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百强动态 > 文章详细
技术革新驱动增长 山西乌金焕发新动能
发布时间:2025-09-01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曹英■郑锦玮宋春莲  千米井下,惯性导航系统引导着采煤机如“外科手术”般精准切割煤层;地面集控中心内,工程师通过5G回传的超高清画面远程操控设备运行;矿区道路上,无人驾驶矿卡有序穿梭……这不是科幻场景,而是山西众多智能化煤矿的日常图景。  技术的深度渗透,正重塑着这个传统能源大省的经济肌理。这场以技术为引擎的深刻变革,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降本、增效、延链,为山西经济转型升级注入强劲动力。  技术突破转型升级“有模范”  山西焦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山西焦煤”)同时作为中国500强和世界500强企业,其智能化建设的步伐正稳步向前。作为牵头单位,山西焦煤承担着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大型矿井综合掘进机器人”项目。  “我们联合了中煤科工集团、太原理工大学等单位,就是要围绕国家煤矿智能机器人研发的重大需求啃硬骨头。”山西焦煤技术中心负责人向记者介绍,目前已研制出掘进机器人、锚杆支护机器人,还研发了智能决策机制和协同控制系统。“这些成果已在杜儿坪矿开展了示范应用,项目通过了国家科技部组织的项目综合绩效评价,为高标准智能化掘进工作面建设提供了样板示范。”  除了新研发设备,传统设备的智能化升级也在推进。“我们在凌志达煤业建立了技术示范,就是想通过实际案例,为山西焦煤传统掘进机的智能化升级改造提供技术指导。”该负责人补充道,“让老设备‘焕发新生’,同样是智能化转型的重要一环。”  技术落地成本效益“看得见”  煤矿智能化是助力煤炭行业转型发展、提高煤炭企业竞争力、实现煤矿本质安全的治本之策。在山西焦煤旗下的山西汾西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高阳煤矿(以下简称“高阳煤矿”),技术赋能带来的变化尤为明显。  “目前,井下智能化工作面已全面应用远程集中控制系统及惯性导航技术,实现了采煤机、液压支架、刮板机的协同联动与地面远程操控。”高阳煤矿机电区负责人介绍,“自采用以来,工作面采煤机司机每天减少作业2人,液压支架工减少4人,减员率达30%,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  成本管控上更是精打细算。“洗煤厂聚焦电耗、介耗等指标,通过对香蕉脱介筛喷水管进行改造,上半年节约电费19.66万元。”该负责人边说边算了笔账,“同时,机修厂自主加工制作专用的皮带切割设备,将回采回收的皮带翻新加工用于掘进巷道,复用皮带800米,节省皮带费用12.4万元。”  技术外溢产业链条“活起来”  煤矿智能化浪潮的澎湃动力,首先源于上游核心技术的突破与升级,在山西新思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思备”),技术迭代是源头活水。  “围绕‘AI+安全’这一核心需求,持续推动精密传感测量技术和大数据模型算法的更新迭代。”新思备公司总经理张莉介绍道,“开发的分布式光纤传感器,以长达30年以上的寿命、近乎零维护成本以及抗恶劣环境的特性,是超大型监测网络的理想选择。”这类上游关键技术的突破,为智能化解决方案提供了强大支撑。  依托先进传感技术,新思备构建了“感知—分析—验证—预警—执行”的自主安全闭环体系,开发出矿山皮带机智能光纤测温灭火系统、激光束管监测预警联动灭火系统等核心产品。  “这些系统通过‘AI+安全’实现实时精准监测与数据分析,已服务于全国超百座矿井。”张莉介绍道,它们有效解决了井下大面积的火灾监测预警难题,减少对人员的依赖和人为失误,缩短系统构建与响应时间,使安全监测效率提升。这正是上游技术赋能下游煤矿应用、提升产能和安全水平的直接体现。

上一篇:
李远飞与隆基绿能中国区总裁高军座谈交流
下一篇:
张世丽:煤海深处的“智囊”与“代言人”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