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百强企业动态 > 文章详细
平安人寿与平安健康脱钩 究竟为何?
发布时间:2025-09-08

  中国平安集团旗下子公司众多,保险业务主要由平安人寿、平安产险、平安健康险、平安养老险等负责运营。长期以来,平安健康险产品对平安人寿的渠道存在较大依赖,最近平安人寿宣布下架平安健康险的核心医疗产品,开始推出自己的健康险产品。

  预计从今天起(9月8日),平安健康险的产品将彻底退出平安人寿的渠道。

  消息一出,在平安代理人系统内部引发巨大震动。

  对于此次业务协作调整,平安方面回应称系“正常调整”,并表示公司一直以来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积极进行多渠道布局,搭建多元化产品矩阵。

  

  “裂穴”并非毫无征兆

  平安健康险成立于2005年6月,是首批专业健康保险公司,目前拥有17家分公司。中国平安集团直接持有74.38%股份,平安人寿持有0.3%股份。平安健康险主打产品就是百万医疗险——平安e生保,以及中端医疗险——平安双子星,2024年保险业务收入190.81亿。保费收入前五的产品均为医疗险,合计保费占公司总保费约六成。

  2025年上半年,平安健康险赔付金额37.7亿,理赔客户96.3万人,单案件最高赔付金额254万,单客户最高赔付金额262万。

  

  不过健康险个人医疗险销售对寿险渠道存在明显依赖,约30%的个人医疗险保费通过含寿险代理人的集团内部渠道实现,使用健康管理服务的平安寿险客户2100万。2024年,平安人寿通过代销平安健康险产品实现的中间业务收入超12亿元。

  两家公司“裂穴”也并非毫无征兆,2024年,平安人寿开始推出自己的健康险产品:“智盈倍护”护理险、“e万家”医疗险。今年6月,平安人寿还创新推出了旗下首款家庭综合保障计划“全家保保险产品计划”。

  不但不合作,平安人寿方面还不断发声明禁止注册平安健康险的随身易,禁止寿险代理人做飞单。

  

  

  健康险迎来重大发展机遇

  平安人寿与平安健康从“协同作战”转向了“自主竞争”,或许暗藏行业底层逻辑的颠覆性变革。

  自2009年至2024年的15年间,中国大陆健康险保费规模从574亿元迅速增长到9774亿元,市场规模扩张近20倍,年均超过20%的复合增长率,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能。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披露的数据显示,前4个月健康险合计保费收入达4557亿元,同比增长4.06%。按照这一增长趋势,健康险全年保费收入有望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

  

  目前,我国有7家专业健康险公司,除昆仑健康和和谐健康外,其余5家公司——人保健康、平安健康、太保健康、复星联合健康和瑞华健康都公布了2024年数据。

  人保健康2024年保费收入486.95亿,位居第一,平安健康以190.81亿位居第二,紧随其后的则分别是太保健康、复星联合健康和瑞华健康,去年保费收入分别为78.11亿元、52.26亿元和16.71亿元。

  平安健康与人保健康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

  不过与全球保险业相比,国内健康险发展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全球最大的保险公司,前四名均为健康险公司,最大就是美国联合健康保险(UNH),目前最新市值为2800亿美元,超过2万亿人民币,是中国平安市值的2倍。

  今年7月,国家医保局发布了《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增设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品目录。

  这为健康险的发展开辟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商保创新药目录,将重点纳入创新程度高、临床价值大、患者受益显著且超出基本医疗保障范围的创新药,简单来说,就是医保暂时负担不起,但患者仍然需要的好药,可以通过商业健康保险负担。

  与平安人寿解绑后,平安健康将通过随身易,大力发展自己的代理人渠道,据称其2026年的目标是组建10万大军,2000团长,200总监。

  

  寿险机构习惯于“跑马圈地”的扩张模式,而健康险需深耕细作、注重服务密度与响应效率,两种业务模式的冲突可能加剧内部管理矛盾。如今分开独立运营,平安健康险将可以更灵活地设计产品、高效地布局自身工作。

上一篇:
如皋弹好科创强市“三重奏”
下一篇:
337家公司获机构调研(附名单)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