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 文章详细
股东21亿元增资加持 龙净环保为何获国资青睐?
发布时间:2025-11-25

  近期, 龙净环保 (600388.SH)在资本市场上动作频频。

  继10月控股股东 紫金矿业 (601899.SH、02899.HK)以20亿元定增后,11月21日 龙净环保 再度传出消息——持股5%以上股东 龙岩市国有资产投资经营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龙岩国投”)完成1.2亿元增持计划。若叠加后续仍在推进的增持预案,两大国资股东在短期内累计注入资金规模已超过21亿元。

  对于上述企业注资事宜,《中国经营报》记者致电并发函 龙净环保 ,但截至发稿未获回复。中研普华研究员郑成渠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国资对 龙净环保 注资是政策红利、产业协同和基本面改善共同作用的结果。他指出,真正能吸引真金白银的,依然是企业实实在在的业绩增长和盈利前景。

  财报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 龙净环保 实现营业收入46.83亿元,同比增长0.24%;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4.45亿元,同比增长3.27%。

  股东增资

  龙净环保 于2000年上市。2022年 紫金矿业 入主后, 龙净环保 逐渐形成“产业资本+地方国资”双轮驱动的格局。

  11月22日, 龙净环保 公告显示,截至2025年11月21日,龙岩国投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累计增持 龙净环保 股份745.42万股,占总股本的0.59%,累计增持金额达1.2亿元。此次增持完成后,龙岩国投持股数量增至1.08亿股,持股比例提升至8.49%;若连同其一致行动人华盛投资合并计算,合计持股数量达1.09亿股,占 龙净环保 总股本的8.59%。

  值得关注的是,龙岩国投的增持计划似乎并未止步,其后续仍有1.18亿元至2.35亿元的增持额度,实施期限将持续至2026年6月。

  此前,在10月24日, 龙净环保 披露再融资预案,拟通过定向增发方式募资20亿元,全部用于补充流动资金,这笔巨额定增由控股股东 紫金矿业 全额认购。

  事实上,自2022年以17.34亿元获得 龙净环保 15.02%股权成为控股股东以来, 紫金矿业 通过多轮增持持续巩固控股地位。2024年11月至2025年2月,其先后两次通过集中竞价方式累计增持2086.77万股,占 龙净环保 总股本的1.65%。截至目前, 紫金矿业 及其全资子公司合计持股数量已达3.18亿股,占总股本比例提升至25%。

  龙净环保 方面认为,上述 紫金矿业 以现金方式认购全部定增股份,一方面有助于提升控股比例、巩固其控股股东地位,提升决策效率;另一方面可以通过资金注入支持上市公司发展,体现出控股股东对公司发展前景的坚定信心。定增完成后, 紫金矿业 共持有 龙净环保 33.76%股权,上杭县财政局仍为 龙净环保 实际控制人。

  郑成渠分析认为,在获得国资持续加码后, 龙净环保 大概率以资本为纽带加速行业资源整合。短期来看, 龙净环保 已通过定向增发引入 紫金矿业 20亿元资金,用于补充新能源业务流动资金,为后续产业链整合奠定资金基础;中长期将聚焦储能与绿电领域的并购整合,一方面横向收购具备技术优势的储能企业,完善电芯、PACK到系统集成的产业链;另一方面纵向整合光伏、储能设备供应商,降低项目成本。同时,借助 紫金矿业 的全球布局,通过股权收购获取海外新能源项目资源,以资本手段快速扩大市场份额,巩固“环保+新能源”的综合竞争力。

  郑成渠表示, 紫金矿业 和龙岩国投对 龙净环保 的注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环保+新能源”赛道投资逻辑的两个变化:一是从“单点环保”向“环保+新能源”融合转变,资本不再将环保企业视为孤立的治理服务商,而是看重其与新能源结合后,在具体应用场景中能产生的协同价值和倍增效应。二是国资从“财务投资”转向“战略深耕”,无论是 紫金矿业 还是龙岩国投,两者对 龙净环保 的注资,都表明国资不再是单纯的财务投资者,而是以产业赋能者和长期战略伙伴的身份深度介入,推动企业完成转型升级。

  “双轮”能否驱动?

  回顾近年来的发展轨迹, 龙净环保 经历了从传统环保业务主导到“环保+新能源”双轮驱动的战略转型。

  2022年 紫金矿业 入主后, 龙净环保 开始布局新能源业务。

  2022年10月9日, 龙净环保 公告拟投资20亿元建设产能5GWh的磷酸铁锂储能电芯项目;同月14日,其与量道新能源计划合资投建年产6GWh锂电储能系统项目,进一步完善在储能系统集成环节的布局。

  同年12月, 龙净环保 公告披露,拟出资6000万元与 蜂巢能源 共同设立合资公司,建设新能源电池储能模组PACK和系统集成项目,规划一期2GWh、二期3GWh的产能。此外, 龙净环保 还相继成立 福建龙净储能技术有限公司 、 福建龙净储能电池有限公司 ,两家企业注册资本合计10亿元,经营范围涵盖电池制造、电池零配件销售等业务。

  2023年是 龙净环保 转型攻坚的关键一年。受传统环保业务市场竞争加剧、新能源项目前期投入较大等多重因素影响,公司业绩出现阶段性调整。财报数据显示,2023年 龙净环保 实现营业收入109.73亿元,同比下降7.64%;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5.09亿元,同比下降36.74%;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归母净利润为3.47亿元,降幅达46.92%。

  龙净环保 方面表示,业绩下滑主要原因在于计提了3.61亿元的商誉减值准备,并且新能源业务尚处于投入建设阶段,产生了约8000万元的建设费用,此外还一次性支付了约3600万元的历史项目赔偿款及对外捐赠款项。

  2024年, 龙净环保 实现营业收入100.19亿元,同比下降8.69%;而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非净利润为7.61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19.2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8.30亿元,同比增长63.15%。

  从业务板块来看,2024年 龙净环保 环保设备制造业务收入为85.76亿元,同比减少12.75%;项目运营收入为6.52亿元,同比减少14.39%;土壤修复业务收入为1.04亿元,同比减少41.44%;新能源业务收入为4.30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072.71%。

  郑成渠表示,2024年 龙净环保 在传统环保业务面临较大市场压力。随着行业竞争对手不断涌现,市场竞争愈加激烈,这使得公司在获取项目订单及维持产品价格方面都受到压力,进而影响了营收。

  进入2025年, 龙净环保 的业绩呈现增长之势。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8.58亿元,归母净利润7.80亿元,同比增长超过20%。

  郑成渠指出, 龙净环保 正形成“业绩改善—资本加持—业务扩张”的正向循环。2024年净利润实现63.15%的增幅,2025年前三季度继续增长20.53%,绿电业务贡献近1.7亿元净利润,储能电芯满产满销并交付5.9GWh。经营业绩的改善吸引了 紫金矿业 和龙岩国投对 龙净环保 共计21亿元的资本注入,这种资本与业绩的共振,源于公司“环保+新能源”双轮战略的深度落地。

上一篇:
“国民级”AI应用追逐升级 蚂蚁CTO详解“灵光”孵化前后
下一篇:
高息优先股密集退场 银行优先股投资逻辑生变
Title