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百强企业动态 > 文章详细
渤海银行,行稳致远
发布时间:2025-09-10

  

  渤海银行,生于天津,长于天津。

  作为最年轻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渤海银行始终坚持金融服务国家战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积极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以持续金融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经营质效显著提升。

  从半年披露的指标来看,渤海银行今年中期经营回升,成绩可圈可点。

  不唯规模,唯质量

  上半年,“反内卷”成为银行业的一大关键词。随着传统增长方式与发展路径遭遇严峻挑战,对于银行信贷投放而言,“反内卷”的核心在于摒弃短期的规模冲动,这也是聚焦于高质量增长和长远竞争力的提升。

  

  图:渤海银行2024年报指标情况

  从近期发布2025年半年报的渤海银行来看,该行上半年资产负债规模的主动收缩,是一次主动的战略取舍。

  企百科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渤海银行资产总额18238.02亿元,较上年末减少200.40亿元,降幅1.09%;吸收存款10271.39亿元,较上年末减少404.23亿元,降幅3.79%。

  通过深入分析可以发现,这种收缩是有的放矢之下的精准调整。

  从负债端看,渤海银行的存款规模虽然在下降,不过仍稳守万亿阵地,核心负债的底盘未动摇。上半年,渤海银行加强负债质量管理,多渠道拓展稳定负债来源,持续夯实客户建设,积极优化存款产品结构,引导低成本合意存款发展,报告期内存款付息率持续压降。

  在资产端,渤海银行信贷投放直面“反内卷”,在重点领域贷款投放上跑出加速度,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不断提升。

  截至上半年末,全行民营企业贷款余额2260亿元,较年初增长11%;全行绿色贷款余额499亿元,较年初增长15%;涉农贷款余额473亿元,较年初增长3.45%;制造业贷款余额1108亿元,较年初增长12%,以上重点领域贷款增速均高于一般性贷款增速。

  

  图:渤海银行2024年零售业务出现亏损

  资产质量代表了一家银行的生命线。截至报告期末,渤海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172.69亿元,不良贷款率1.81%,较上年末上升0.05个百分点;贷款拨备率2.89%,拨备覆盖率159.70%;资产质量保持持续稳定,拨备指标符合监管要求。

  与此同时,通过坚持落实降本增效措施,投入产出效率不断提升。

  上半年,渤海银行通过压缩办公支出、严控人员总量、合理评估科技事项投入、压降分支机构建设支出等措施不断深化降本增效成果。上半年集团列支业务及管理费45.74亿元,同比降幅4.07%;成本收入比32.17%,同比下降4.10个百分点。

  扎实做好五篇大文章

  回到服务实体经济上,银行做好“五篇大文章”是金融服务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今年上半年,渤海银行继续扎实做好“五篇大文章”,坚守金融工作本质,扛起“金融报国”政治使命,强化“金融为民”责任,为实体经济发展注入更精准、更强劲的金融动能。

  

  图:渤海银行组织架构情况

  围绕科技金融,2025年以来,渤海银行锚定商业航天、脑机接口、合成生物、AI、人形机器人等赛道矩阵,持续通过外部科创再贷款等工具、内部FTP等激励政策促进投放。

  截至2025年6月底,渤海银行涉及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712.52亿元,实现了较上年底增长51.28%的突破,全年科技贷款投放总量向1000亿元迈进。此外,渤海银行作为首批落地发行科创券的十家金融机构之一,今年5月中旬成功发行50亿元首期科创债,用于专项支持科创领域业务。

  在绿色金融发展上,渤海银行精选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汽车等行业,截至2025年6月底涉及绿色贷款余额499.02亿元,比上年底增长15.02%。2025年上半年,渤海银行自营投资绿色债券108亿元,同比增长57%,且渤银理财投资绿色债券30.9亿元,同比增长224%。

  普惠金融作为滴灌万千小微的关键渠道,截至2025年6月底,渤海银行普惠贷款余额564.3亿元,较上年底增长2.1%;普惠贷款客户数超14万户,较上年底增加9.65%。

  目前,该行着力构建“链系列、数系列、快系列、科系列”四大普惠金融产品谱系,打造具有渤海特色的普惠服务品牌,还将“千企万户大走访”作为服务民营经济的重要抓手,以更好地服务小微企业融资。

  

  图:近六年渤海银行个人消费贷情况

  当前,我国已快速进入老龄化社会,养老金融是个潜在的大风口。渤海银行深度服务国家养老体系第三支柱构建,持续完善个人养老金账户产品货架;创新丰富养老服务金融形式,优化升级“渤银E财”渤泰养老产品体系,全面推动养老金融立体化发展,满足差异化、多层次、高质量的中国式现代化养老新需求。

  再看数字金融,渤海银行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及云计算等技术,持续提升关键核心技术自主掌控能力,高标准建设企业级IT基础设施,正加速推进“新一代分布式核心系统”等四大工程。

  渤海银行重点推动“AI应用工程”建设,打造多层次、多模态、多模型协同融合的大模型算法体系;实现“渤银司库”服务体系首发落地、手机银行适老化及一户四开微信签约功能建设完成等数智化改革,助力全面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合规问题“泼冷水”

  值得一提的是,渤海银行复兴之路上,也并非一帆风顺。就在上月,渤海银行山西两家分行合计被罚165万,相关责任人也受到了警告处理。

  作为全国性股份制银行,渤海银行近年来多次被罚凸显出内控不力,资产质量有待改善,计提的信贷减值明显挤占了净利润,风控和业绩压力依然严峻。

  图:近八年渤海银行营业收入增长情况

  对银行业而言,风控管理是日常经营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直接关乎业绩增长是否稳定。而渤海银行近年来多次被罚反映出自身的内控缺陷。

  就拿本次被罚来说,渤海银行太原分行因授信调查不尽职、员工行为管理不到位、流动资金贷款管理不尽职三项违规被罚款95万。太原幸福里支行因未真实反映风险状况和贷后管理不到位被罚款70万。

  同时,渤海银行5名相关责任人被警告,包括时任太原亲贤支行副行长范华、太原分行中小企业部副总经理刘伟等行长和部门经理级管理人员。

  值得注意的是,渤海银行太原分行在7月初的官微上曾发布了合规运营承诺,称“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监管规定,合规开展经营活动”,但随即便出现了违规被罚情况,也印证了其在内控管理上存在漏洞。

  而此次渤海银行被监管层处罚并非今年以来首次,2025年以来已累计收到至少20张罚单,合计被罚金额超500万,在10家上市股份行中排名第7,要知道渤海银行在上市股份行中规模最小。

  如果将时间拉长来看,渤海银行时常出现在监管层的处罚名单,此前年份的被罚金额多在千万级别。

  经统计,2022年和2023年被罚金额分别为1746万和超4300万,到了2024年罚款金额明显下降,为275万,进入2025年又有所抬头。

  在以往的大额罚单中,2023年曾有2次的单次罚款在1500万以上。其中2023年2月因小微企业贷款资金被挪用购买理财、违规发放商用房贷款等5项被罚1660万;3月又因涉及违反存款准备金管理、占压财政存款、违反人民币反假有关规定等条款合计罚没1696万。

  纵观渤海银行此前的被罚情况,违规主要出在贷款三查不到位、员工管理、反洗钱、数据统计和房地产等方面,其中贷款三查不到位、反洗钱等事项多次触犯。

  

  图:渤海银行前十大股东情况

  例如本次山西两家分行被罚原因中的贷后管理不到位、授信调查不尽职就属于贷款审查不到位。反洗钱方面除了2023年3月千万级罚单中的反洗钱业务违规外,今年6月宁波分行因违反反假货币业务管理规定、未依照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未按规定报送可疑交易报告等被罚62万。

  由于内控管理不力,渤海银行在零售领域的资产质量恶化令人忧虑。

  不难看出,渤海银行自身的风控和资产质量已成为影响业绩的重要变量。为改变现状,年初渤海银行任命副行长齐君为首席风险管理官,也是该行首次设立此职位,显示出对合规管理的重视,但具体效果如何仍需观察。

  结束语

  当下银行业面临的挑战依旧不减,此时也正是检验商业银行基本面成色的时刻。2024年渤海银行业绩回升固然可喜,但资产质量却限制了回升高度,如果不大力解决,未来业绩大概率还会延续疲软格局。

  在经历成长与转型的阵痛中,这家股份行找到了新的增长点,三大业务板块的价值创造能力不断提升。

  从领先银行的发展路径看,盲目追求规模扩张不可取,坚持正确方向才能最终突围。像渤海银行这样主动收缩非核心资产,将有限资源集中于服务实体经济的重点领域,契合了当下银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逻辑,自身也实现了从规模驱动到价值驱动的跨越。

上一篇:
张国富升任北汽集团副总经理
下一篇:
卸任八个月后,中行原副行长林景臻被查背后的细节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