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百强企业动态 > 文章详细
大众观察·镜像山东丨在安徽亳州,探寻中医药现代化转型的“链式药方”
发布时间:2025-08-24

    从一株草到一条链,在中华药都安徽亳州探寻——  中医药现代化转型的“链式药方”  近日,山东中医药大学原校长高树中团队研发的25款药食同源代茶饮技术,以100万元的价格转让给企业。值得注意的是,首批上市的代茶饮所选用的中药材,全部来自安徽亳州——一座凭借现代中医药产业规模超2100亿元领跑全国的“中华药都”。  正在打造全国中药材供应链中心的亳州,为中医药现代化转型提供了怎样的样本?近日,记者来到安徽亳州,观察其从“一株草”到“一条链”的升级密码与发展启示。  启示一:从分散到集约,“一站式”采购卖全球  从亳州南站出发,驱车10分钟,便到达了全球最大的中药材专业市场——亳州中药材专业市场。  8月12日清晨7点多,市场内已人声鼎沸。3万余名药商、1万多个商铺,药材琳琅满目,浓郁草药香萦绕鼻尖。    这里不像传统集市。闪烁的电子屏实时更新行情,扫码就能追溯商户信息,智慧导航精准指引摊位,处处彰显着现代化气息。  詹士山是亳州“药一代”,35年前白手起家,在市场经营着自己的铺面,他见证了亳州药市的三次重要升级:1984年建成“中药材大世界”;1995年又建成20万平方米的大型交易市场;随着药商数量和客流量急剧增加,市场整体迁至现今的高新区。    如今,市场布局更加科学:一层设立样品区,方便快速议价;上午9点半收市后,交易转至二楼品类专区;外围固定门面则提供全天候服务。“小而散”交易成为过去。  信息化浪潮重塑着亳州的药市生态。“中药材交易信息透明度愈来愈高,做精做专才是市场商户的‘生财之道’。”从业25年的“资深”药商赵绍林说,在这里,商户们大多仅经营1-5个品种的药材。买家可在此“一站式”采购上千种药材,再通过物流发往全国200多个大中城市。    “买全国、卖全球”背后,还有亳州独特的物流优势。亳州是中原地区连接长三角地区的重要节点,去年获批全国邮政快递枢纽承载城市。近几年,亳州老板王越(化名)在菏泽建了饮片加工厂,却依然坚持在亳州发货,“亳州到青岛运费只有0.15元/公斤,是菏泽直发的六分之一。”  每日清晨,统一上牌的蓝绿色三轮车队伍缓缓开进市场,已成为这里的标志性风景。近年来,亳州中药材专业市场学习借鉴义乌管理经验,统一标识,规范管理;增设价格指数发布平台、客户服务中心等多个功能区……“亳”字招牌与现代化运营相得益彰。  业内专家指出,如今传统的分散经营模式难以适应现代大宗采购和品质追溯需求,在优化政策环境基础上,推动中药材市场向主产区集中,让分散的交易走向集约高效,或是中医药药市建设的关键一招。  启示二:从种植到生产,透明产业链是转型“良方”  近年来,亳州中医药产业正掀起一场“透明革命”。  8月11日下午,记者走进沪谯药业有限公司,原药材仓库装卸情况实时回传监控大屏;生产车间X光机精准除异物,电磁炒药锅按程序运转,关键信息在大屏清晰呈现……销售总监李亚运介绍,公司研发的中药饮片全流程可追溯ERP系统,可以扫码直达田间地头。    同一时间,在亳州市谯城区十八里镇协和成药业的标准化种植基地,每间隔一段距离,便可看到一套“农业物联网智能化监测”设备扎根。  “这套监测设备和系统是种植基地的‘智慧耳目’,实时监控着白芍、牡丹皮的生长环境。”安徽协和成药业饮片公司统计员谭艳芳负责这2000亩种植基地建设。她表示,可追溯是标准化、规范化的关键,随着种植规范化提升,协和成产品海外竞争优势也随之增加,近年来远销20多个国家和地区。    在原产地采购基础上,沪谯、协和成等企业通常通过自建或共建基地,获取更多质量有保障的原材料。李亚运认为,标准化、规范化种植基地是把控药材质量的“良方”,“产品质量好了,企业才能真正掌握市场话语权。”  全程可追溯、数据可共享、质量可控制、品牌可信任,是中医药现代化转型升级的底层逻辑。其中,全链条数字化管理是关键路径。    近年来,亳州市充分发挥财政奖补、政府性基金的引导作用,通过贷款贴息、融资租赁等方式,带动中医药企业实施“智改数转”,并延伸至研发、检测、供应链。  如今,亳州产业集聚效应不断显现,截至2024年9月,汇聚了中国中药、广药集团等73家全国知名企业,培育了济人药业、协和成药业、华佗国药等本土品牌,推动产业向现代中医药领域转型。  启示三:从产品到文化,“中医药+”站上大健康风口  作为“华佗故里”,亳州承载着1800余年中医药文明的基因,形成独特的文化符号。  在亳州,连路名都是“营销”。漫步亳芍路、药都路,随处可见中医药元素。亳州不断推动中医药与文旅融合:华佗百草园吸引游客观花赏药,药膳大赛打造“舌尖上的养生”,亳州中药材专业市场本身就是3A级景区,日均客流超万人。    品牌化同样体现在产品端。走进亳州市花润心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车间,各式各样的机器正高效运转,菊花决明子茶、酸枣仁茯苓茶等五颜六色的养生花茶,正等待着专线物流员上门取走。  “订单来了就得快!”负责人郝娴介绍,花茶厂线上线下“双轨”销售,标准款5天就能发货,定制款15天搞定,上百种产品,车间日产数万袋。  近年来,亳州顺应大健康产业风口,打造养生花茶、药膳、保健推拿等“亳州养生”品牌。2024年,亳州出台支持医药及大健康产业发展举措,拓展食药同源大健康、草本美妆新赛道,搭建阿里巴巴“亳州中药材”“亳州养生茶”特色专区。2024年亳州花茶快递量达6.2亿件,居全国单品首位。截至今年3月,亳州养生花茶企业达1009家,产量占全国的90%。    面对同质化竞争、自主品牌建设滞后等问题,当地企业正积极推动品牌化发展。亳州市花润心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花茶厂采用“工厂+直播”模式,抖音、1688等多平台搭建线上销售店铺,主推20余款养生茶饮,通过“日播测款”动态调整产品组合并同步布局固体饮料、压片糖果等新产品。“等到秋冬养生旺季来临,销量还会进一步上涨。”郝娴说。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亳州市委书记、市长秦凤玉表示,亳州经验表明,特色产业的成功需依托“政府引导+市场驱动+社会参与”的协同机制,通过文化赋能、技术升级和跨区域合作实现可持续发展,最终形成“一业带百业”的生态效应。    记者手记  仅做“药材大省”远远不够  离开药都亳州,再观山东中医药产业图景,能感受到一条清晰的发展路径——以专业化、数字化、现代化为导向的全产业链实践,也正在渐次铺开。  作为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从《“十强产业”行动计划》中5个百亿级产业园区的蓝图,到今年7月刚刚印发的促进中药材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山东试图从源头开始重塑产业竞争力:四大中药材种植区、两大水生药材养殖区、齐鲁大宗道地药材集群……  在与多位专家的交流中,我们也看到,山东的挑战与机遇并存。一方面,它坐拥金银花、西洋参、丹参、山楂等道地资源,以及“儒医文化、扁鹊故里、针砭发源地”等独一无二的文化符号;但另一方面,如何在数字化浪潮中不落人后,打通从产地到终端消费品牌的关键链路,仍是一道亟待破解的命题。  值得期待的是,山东显然已意识到,仅仅做“药材大省”远远不够。它更需要以数字链串起研发、种植、加工与消费,用文化赋能品牌,让山东中医药产业成为可信赖的健康符号,加速实现从“药材大省”向“药材强省”的转变。  (大众新闻记者黄鑫周欣怡)  举报/反馈

上一篇:
正在生长的贵州“芯力量”
下一篇:
网约车巨头Uber CEO盛赞中国电动车:创新速度、发展节奏令人惊叹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