖边县风电项目、云南永仁光伏电站项目等一批重点工程的碳减排效应瞩目。

  截至2025年6月末,民生银行绿色信贷余额达3264.85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86.81亿元,增幅9.63%。

  一个个扎实的创新案例、跳动数据,表明民生银行已形成一套成熟的系统创新方法论,为实体经济绿色转型提供了有力支撑,也为自己开拓更多成长空间,经济社会效益的双丰收,演绎了鱼水长情共情的力量。

  2

  "五篇大文章"生态闭环

  打开复利效应

  不止绿色金融,在全面推进"五篇大文章"战略中,民生银行齐头并进、协同发展,加乘效应在一点点释放。

  首先科技金融方面,该行将其定位为战略性业务,从多个维度系统布局。体制机制上,通过扩容重点分行和特色支行、探索专营模式,完善多层次组织架构,并配套年度开发策略和资源投入。产品创新上,持续完善"易创"专属产品体系,优化"易创E贷"线上信用贷和"易创知贷"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产品,同时加快推出科技企业并购贷款、研发贷款等特色产品。

  

  服务能力上,依托"萤火平台"数字化工具,实现企业快速画像和产品精准匹配,并通过"科技金融·民生相伴"等系列活动拓展获客渠道。

  截至2025年6月末,该行服务科技型企业12.19万户。其中,"专精特新"客户2.80万户,相关创新成果获得行业权威奖项认可。

  再看普惠金融,民生银行充分发挥"一个民生"的机制优势,构建了多元化服务体系。信贷供给端,通过供应链金融打造"一点对接,全国落地"协同模式,2025上半年小微供应链贷款余额达525.54亿元;依托"蜂巢计划"服务特色产业集群,贷款余额76.50亿元;专项支持中小微科创企业,贷款余额765.00亿元。

  服务质效端,"民生e家"平台活跃客户1.68万户,提供数字化运营支持;创新"票证函"产品实现高效在线服务。风控层面,建立专职审批、集中作业的新机制,构建风险管理数据集市和智控平台。截至2025上半年末,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6667.51亿元,服务客户48.29万户,贷款不良率控制在1.52%。

  养老金融方面,民生银行构建了“账户+产品+服务”的特色生态闭环。以"民生悦享"为统一品牌,加强对医药制造、医疗卫生机构和养老机构的金融服务。

  保险体系上,推进三代社保卡发行、年金基金服务和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业务,同时线上线下同步优化适老化服务,手机银行长辈版升级至4.0版本。还开展全周期养老财富管理,强化老年群体金融权益保护。

  截至2025上半年末,个人养老金账户245.50万户,比上年末增加15.94万户,增幅6.94%。企业年金账户管理业务个人账户数27.82万户,较上年末增长9.23%。

  最后是数字金融,主要通过组织架构来优化深化转型战略。数据应用上,推进AI及大模型建设,健全指标管理体系,建立数据资源入表规范。客群经营方面,则构建营销策略工具箱,赋能分层分类经营。手机银行升级财富场景,新增多币种理财产品;企业网银推出跨境金融专区,企业手机银行升级至6.0版。

  截至2025上半年末,民生银行零售线上平台用户数破1.24亿户,对公线上平台用户数419.97万户,银企直联客户数7784户,数字化转型成效肉眼可见。

  复利效应告诉我们,不断坚持做难而正确的事,量变就会引起质变,让企业发展像滚雪球那样,最终享受到指数级的成长盛宴。春华秋实,两年“五篇大文章”的战略坚守,一点点加固着民生银行的价值底盘,积蓄着再次起跳的动能。

  3

  压舱石与新引擎

  贵在长期战略

  2025年8月30日,民生银行2025半年报披露,营收723.84亿元,同比增长7.83%。其中,利息净收入492.03亿元,同比增长1.28%,营收中占比67.97%,继续发挥压舱石作用。非利息净收入231.81亿元,同比大增25.00%,成为重要引擎,意味着该行正在进入优化收入结构、多元化战略的收获季,双轮驱动提升了综合抗风险力。

  深入一步,利息收入稳增及净息差企稳是主要驱动因素。生息资产日均规模达到71224.47亿元,同比增长579.32亿元;净息差1.39%,同比上升1个基点,共同推动利息净收入实现492.03亿元,同比增加6.21亿元。非利息收入板块则通过把握市场机遇,重点中间业务及投资收益实现可喜增长。其中,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96.85亿元。

  除了规模也兼具质量。报告期内,归属于本行股东的净利为213.80亿元,同比减少10.94亿元。行业分析师王婷妍表示,这主要源于该行审慎经营理念。即在化解外部风险、加大不良资产处置力度的背景下,通过主动夯实资产质量、牺牲短期利润来换取长远稳健发展,是一种战略选择。

  的确,经营企业是要有长期战略眼光的。民生银行副董事长、行长王晓永表示,当前业绩是近年来战略转型成效的逐步显现,是做好战略执行的成果。

  展望未来,民生银行副行长、董秘李彬分析认为,一方面在利率下行和流动性相对宽松环境下,负债成本下降对息差的支撑作用将持续显现;另一方面随着银行贷款定价体系建设的推进,市场化定价能力提升将助力资产收益趋于稳定。这些因素将为该行后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总体来看,面对复杂经济环境,民生银行上半年业绩报展现了经营韧性,战略转型成效。收入结构优化、非利息收入快增等变化,都与"五篇大文章"战略推进形成呼应。练好基本功、夯实竞争底盘,为下一轮高质量成长奠定基础。

  4

  资产负债双优化

  战略收获季眺望

  截止2025年6月末,民生银行资产总额77689.21亿元。其中,发放贷款和垫款总额44698.74亿元,比上年末增长0.44%。

  值得关注的是,贷款在总资产中占比57.54%,较上年末上升0.59个百分点;特别是代表核心业务的一般性贷款占比56.00%,上升1.85个百分点,显示出信贷资源配置趋于优化。

  负债端也有积极变化,截至6月末负债总额70666.09亿元,吸收存款总额43110.02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46%。存款在负债总额中占比61.01%,上升1.65个百分点,且个人存款占比31.96%,上升1.40个百分点,反映出该行存款基础较牢,负债结构趋于稳定。

  深入分析量价表现,可发现两大亮点:一方面结构持续优化,一般性贷款占比上升1.9个百分点,各项存款占比上升1.7个百分点,其中活期存款较年初增加574亿元,占比提升0.8个百分点。另一方面成本控制成效喜人,上半年付息负债成本1.93%,较年初下降34个基点,存款付息率1.86%,下降28个基点,继而为息差企稳创造了有利条件。

  资产质量方面,保持基本稳定。截至2025上半年末,集团不良贷款率1.48%,较上年末微升0.01个百分点。王晓永特别指出:"房地产贷款资产质量总体稳定,余额进一步下降,政府融资平台债务规模比年初明显下降。"换言之,保持业务发展的同时,民生银行还加固着风险管控篱笆。

  这些经营成果的取得,与该行"一个民生"经营理念一脉相承。王晓永表示,通过持续推进大中小微个人客户一体化经营策略,在做好高质量获客的同时,努力提升存量经营效能,客户经营质效正逐步显现。

  具体表现在三个层面:战略客群方面,存贷款规模分别达到1.2万亿、1.5万亿,压舱石作用明显;中小客群方面,有贷户达1.2万户,较年初增长15%;个人客群方面,零售客户数较上年末增长3.9%,AUM规模增长7.1%。

  整体梳理可见,面对新周期新常态,民生银行已形成一套较成熟的发展方法论。遵循国家发展战略,积极践行五篇大文章,在持续创新、精准赋能实体、扎牢内控篱笆中,一点点构建出特色壁垒、自我生长闭环,为可持续发展不断注入动力。

  坚持做难而正确的事,民生银行正在渐入战略收获季,后续价值遐想值得期待!

上一篇:
像素绽放:用AI重新定义办公效率|2025千峰访谈
下一篇:
中原银行副行长王天奇当了快半年 他才40岁升职真快!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