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百强动态 > 文章详细
产业链上的山东好品牌|四链融合,构筑新能源汽车产业新高地
发布时间:2025-08-20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闫聪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新能源汽车产业已成为衡量国家和地区制造业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山东,这个传统工业大省,正以惊人的速度在这场变革中重新定义自己的产业坐标。从整车的集成交付,到材料的原始创新;从充电的网络布局,到循环的生态构建,一条完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正在齐鲁大地加速形成。  8月20日下午在中国重汽莱芜厂区举行“产业链上的山东好品牌”系列现场记者见面会“‘链’出新能源”专场,请中国重汽、魏桥汽车科技、特来电、丰元锂能4家企业负责人与记者见面,介绍山东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优质产品,交流山东打造国家新能源汽车重要基地情况。  链主引领:重汽打造商用车新能源生态圈  作为山东省汽车产业链“链主”,中国重汽的转型之路堪称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典范。2025年上半年,其新能源产品销量达1.5万辆,同比增长245%,其中新能源重卡销量突破1万辆,同比增长226%。这组数据背后,是中国重汽从传统重卡制造商向新能源商用车解决方案提供者的深刻蜕变。    在莱芜智能网联重卡工厂,国内首条AGV柔性总装线、100%自动化的“黑灯工厂”、比肩高端乘用车的杜尔涂装线,共同勾勒出智能制造的崭新图景。这座工厂不仅有力带动区域经济增长,更创造了3000多个优质就业岗位,成为产城融合的生动实践。  中国重汽的“链主”作用远不止于此。通过向上整合核心零部件,向下拉动配套企业发展,联合高校、科研机构搭建创新平台,中国重汽正加速形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其自主研发的TX 600度电牵引车续航达450km,充电30分钟即可补充大部分电量;统帅Pro纯电轻卡配备自研两挡电驱桥,18分钟快充可获得180km续航,这些产品正在重新定义商用车的价值标准。  材料革命:魏桥构建"铝-车-再生"产业闭环  全球铝业巨头魏桥创业集团的跨界入局,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带来了全新的商业模式。依托全球领先的铝产业优势,魏桥打造了全球独有的“铝全产业链+整车制造+回收再生”模式,这种垂直整合的产业生态正在重塑行业竞争格局。    在轻量化层面,魏桥推动下一代极石产品铝材占比提升至50%,实现白车身减重15%、续航提升10%的突破。这不仅是对产品性能的提升,更是对材料应用边界的重新探索。创新推出的"铝银行"模式,以保级回收为核心,通过车辆承诺回收和残值保障,破解了传统高碳领域转型难题,让循环经济从概念走向实践。  数字化赋能成效显著。2025年,BAW锐胜王牌凭借数智化手段,市场份额从23%跃升至37.9%,成功登顶细分市场冠军。从前端营销的分钟级响应,到后端制造的数字孪生应用,魏桥正在证明:传统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  充电网生态:特来电定义新型能源基础设施  当行业还在讨论充电桩时,特来电已经构建起一个链接新能源与电动汽车的“充电网”生态。作为中国最大的充电网生态运营商,特来电充电量超500亿度,碳减排超5100万吨,这些数字背后是一个新型能源基础设施的崛起。    面对3600万辆新能源汽车的安全挑战,特来电创新开发“两层安全防护”体系。通过充电大数据体检和硬件协同防护,将安全守护从“出厂时”延伸至“全生命周期”。这种 proactive 的安全防护模式,正在重新定义充电运营商的职责边界。  更值得关注的是特来电对未来能源体系的布局。“智能共享超充”概念破解了“充完不走占资源”的行业痛点;虚拟电厂模式通过链接分布式光伏和电动汽车储能,实现了能源的时空平移。在青岛工业园的实践中,年节约电费170余万元,员工通过参与储能交易实现“开车不花钱还赚钱”,这种创新模式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提供了宝贵范例。  上游基石:丰元锂能突破产业核心瓶颈  在产业链上游,丰元锂能以其技术创新为产业注入源头活水。其研发的高压实密度磷酸铁锂材料,压实密度突破2.6g/cm3,支撑实现“充电10分钟,续航600公里”和1000公里超长续航。这项技术的重要性从被列入《中国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术目录》就可见一斑。    与此同时,高电压单晶三元材料将能量密度提升至250Wh/kg,较传统材料提升约20%,满足高端车型对续航的极致需求。丰元锂能坚持“应用一代,预研一代”的策略,在枣庄、安庆、玉溪布局三大智能化生产基地,总产能31.5万吨,稳居国内同行业前列。  从磷酸锰铁锂到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再到固态电池布局,丰元锂能的技术路线图勾勒出动力电池发展的未来轨迹。这种持续的技术迭代能力,正是山东制造业从规模优势向创新优势转变的缩影。  四链融合:构建产业发展新生态  这四家企业代表了一条完整产业链上的不同环节,但更重要的是,它们正在发生深刻的化学反应。魏桥的铝材应用在重汽的商用车上,丰元锂能的电池材料为整车提供动力源泉,特来电的充电网络保障车辆能源供给,而魏桥的"铝银行"模式又为整车回收利用提供闭环解决方案。  这种产业链的协同创新正在产生倍增效应。中国重汽带动300多家配套企业发展,魏桥的轻量化技术辐射整个汽车行业,特来电的充电网络连接起能源与交通两大体系,丰元锂能的技术突破提升整个产业链的价值水平。  山东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成功实践表明,产业发展不能依靠单点突破,而需要系统推进。从政策引导到市场驱动,从技术创新到应用推广,从产业链完善到生态圈构建,这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系统工程。  未来展望: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山东新能源汽车产业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全球汽车产业百年大变局加速演进,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山东需要进一步强化产业链优势,补齐创新短板,优化产业生态。  一方面,要持续加强核心技术攻关,在智能网联、先进动力电池、轻量化材料等领域实现更大突破;另一方面,要加速跨界融合,推动汽车与能源、交通、信息等领域的深度融合创新发展。更重要的是,要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龙头企业,打造世界级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  从黄河JN150到新能源重卡,从铝业巨头到汽车新势力,从充电桩到虚拟电厂,从材料创新到产业闭环,山东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蜕变之路,正是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生动写照。这条产业链上的每一个“山东好品”,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讲述着一个传统工业大省向制造强省迈进的故事。  未来已来。山东新能源汽车产业正以链式崛起之势,在全球汽车产业版图中刻下鲜明的“山东印记”,为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贡献着山东智慧和山东力量。

上一篇:
5亿!湖北国资联手电池龙头 要投“新能源船”
下一篇:
上市15年来首次半年度亏损!HPV疫苗拖垮智飞生物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