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百强动态 > 文章详细
245个亿!刘强东“杀疯了”
发布时间:2025-09-10

  

  前言:

  刘强东拿下新加坡物流枢纽。

  *评论区有惊喜,欢迎积极互动

  刘强东最近可谓是动作频频,在海外开启“买买买”模式。

  9月7日,多家媒体信源披露,京东旗下基础设施投资与资产管理平台京东产发,将联合瑞士合众集团及高瓴资本支持的Eza Hill,以3.06亿新元(约17亿元)的价格从凯德腾飞房产信托手里收购新加坡四处物流资产。

  而这17亿,还仅是刘强东今年以来收购的最新一笔。

  7月,京东斥资2.5亿澳元,买下其在澳大利亚的首个物流中心Wacol,以拓展在大洋洲的业务版图;8月中旬,京东又正式宣布完成对香港佳宝食品超级市场的收购,交易总额达40亿港元。

  再到9月1日,京东还以超180亿估值,向欧洲消费电子零售集团CECONOMY发出收购要约。

  这意味着,今年以来,刘强东的收购动作已从澳大利亚的物流中心,到中国香港的连锁超市,再从欧洲的电子零售巨头,进一步落子到了新加坡的物流枢纽,已计划豪掷近245亿元。

  01

  为什么收购四处物流地产

  京东为何要集中收购新加坡的四处物流资产呢?

  具体来看,这四处物流资产,分别是新加坡乌美路的工业资产,樟宜南街、裕廊东大厦(大士裕廊工业区附近)、班丹大道的物流仓库。

  其中,位于新加坡班丹大道的Senkee,是四处物流资产中规模最大、价值最高的物流枢纽,总建筑面积约87842平方米,售价达1.4亿新元,约占总交易价的一半。

  

  乌美路的工业资产,作为新加坡重要的工业区域,汇聚了众多电子、精密制造等企业,具备完整的产业链上下游配套,这与京东的家电零售业务相匹配。

  樟宜南街的物流仓库,临近樟宜机场,具有独特的航空货运优势。裕廊东大厦的物流仓库,在大士裕廊工业区附近,企业的原材料采购与产品配送需求高。

  如此看来,京东正试图通过本地物流资产的大规模收购,迅速确立起自己在新加坡的物流体系,从而推动京东物流在全球的供应链布局。

  02

  突然“消声”于外卖市场

  资本市场“大扫货”正酣,刘强东却在另一个战场悄然变了节奏,在硝烟弥漫的外卖市场中收敛起最初的高调,转入“消声”状态。

  5月26日,淘宝闪购宣布,一个月不到的时间内日订单量突破4000万单。也是这一天,近年来一向行事低调的美团创始人王兴,在财报电话会上明确撂下“狠话”:美团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来赢得比赛。

  “展开来说,我感觉目前发生的情况很有趣——这里出100亿,那里出100亿,仿佛每个互联网参与者都愿意在这场比赛中投入巨额资金。这说明最终的赢家将获得巨大的市场价值,而美团决心成为这一市场赢家。”王兴说。

  同时,上述财报电话会中,王兴4次提及“反对‘内卷式’竞争”,响应国家政策——当淘宝、美团交锋亮剑时,刘强东未置一词。

  7月,淘宝闪购宣布一年投入500亿元补贴,凶猛拉开“超级星期六”大战,美团迅速接招,铆足劲刷新各自的日订单量纪录。

  

  期间美团核心本地商业CEO王莆中第一次接受公开访谈,这也是过去八年美团核心层的首次。

  “想请他们关注一下一线的真相,不要被简单的数字蒙蔽了。”王莆中直接喊话阿里、京东,“我觉得这样卷没意义,对行业也是伤害。但是在这个仗打之前,你跟对手这么说,他们不会信,他们只会觉得你怂了,反而会更来劲。”

  最初,正是刘强东先喊话要对美团发起攻势,放言“京东外卖利润率不能高于5%”,如今面对王莆中的点名,他却没有公开回应。

  京东外卖还在继续参战,“满6减5”“满30减20”“满19减18”的减免活动接连登场。但外界的目光,早已悄悄挪到了美团和阿里的正面较劲上。

  刘强东去哪了?在新闻联播上。

  7月24日,中欧建交50周年之际,中欧企业家座谈会在京召开,刘强东作为中国民营企业家代表,参加了本次总理座谈会,并登上央视《新闻联播》。

  画面显示,刘强东一身西装坐在席上,正在低头认真记笔记,神情认真专注。此外,刘强东还与其他参会人士拍摄了合照,一同出席的企业家还有国家电网董事长张智刚、长江三峡董事长刘伟平、宁德时代CEO曾毓群等。

  这是近一个月来,刘强东第二次参与总理座谈会、登上《新闻联播》。

  今年6月底,刘强东参与了在天津举行的2025年夏季达沃斯论坛工商界代表座谈会,担任联席主席,并且是该次达沃斯论坛联席主席中唯一的互联网企业代表。

  可以说,这两次总理座谈会,是刘强东近几年来参与的规格最高的政治活动。

  2019年,刘强东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民间商会副会长等多项政治职务被撤销。此后,刘强东逐渐淡出公众视野,也很少在官方场合现身,如今却又回到聚光灯下。

  草蛇灰线藏于不易察觉的细节里。

  5月13日,市场监管总局约谈三家外卖平台,京东排在第一位;到了7月18日的第二次约谈,京东挪到了最后一位。

  这些细微的排序变化,或许源自于被迫消失又重新站回台前的刘强东,蛰伏多年的经验:何时高调、何时退后,刘强东很是熟练了。

  

  03

  刘强东海外布局

  回到此次收购事件,从操作手法上看,这不是刘强东第一次与PE大佬联手。

  2024年底,京东产发就与鼎晖投资及保险机构,共同完成了一笔50亿物流基础设施基金的募集。

  该基金将投资大湾区、长三角等核心城市战略集群的7处高品质、高标准智慧物流园区,建筑面积超过90万平方米,主要服务于电商零售、新能源汽车等行业龙头企业,以提升供应链效率。

  对于供应链而言,它堪称刘强东整个商业帝国的基石。

  在宿迁老家,刘强东豪掷200多亿元,重点项目“亚洲一号”物流中心便坐落于此。

  在国际拓展上,今年上半年,刘强东在马来西亚和越南,也分别新增3座自营海外仓,巩固京东在东南亚地区的供应链网络;

  

  同时,斥资2.5亿澳元,买下京东在澳大利亚的首个物流中心——Wacol,以拓展其在大洋洲的业务版图。

  稍早前,刘强东还进军中东地区,运营9个海外仓,覆盖了阿联酋、沙特阿拉伯等国家,提升京东在该地区的供应链能力。

  到2025年底,刘强东计划将全球自营海外仓面积实现超100%增长。

  对于这些物流资产的“买入”,刘强东表示:零售业永远不变的规律是,行业一定会越来越集中;

  对于后端物流业而言,也是越规模化,成本越低。

  以最近拟收购的佳宝超市为例,可以看到,刘强东出手后,直接将供应链能力从深圳平移到香港。

  刘强东在利用佳宝的本地运营经验快速适应香港市场的同时,也将佳宝超市的生鲜品类纳入京东供应链体系,进一步优化其在大湾区的物流和配送服务。

  事实上,在刘强东的商业版图上,物流资产一直处于核心位置。

  其旗下拥有的6家上市公司中,4家都与物流有关,分别是京东物流、达达快送、德邦物流、中国物流资产。

  尽管达达快送和中国物流资产均因被收购,而退市,但这并不影响刘强东对于供应链建设的持续推进。

  随着刘强东与Eza Hill等拿下新加坡物流资产,以及其持续在全球“铺路”供应链能力,其国际化战略也逐渐成形。

  在这一趋势下,刘强东的下一个Buyout,说不定正在酝酿中。

  (未注明图源:千库网)

上一篇:
南京富豪大手笔押注,近10亿助攻南通企业重整
下一篇:
文件:中国太保寻求发行2030年到期、至多156亿港元的可转换债券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