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 文章详细
张世丽:煤海深处的“智囊”与“代言人”
发布时间:2025-09-01

  矿灯的微光照亮了十六年的坚守,也映照出一名产业工人的成长与担当。从清煤工到副总工程师,从普通职工到全国人大代表,张世丽在潞安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常村煤矿的奋斗,不仅改变了自己的人生,也展现了煤炭行业智能化转型的时代风貌。他是全国人大代表、潞安化工集团常村煤矿副总工程师兼设备科长、智能化矿井建设办公室主任,同时也是高级技师、高级工程师、煤炭行业技能大师。多重身份的背后,正是他在一线孜孜不倦的探索与坚持不懈的努力最真实的映射。近日,记者走进潞安化工集团常村煤矿,对张世丽进行了专访,探寻他如何在成长与履职的双重舞台上,用实干与创新诠释新时代产业工人的责任与担当。  张世丽代表。(席兆平摄)  1986年出生的张世丽,十六年前怀揣梦想进入煤矿行业。艰苦的井下环境没有让他退缩,而是成为磨砺成长的课堂。从清煤工到基层班组长,再到副科长,他始终扎根一线、虚心求教,凭着钻研和实践逐渐成长为技术骨干。他总结出机电故障排除“四诊法”,即“望、闻、问、切”。此方法借鉴中医诊疗思路,通过观察外观、倾听声音、询问情况、检测参数,快速排查故障根源并解决疑难问题百余次,为井下安全生产提供了有力保障。这一方法不仅在常村煤矿得到广泛应用,还在行业内得到推广,为提升整个煤炭行业的设备管理水平贡献了智慧。  在一线的磨砺中积累经验的同时,张世丽逐渐在技术创新与管理探索中开辟了新的道路。他在基层队组建立创新工作室,带领职工完成技术革新60多项、科研项目7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及实用新型专利16项,发表论文6篇,撰写著作3部。在此基础上,他积极践行精益思想指导下的算账文化,推进70多项精益改善项目,每年创造经济效益300多万元,把科技成果切实转化为推动企业发展的强劲动力。  张世丽介绍矿井中的智能化装备。(席兆平摄)  面对矿井施工中的难题,他带领团队研发出换向扭矩倍增器,使支护效率提高约10%,并荣获山西省“五小”竞赛二等奖。在智能化矿井建设中,他探索适合本矿井的路径,推动常村煤矿顺利通过Ⅱ类矿井智能化中级验收,为煤炭行业智能化提供了宝贵经验。截至目前,常村煤矿已累计建成3个智能化综采工作面和11个智能化掘进工作面,智能化装备的应用实现了“减人、提效、增安”的目标,让“科技改变生活”照进了煤矿生产一线。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张世丽更深切意识到要把实践中的经验转化为推动行业和地方发展的具体建议。2023年1月,当选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后,他利用工作间隙深入车间和队组,宣讲党的方针政策和两会精神,累计开展20多场宣讲,把代表的声音带到职工中去。他还经常与矿工面对面交流,倾听意见建议,收集第一手资料,为建言献策提供坚实依据。  在履职中,他紧扣行业和地方发展实际,积极建言献策。2023年,他围绕煤矿安全高效产能建设、人工智能应用、职工保障及项目发展提出4条建议。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又提出智能绿色示范矿井建设、煤炭企业数字化平台打造、“智慧绿色小镇”建设和矿区立体化开发体系等4条建议,并提交7份书面意见,涉及煤炭安全供应、清洁高效利用、老矿区转型等方面,争取国家在政策、资金、技术和人才上的支持。2025年,他进一步聚焦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教育与人才培养、安全与发展统筹等议题,结合常村煤矿实践提出设立国家人工智能(能源)中试基地、推动煤基新材料项目、加大煤炭清洁利用支持力度等建议,得到国家发改委的回应。同时,他立足山西实际,就5G+工业互联网在能源矿山的应用、优化煤炭进口政策、完善价格机制、推进沉陷区治理等提出建议,还结合长治发展需要,提交关于高铁建设、水库建设和机场迁建的意见,为地方经济发展贡献智慧。  本报记者专访张世丽代表。(晋晓摄)  除了在国家层面积极建言,张世丽始终关心职工冷暖。他推动企业加快老旧设备更新,引进先进装备,并组织安全培训和应急演练,提升职工安全意识和处置能力;积极反映职工诉求,争取改善工资待遇和生活条件,完善食堂、宿舍等设施建设;关注青年职工成长,建议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与晋升机制,为他们拓宽发展空间。针对井下掘进劳动强度大、效率低的难题,他亲自带头破解。2022年4月,矿上引进液压锚杆钻车时,他主动请缨,带领团队优化工序,使支护效率提升近一倍,劳动强度显著降低,施工纪录不断刷新,并最终在全矿推广,得到职工普遍认可。  履职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也是一种时代赋予的使命。张世丽说:“接下来,将不断提升自己的政治素养和专业能力,更好地履行代表职责,为煤矿行业的发展和职工的幸福生活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他坚信,只要始终保持对工作的热情和对人民的责任,就一定能够在新时代的征程中,不辜负人民的重托,书写更加精彩的履职篇章。(记者席兆平)

上一篇:
技术革新驱动增长 山西乌金焕发新动能
下一篇:
8月新能源销量:零跑爆卖5.7万,小米超3万,日产N7破万辆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