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 文章详细
卸任八个月后,中行原副行长林景臻被查背后的细节
发布时间:2025-09-10

  2025年9月9日下午,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通报,中国银行原党委委员、副行长林景臻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图片

  这位在中行系统深耕了37年的"老将",以如此方式重回公众视野。

  就在今年1月7日,中国银行还专门为他的离任发了份情真意切的公告:"林景臻确认与本行董事会无不同意见,亦无任何其他事项需要通知股东。"董事会还特意感谢了他的贡献。

  1

  1965年5月出生的林景臻,辞职时离60岁还差4个月。按理说,副部级干部提前几个月退休不算什么大事。但问题是,他退得太急了。据中行内部人士透露,林景臻1月初提交辞呈,1月7日就火速批准,前后不过几天。

  这种"抢跑式退休"反而会让人觉得:希望通过主动退出来换取"既往不咎"。退休后林景臻曾出席中行蛇年春节团拜会;参加中行干部民主推荐会上,仿佛再说你看提前退休我对了,现在一副"我很正常"的样子。

  但实际情况确实朝着另一个方向而去,据业内人士透露,林景臻自8月29日(上周五)起已连续多日疑似行动受限,微信步数为零,而此前每天上万步。手机?关机了。人呢?失联了。

  巧合的是就在9月3日,财新就发了篇《中行原副行长林景臻"失联"昔日分管领域处多事之秋》。标题里的"多事之秋"四个字,现在看来真是意味深长。

  2

  1965年5月,林景臻出生于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泉州自古就是海上丝绸之路起点,改革开放初期更是侨乡商埠,充满了经商贸易的气息。

  1987年夏天,22岁的林景臻从厦门大学经济系毕业,告别象牙塔,踏入中国银行厦门分行的大门。

  此时的中国银行正处于时代转型的关口:从计划经济时期专营外汇外贸金融的"国家专业银行",向市场化商业银行转型的大幕已拉开。同时中国刚刚改革开放不久,外汇奇缺,中行作为唯一的外汇专业银行,地位特殊。

  图片

  初入银行,林景臻被安排在基层网点轮岗,办理外汇存贷款和贸易结算等业务。厦门经济特区的浪潮蓬勃兴起,外资企业涌入、侨汇贸易频繁,中行厦门分行作为当地主要外汇银行,业务蒸蒸日上。

  工作第三年,林景臻迎来一个宝贵机会:被外派到中国银行香港分行见习锻炼。

  1989年的香港,还没回归,但中银大厦已经矗立在中环,与汇丰遥相呼应。年轻的林景臻第一次见识了什么叫国际金融中心:交易员们对着六块屏幕同时操作,一笔交易动辄上亿港币,楼下的兰桂坊彻夜笙歌。

  多年后,当他2015年重返香港担任中银香港副总裁时,已经50岁的他对下属说:"我等这一天,等了25年。"

  返回厦门后,林景臻历任厦门市海沧支行行长、厦门市分行公司业务处处长、福州市中支行副行长、福建省分行公司业务处处长(总经理)。

  2004年12月,中国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革和海外上市的各项准备工作如火如荼,总行亟需经验丰富的业务人才。林景臻因在福建业绩出色,被调北京,进入中国银行总行公司业务板块工作。

  图片

  在北京金融街中行总部的大楼里,林景臻历任公司业务部副总经理、客户关系总监等职。

  2010年10月至2014年3月,他担任中行公司金融总部总经理(公司业务);2014年3月至2015年5月,担任中行公司金融部总经理。

  2015年5月,林景臻被派往香港,担任中银香港(控股)有限公司、中国银行(香港)有限公司副总裁。

  2018年3月,时年53岁的林景臻升任中行副行长,进入中管干部行列。

  3

  2020年4月,国际油价暴跌,中行面向个人客户的"原油宝"产品出现巨额穿仓损失,投资人不仅亏光本金,甚至可能倒欠银行款项,引发舆论哗然。

  愤怒的投资者围堵网点、集体诉讼,监管部门火速介入施压。

  作为分管个人金融业务的副行长,林景臻不得不坐镇指挥。

  中国银行最终宣布由银行承担约

  60亿元穿仓亏损,并赔付投资者保证金损失的20%,以换取和解。

  危机平息后,银保监会对中行开出5050万元罚单,多名相关业务高管被警告罚款。虽然直接受罚的是业务条线高管,但作为主管行领导,林景臻在内部不得不进行自我检讨。

  4

  2022年8月,深圳银保监局公布多张行政处罚单,中行深圳市分行被罚款1130万元,有4人被终身禁业,丁洁是其中之一。

  监管处罚单显示,中行深圳市分行有超权限办理出口双保理和融信达业务,贸易融资业务

  "三查"不尽职,回流型保理、隐蔽型保理产品内部制度、研发程序不审慎,保理融资业务规模超过总行管控等行为,丁洁对此承担直接责任,被禁止终身从事银行业工作。

  她此前因中行深圳市分行贸易融资案被禁业,据称一度去向不明,近期她及曾在农行工作过的配偶均已归案。

  丁洁当年被禁业,或与传奇港商潘苏通及旗下

  "高银系"有关。有说法称,丁洁疑似在相关业务中有收取回扣之嫌。

  潘苏通在香港商界算是传奇人物。

  现年62岁的他1963年出生于广东韶关,1976年移居美国,1984年回香港与松下电器合作从事贸易业务。2008年末,潘苏通收购另一家香港上市公司广益国际,改名为"高银金融(集团)有限公司"。

  2016年3月,高银金融以63.81亿港元价格拿下香港何文田一住宅用地,同年12月又拿到港铁何文田站的上盖项目;两个项目后续在2018年售予潘苏通个人持股的公司,他因此有了"何文田地王"之称,一时风光无限。

  但2020年前后,形势陡转直下,"高银系"开始债务缠身,在广州、天津留下多处烂尾楼,潘苏通本人后续下落不明,远遁海外。

  在2020年及以后,中行深圳市分行与"高银系"及潘苏通旗下企业多有债务纠纷官司。

  林景臻2015年至2018年在中银香港担任副总裁、分管贸易金融等业务时,潘苏通及"高银系"正处兴盛之时。中银香港"减值贷款比例"一项,自2021年起一度出现直线攀升,由2021年末的0.27%迅速升高至2022年末的0.53%,2023年末继续攀升至1.05%,直到2024年才企稳。

  中银香港年报对此解释称,2022年疫情反复,地缘政治风险持续,全球通胀高企,部分行业面临严峻挑战,当年末该行特定分类或减值客户贷款余额为87.24亿港元,较2021年末增加44亿港元,接近翻倍,主要是由于若干公司客户贷款评级下降。

  2023年末,该行特定分类或减值客户贷款余额为177.97亿港元,较2022年末增加90.73亿港元,再度接近翻倍,主要是由于若干客户及纾困户贷款评级下降。但"若干公司客户"具体包括哪些,年报未披露。

  5

  林景臻并非中行近期落马的第一位高管。

  2023年3月31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通报中国银行原党委书记、董事长刘连舸接受审查。他2月刚被免掉党委书记,3月19日辞了董事长,不到半个月就落马了。

  刘连舸从中国进出口银行"空降"中行出任行长,并于2019年升任中行董事长;林景臻与之搭过一段时间班子,但据称二人关系不好。2023年3月,刘连舸被查,据称至今余波未尽。

  就在一个多月前的7月底,中国银行澳门分行行长贾天兵被曝出"被有关部门带走调查,多位亲属一同被留置"的消息。贾天兵在刘连舸任期时,曾任中行办公室主任。

  此外,工银澳门原董事长姜壹盛2025年7月11日被查,或也指向了潘苏通旗下"高银系"。

  林景臻曾分管海外业务,后长期分管大对公板块,退休前分管过个金条线。

  林景臻在2024年中报业绩会上对中行信贷投放进行过解读。"对公信贷主要投向的前五大行业为制造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区域方面,经济发达地区仍是保持信贷增长的主力,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三大战略区域人民币公司贷款占比超过55%,且贡献较年初进一步提升。"他彼时说道。

  图片

  2024年1月26日,林景臻出席中信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原华融资产)的揭幕仪式。自2023年以来,中信金融资产突然加大了对银行业的股权投资,其中也包括中行。截至2025年5月末,该公司已持有中行14.07%的股权。

  2025年1月7日,中行发布公告,董事会收到林景臻辞呈,他因年龄原因,辞去该行执行董事、副行长等职务;林景臻确认其与中行董事会无不同意见,亦无任何其他事项需要通知该行股东;中行董事会对林景臻任职期间对该行做出的贡献表示感谢。

  中银香港同步发布公告,林景臻因年龄原因,辞任该公司及银行非执行董事、战略及预算委员会委员等职。

  在离任前,林景臻作为中国银行最资深的副行长,在4位副行长中排名第一,被外界称为“位高权重”。而公开信息显示,林景臻2023年的薪酬为103.24万元。

  图片

  2024年的掀起的金融反腐风暴到现在一点没减弱,据不完全统计,这一年金融领域至少有97人被查。其中3个是中管干部,76个来自中央一级党和国家机关、国企或金融单位,18个是省管干部。国有大行一直是金融反腐的重点。

  2024年,国有大行里就有36人被查,其中建设银行最多,有10人;工商银行和中国银行各7人;农业银行7人,连原副行长楼文龙都在里面;交通银行2人,邮储银行3人。

  如今靴子落地,尘埃落定。林景臻案再次证明,在金融反腐面前,没有"铁帽子王",也没有"避风港"。无论是提前退休还是主动辞职,都不能成为逃避责任的"护身符"。

  莫伸手,伸手必被抓。

上一篇:
渤海银行,行稳致远
下一篇:
爱普生联合京东发布全球首款AI学习打印机 用AI为纸张赋予智慧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